混凝土材料性能检测影响因素分析

发表时间:2020/4/30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3期   作者:许震
[导读] 摘要:材料是构成建筑工程的基本元素,因此,材料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好坏,这就需要加强对原材料质量的管控。
        山东广信工程试验检测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250002
        摘要:材料是构成建筑工程的基本元素,因此,材料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好坏,这就需要加强对原材料质量的管控。混凝土属于典型的建筑材料,为保证工程质量,相关人员必须加强对混凝土材料质量的把控,了解影响混凝土材料性能的因素有哪些,并采取措施予以应对,规范混凝土性能检测过程,以降低检测误差。对此,本文就混凝土材料性能检测及其影响因素展开了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混凝土材料;性能检测;影响因素
        引言
        混凝土是土木工程建筑物的重要组成模块,其自身质量及应用方式直接影响了结构安全性,且对土木工程验收质量具有决定性影响。混凝土材料具有耐久性好、抗腐蚀性强、强度高等优良特点。因此,为保证混凝土材料优势的充分发挥,对混凝土材料性能影响因素及检测方式进行适当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混凝土材料性能的影响因素
        1.1石子
        若混凝土内的石子含量超标,会对混凝土的和易性产生很大影响,也会导致石子压碎值提高,不容易压缩,会影响混凝土的流动性;若石子分布不够均匀,就会导致混凝土密度不够均匀。对此,工作人员需要选用先进的仪器与设备进行检测,主要检测石子内部是否呈现针片状,控制好石子的压碎值,才能减小对和易性的影响。
        1.2粉煤比
        在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粉煤灰可以有效的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其主要表现在耐久性、抗渗性以及和易性。粉煤灰是由多种氧化物构成的混合物,因此不同厂家生产的比例可能会大有不同,因此在加入到混凝土之中时对水的需求量也会大有不用。粉煤灰的这种差异性使得配置混凝土时不能得到统一的配水标准,因此需要施工企业对粉煤灰进行成分分析,控制粉煤灰的质量,确定最为合适的粉煤比,进而提高混凝土的质量,提高混凝土的强度,防止出现土坍的现象。
        1.3水泥
        混凝土中占比超过一半的材料为水泥,水泥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混凝土的质量。在配置混凝土时需要对水泥的质量进行选择,水泥的标号越大,凝结后的强度越高,根据实际的施工要求选择合适的水泥标号,保证在经济的范围内达到较高的质量标注,进而保证整个工程质量。
        1.4砂
        配置混凝土时,工作人员需要充分考虑其性能,结合具体的要求,科学选择砂,旨在提高砂率。此外,为控制混凝土强度,最好要降低砂率。若砂中有泥块,需要控制好泥块大小与含泥量,避免影响到混凝土的耐久性与强度。
        2混凝土材料性能检测
        2.1对粉煤灰检测的方法
        粉煤灰的质量标准并不存在相关法规依据,并且煤种、技术以及厂商的不同,也会导致质量存在差异,因此各个厂商粉煤灰在实际运用之前应该针对粉煤灰展开严格的蓄水量检查。而若是粉煤灰的厂商相同,就能借助蓄水量的精细情况来评判其质量。若是粉煤灰的细度相对较小,就表示粉煤灰的活性相对较强,并且蓄水量相对较多。在建筑项目施工中,若是粉煤灰的蓄水能力相对较强,在添加混凝土时,就不用添加过多的水,如此就能节约水泥与外加剂;相反,蓄水能力相对较差的粉煤灰在实际运用时就要添加较多水,这就会对水灰比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并且会使混凝土强度得不到保障。
        2.2混凝土耐久性检测
        2.2.1抗渗性检测
        混凝土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具有良好的抗渗性,例如在居民房,良好的抗渗性有较高的对水压力抵抗能力,这样可以有效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进而提高建筑的使用年限。一般来说,混凝土的抗渗性与混凝土的性能成正比关系,性能越高,混凝土的强度密度越高,抵抗压力的能力越强,对于抗渗性能的检测一般采用直流电量法和NEL法。


        2.2.2抗冻性检测
