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EM理念下高中生校本课程的创新能力培养与研究

发表时间:2020/2/25   来源:《教育学》2020年3月总第207期   作者:董兰凯 刘玲玲
[导读] 随着社会对创新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以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为目标的STEM教育正在全球普及推广。
山东省淄博第十中学 255000
  
  随着社会对创新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以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为目标的STEM教育正在全球普及推广。STEM教育,是专指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课程,其本质在于促进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知识的融合,STEM教育注重过程和实践,强调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对培养高中生跨学科实践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学生作为校本课程学习的主角,主体地位尤为关键,因此,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就变得及其重要。
  创新能力培养要紧紧抓住高生中的特点,高中生的特点是知识技能已有一定基础、心智成熟度已较高、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跟小学生相比能力更强,跟大学生相比理想色彩更浓;把大量时间压缩在书堆里、习题中,但是他们渴望自由和创造。因此,我们开发与之特点相适应的STEM课程。我校近期基于STEM理念开展高中校本课程,在培养高中生的创新能力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在分享一下:
  一、充分利用各种校内外资源,为学生提供利于创新的环境
  STEM教育注重知识和实践的融合,具备一定的开放性,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课程内容可根据学生特点、教学条件、学校专业特色及区域经济特点等进行相应的调整设计,为此我校效仿北美大学联盟的做法 (Kober,2015),以现有电教中心为基础,整合学校云平台、多媒体教室、云教室、创客空间、实验室等校内资源,并与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行业基地等校外资源良性互动,让学生走出去,构建融合性的“STEM 学习环境”,从而拉近了学校与校外资源的距离。我校是一所普通农村高中,美丽的孝妇河畔、1954昆仑瓷器厂、功力集团、蒲松龄故居、焦裕禄故居、巍巍马鞍山都是校外开展校本课程的资源。
  二、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创新思想的习惯养成
  1.序曲——挖掘个性、寻找兴趣、体验成功阶段。为了培养学生创新思想的习惯,我校大力开展一系列文体活动和相关社团建设,如在此过程中不断渗透学生的素养教育,使其在校园生活中快乐生活、快乐学习;通过开展《孝妇河污水整治与处理》调查研究,通过科技节的科技幻想画、航模、桥建模、科技制作与发明等活动项目,挖掘学生个性及专业兴趣;通过到泰山瓷业、功力集团研学,让学生借助电脑模拟瓷器毛坯的制作过程,了解机械制造的相关知识,多渠道、多维度实现学生体验成功、重拾信心;通过参观焦裕禄故居、马鞍山红色革命基地,让学生铭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此阶段是学生创新力基础的培养过程。

我校借助生化实验室、动漫、航模、书香吧等社团及科技节、读书节等文化活动,使学生在体验过程中落实STEM教学目标的同时,关注STEM教学场域中对创新习惯的塑造,通过建立“尊重创造”的价值导向、打造积极的创造行为者、提高创造结果的精神回报、形成“科学为本”的思维默契,最终完成创新自觉和科学精神的养成。
  2.华章——满足个性、巩固兴趣、点燃活力阶段。我校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种职业活动、校内外真实项目、专业社团,实施STEM教学,学生的创新核心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在职业岗位及真实项目实施全过程。本阶段通过基于STEM课程的一体化教学,包括校内外真实项目、仿真工作任务、专业社团等多途径、多平台,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实现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必备核心专业技能和创新意识、能力,满足个性发展。此为“点燃”阶段,这是学生创新核心能力的培养阶段。我校目前设有航模社团、刻瓷工作室、3D打印工作室、多媒体设计与制作工作室等专业社团,并配置专业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地安排特色鲜明、导向明确的课程及活动。实现学生的创新核心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的形成是在参加大量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从而促进学生应用或迁移S TEM知识到新环境中。
  三、打造一支创新型的师资队伍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创新型的师资队伍,创新型的师资队伍对创新人才的培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具体策略是:
  1.完善教师和专家引进机制。我校积极引进专业教师,对学生做专业性指导,同时与各个企业交流合作,聘请专家来我校做名誉顾问,如泰山学院教授、瓷厂熟练技工、功力集团工程师等。
  2.加强对创新型教师的培训。我校给教师提供各种外出培训机会,到外校学习观摩学习,以此加强教学的指导作用,改善教师们的能力结构,为创新型教师的培育奠定基础。
  四、构建创新导向性的评价机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讨论稿)》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是促进学生潜能、创造性的发挥,校本课程作为一门新设置的经验性课程,要判断实施效果如何,运用什么手段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创新,都要通过科学的评价来实现。通过对高中生在证据导向的STEM校本教学中的课堂表现(即主动性学习和课堂参与度、实践创新能力、团结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进行分析评价,并对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估,运用课堂行为记录表,随堂知识检测,阶段作品采集,平板电脑,班级优化大师,过程性评价量表,结果评价量表等多种方式构建评价框架,收集学生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与自主性学习、实践创新能力、团结协作和问题表现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将评价结果形成数据,反馈给学生。教师依据最终的数据分析课堂教学的优缺点,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途径和方法。
  总之,基于STEM理念下高中生校本课程的创新能力培养必须从学生自身出发,借助校内外资源,举办各种社团活动,激发学生创新潜能,构建相应评价体系,培养创新型师资队伍,做好这一切,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