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提高思维能力

发表时间:2020/3/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99期   作者:郭德强
[导读] 小学科学注重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旨在培养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科学创新能力,学好科学,对小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谜团大有帮助。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沙梁小学 266300
        摘 要:小学科学注重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旨在培养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科学创新能力,学好科学,对小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谜团大有帮助。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个人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正确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使学生同时兼备文化素养与科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科学 科学思维 科学教学
        在新课改的深入改革下,小学科学课程也进行了改革。从以往只注重学生的成绩的时代跨越到了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基础的时代。在现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小学生只有具备科学的创新能力和研究探索的能力,才能在这个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
        一、在动手探究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开展探究活动前教师应先让学生思考,然后再动手操作。要重视动手前的动脑,让学生“想好了再动手”,这是培养小学生科学态度与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比如,在四年级《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一课中,笔者提出问题:“假如你来设计这个实验应该怎么做?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什么?”随后,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实验步骤以及实验中的一些小细节,重点引导怎样取盐,学生想了很多办法,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最后,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实验步骤写下来,然后再动手操作。科学探究必须参照一定的程序,先做哪些,后做哪些,不能含糊。在探究过程中强调思维的体验,因此,教师必须在实践前指导学生好好动脑,做好实验设计与安排。动脑的过程其实就是师生间的研讨,通过层层推进,严谨而周密的研讨让学生明白实验的流程与注意事项。
        二、手脑并用的教学方法
        小学科学注重实践性,生活中的一些科学现象仅仅依靠机械式的灌输无法收到理想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学会手脑并用,实践出真知,亲自动手才能验证现象的真伪,进而解开未知的科学之谜。比如在讲到磁铁知识时,小学生可以拿两块相同的磁铁,亲自进行实验,将极别相同的两面对吸,然后再将极别不同的两面对吸,学生们就会发现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科学原理。此时,教师就可将学生们得出的理论进行讲解,这种手脑并用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某些科学知识点也不攻自破。
        三、学生是课堂主体,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师在课堂上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小学生的视角作为突破口,一步步引导学生进入科学殿堂,感受神奇的科学世界。在教学中,也可以采取师生互动环节,以学生参与为主,教师作为辅助,对互动环节中的知识点进行适时补充与讲解,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增进了师生间的交流,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四、利用科学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意识
        在小学的科学实验活动中,会得出大量的数据,教师要鼓励学生用数据说话。学生在实验中不但观察了实验现象,也记录下来了一些数据。这些数据大多数都存在着差异,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在面对这些数据时要采取认真研究的态度。例如,在学习《抵抗弯曲》这一课时,教师提出了“材料在抵抗弯曲程度的实验中,是增加材料的宽度呢?还是增加材料的厚度呢?”对于这样的提问,学生就可以进行多组实验,用数据来证明实验的结果。通过数据的显示,学生学会了观察和分析,从而也就达到了培养科学思维的目的。
        五、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真正调动学生的思维,并促使他们形成对科学的正确情感态度,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比如,六年级上册《研究电磁铁的磁力》,笔者准备了不少铁钉、漆包线、电池、大头针等材料,分发给各组。要求每组制作一个电磁铁,各组参照之前研讨的方案开展探究合作。但是在一阵兴奋后,不少学生都感觉到了不同。有的小组吸起的大头针数量多,有的小组吸起的大头针数量少。原来笔者发给每组的漆包线长短是不同的。面对学生惊奇的面孔,笔者问道:“同学们,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不一样的,你觉得跟什么因素有关?”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产生了质疑,又有了新的发现,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探究热情,推动了思维的发展。
        六、利用科学知识开展创新活动
        教师在传授科学知识时,应引用一些伟大的科学家典范作为教学依据,通过讲述他们的发明创造,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创新灵感,进而使学生们认识到学好科学的重要性,同时,学生会以科学家作为榜样的力量,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此外,教师结合教材实际,不定期举办一些发明创造的活动,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在活动中,学生们根据教师设计的科学主题,发明一些实用的生活用品,然后将这些发明创造公开予以展示,并对作品进行综合评比,选出创意好、实用性强的作品,对学生予以适当的奖励。
        在小学科学的教育中,对于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并且艰难的任务。教师在科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作为教育理念,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要与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创造出能提高小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方法。
        参考文献
        毕晓清 浅谈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46),2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