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3/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400期   作者:刘玉环
[导读] 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辽宁省北票市宝国老镇中心小学 辽宁 朝阳 122100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动用操作学具或通过折一折、画一画等动手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直接感知,再通过手脑并用,便可建立起清晰鲜明的表象,进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关键词:数学教学 动手操作 操作活动
        动手实践操作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手段,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用数学的语言、符号进行表达和交流。让学生学会动手实际操作,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大胆实践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需要为学生创设和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发展的条件和空间,力争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动手实践操作,使他们在实践中思维、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在实践中建构数学知识,锻炼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一、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兴趣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动手操作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乐学、善学,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既掌握数学知识,又发展思维。如:在教学“统计”时,我一开始给每一小组发了小猪、小猴等动物的头像,在他们认识这几种小动物后问学生:“动物们都跑到你们的桌子上去了,你们各个小组有什么好办法,能很快地知道每种小动物各有几只?请大家动动手,想想办法?”学生一下子就投入讨论,兴致很高,有的摆、有的数、有的贴……在学生动手操作完之后,我让各小组代表发表自己一组的办法,最后和学生一起得出统计的方法。实践证明,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比看教师操作、听教师讲解获得的知识牢固得多,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潜能。
        二、动手操作,理解掌握新知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只有让他们在操作中自己去探索、发现,才能理解深刻,有利于掌握知识内在、本质的联系。如:在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时,我先让学生摆出6朵绿花,9朵红花,然后问他们:“绿花有几朵?红花比绿花多几朵?红花有几朵?”让他们认识这种题目的形式。然后让学生第一行摆5个○,第二行摆△,要求△比○多2个,求第二行摆了( )个△。通过操作和老师的指导,学生体会到要摆比○多2个的△,就要先摆和○同样多的△外,再比○多2个的△,求第二行摆( )个△,就是把这两部分合在一起。再教学:“桃有14个,梨比桃多9个,梨有多少个?”时,学生往往能比较轻松地理解和掌握。

这样的操作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习数学成为一种强烈的精神追求,促进智力活动的有序发展。
        三、动手操作,发展空间观念
        操作活动要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心理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而且,从面向全体出发,也才有可能为有特殊才能和爱好的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操作探索空间和更多的发展机会。
        在教学《倍的认识》这节课的练习环节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倍数关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教师用这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感悟数量关系:每个学生手中都有6个五角星和10个小方块,要求摆出方块的个数是五角星的两倍,并看看谁摆得方法对,谁摆得方法多,速度快。
        学生经过独立操作之后摆出了好多种不同的方法,教师接着问,如果有很多很多的五角星和小方块,你们还会摆出小方块是五角星的两倍吗?有多少种摆法?接着教师又让同桌的两个同学合作,把每个小朋友的6个五角星都拿出来,要求把这12个五角星摆成2排,要全部用完,并且要其中一排五角星的个数是另一排的倍数,看看哪一桌的小朋友合作得最好,摆得速度又快方法又多……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对学生的操作活动安排,既有明确的要求,又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开放性,为不同学生的数学思考留有合理的空间。教学中,教师紧紧抓住“方块的个数是五角星的两倍”和“一排的个数是另一排的倍数”这两个“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开放题,让学生摆一摆,充分感知数量之间的关系。在学生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既有独立的要求,又有同桌合作的安排;既有基本的要求,又有发展性的操作要求,为有特殊才能和爱好的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操作探索空间和更多的发展机会。
        四、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多组织一些一题多解或多路思考的活动。例如:在五年级第九册学习“梯形面积公式”时,可以把“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剪、去拼,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自己来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由于前面已总结出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在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利用“割补”“旋转”和“拼合”可以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然后根据转化前后两个图形的关系,推导出所学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再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让学生先观察几幅图,想想这些图形是怎么组成的?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制作一幅图画,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自由自在地表达想法。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操作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为学生提供充分有效的操作素材,重视操作时学生的质疑活动,让全体学生都能感受到操作的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的操作活动才是有效的,只有有效的操作活动才能促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