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融入生活化理念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

发表时间:2020/3/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99期   作者:魏晓云
[导读] 有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树立,培养健全的法治观念,为之后的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山东省青岛胶州市胶莱镇双韩小学 266300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道德培养、法律意识形成的关键阶段。在小学教学活动的实施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设置,是促进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养成以及正确法治观念形成的主要途径。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通过道德法治观念教育与学生生活的融合,提高学生在课堂内外的教学体验,强化学生自身感受,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以致用,对自身行为习惯加以规范化改正。有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树立,培养健全的法治观念,为之后的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 生活化 道德与法治教学
        由于小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认识不够明确,所以需要教师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特点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也就是生活化教学。生活化教学指的是以学生为主体并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以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方式和元素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内容。
        一、把生活化教学法应用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意义
        1.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对知识点不能产生深刻印象的问题。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原因是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依旧采用填鸭式教学法,缺乏创新。如果这样的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那么这不仅会使学生难以充分利用所学习的知识点,还会降低道德与法治教学标准。此时,教师把生活化教学法融入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就有利于解决“学生对知识点不能产生深刻印象”的问题。
        2.有利于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质量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生命。缺少质量的道德与法治教学难以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教学图景,也难以产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效果。此时,教师若能把生活化教学法渗透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就有利于处理这样的问题,这不仅能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于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使道德与法治教学和生活化教学法结合起来,从而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道德观。
        二、创造生活场景,形成法治精神
        在小学德治课上创造生活情景,将法治理念渗透到生活情景中,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生活情景课,促进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树立法治精神。加强法治观念,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治课堂学习效率,使课堂学习成为现实。它不仅是法治知识,而且是社会生活的基本规范和守法精神。通过创建生活情景教学方法,学生可以接触课堂和校园生活,直观地了解规则的重要性,遵守规则,按照规则的理念和精神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三、创设生活环境,形成法治精神
        小学课堂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应该加强对学生日常生活的观察,以此创设生活情境,通过将生活化场景与法治理念的充分融合,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提升,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生活化情景课堂学习之中,促进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更好理解,树立正确的法治理念,强化法治观念的养成。以此促进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效率提升。在加强学生对法律知识掌握的同时,强化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形成基本规范、理念与规则遵守的精神。
        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在校园生活中严格遵守小学生守则,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孩子,在过程中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以此教学方法的使用能够强化学生将班级与校园生活的联系性,对规则的重要性进行直观的体验,从而形成良好的规则观念,养成依法遵守的精神,在学生生活与学习中产生深远影响。
        四、关注学生生活经验
        道德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教师应多关注这个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参观访问。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现场,或与当事人进行交流,亲身体验自己所关注的问题,从而获得最为直观的印象和深入的了解,使学生在转变学习方式的同时,丰富学习体验。例如,在《我们的校园》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去到学校的宣传处或是看一看学校的荣誉墙或校史资料,与一些退休的老教师、毕业的校友一起沟通交流,使学生在了解学校历史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感受文化的力量,无疑会对学校产生亲近感和自豪感。
        2.搜集资料。搜集资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方式之一,低年级小学生可以在教师和家长的引导下,通过图书、报纸、电视、网络等途径搜集资料,并将资料按照自己的学习习惯进行整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交流分享。例如,在《上学路上》一课中,这一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如在教学“交通信号要知道”时,教师可以让父母带着孩子去观察一下马路上的交通标志,也可以通过搜集相关资料,对其进行归类整理,让学生真正在生活中了解交通指示,如此,既拓展了教材“空间”,也渗透了遵守交通规则的德育教育。
        综上所述,在德治课中运用生命教学模式对小学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这种教学模式是对现代教育理念的创新和尝试,对提高小学生核心素养具有深远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理解生活化教学的内涵和本质,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习惯,进行课堂设计,充分使教材回归生活,全面培养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山西省方山县城内二小 冯林丽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策略[N].科学导报,2019,12,10,(B03)。
        [2]吕强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案例的创新应用[J].名师在线,2019,(34),34-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