        抗冻性检测是在水饱和的状态,对混凝土进行冻融循环测试,然后观察混凝土的强度和外观完整性,最终根据测试结果确定混凝土的抗冻能力。混凝土的抗冻能力主要和混凝土材料的密度、孔隙有关,因此提高混凝土抗冻性能的一个方法便是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
        2.2.3抗腐蚀性检测
        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抗腐蚀性也是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方法之一,在一些特殊地区,土壤碱性或者酸性较强,或者周围环境的腐蚀性较强导致大大缩短了混凝土的使用年限。因此可以利用抗硫酸盐侵蚀实验来判断混凝土的抗腐蚀性,循环次数越多,则抗腐蚀性能力越强。
        2.3对混凝土用水的检测
        通常运用达标的自来水,在没有自来水条件的情况下,应该运用和自来水质量相等的水源。油脂、硫酸盐等会和水泥产生化学反应,工业废水等若是含量超出规定含量,就达不到规定的用水标准,而海水盐分就会导致产生钢筋被腐蚀的问题。混凝土拌制时,不能运用这种水源,使混凝土拌制的安全性与质量得到保障。
        2.4外加剂的影响
        混凝土材料拌合中外加剂的应用,主要以改善、调节混凝土性能为目的,进行物质的添加。为避免外加剂对混凝土性能造成负面影响,施工技术人员可依据《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的相关规定,结合施工项目开展要求,选择适当的混凝土外加剂类别。同时控制外加剂掺入量在总水泥混凝土质量的5.0%以下。需要注意的是,若在混凝土材料拌合阶段需加入两种或两种以上外加剂,施工技术人员应重新进行配比实验,合理调整混凝土外加剂掺入比例,保证混凝土材料性能。
        2.5凝土强度检测
        测试已有建筑物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方法比较多,通常情况下,主要分为局部破损法、非破损法。其中局部破损法包括取芯法、小圆柱劈裂法等。检测混凝土强度的过程中,非破损法包括:表面压痕法、回弹法等。在对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测时,单纯的靠回弹法来判断混凝土的强度是存在一定的误差的,而采用超声回弹法测得的混凝土的强度与采用钻芯法测得的强度比较接近,更能真实的反映混凝土的质量。
        3混凝土材料的管控
        3.1合理制定混凝土质量检测方案
        施工企业预先依照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与环境等,针对性地规划混凝土质量测定工作。质量检测技术人员应该由混凝土的原料配比、测定方式等各个方面进行分析,进而保障所用混凝土的质量。此外,确定检测重点与次序、区域,进而实现质量检测的科学性与有序性。检测技术人员务必妥善记录并且收集混凝土原料的数据与信息,进而为后期检测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础。
        3.2凝土材料检测人员要具备一定的职业素质
        检测技术人员负责材料测定中的所有流程,假若检测技术人员职业素质达不到相应的标准,就会使检测结果达不到规定水平。因此,应该提升混凝土建材测定工作的水平,就应该将人力资源管控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不断优化检测部门的用人管控机制,并且全部的检测技术人员均应该持证上岗。企业应该定期组织检测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并且在培训结束之后展开考评,若是考评结果显示不达标,就应该继续培训。
        结语
        综上所述,若想打造优质的建筑工程,就必须控制好混凝土材料性能,了解影响混凝土材料性能的因素,工作人员在混凝土材料选购、配比等方面应积极地规避风险。同时,还要开展混凝土材料性能检测工作,重视混凝土性能检测的每个环节,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以获得真实而准确的检测结果,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材料的性能,以求在工程建造中发挥出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阳.混凝土材料与结构力学性能分析的多尺度模型与算法研究[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2016.
        [2]王哲,孙珏,梁杰豪,余乐,江留慧.智能混凝土材料的性能及应用浅析[J].中国标准化,2016(15):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