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微生物对全身疾病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13期   作者:刘芳1 段志斌2通讯作者
[导读] 人体口腔内部环境中分布的微生物群落,不仅与口腔内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还与人体发生的多种多样的全身性疾病具备直接相关性。

刘  芳1  段志斌2通讯作者 (1西藏民族大学基础医学院  712082;2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  712000)
        摘要:人体口腔内部环境中分布的微生物群落,不仅与口腔内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还与人体发生的多种多样的全身性疾病具备直接相关性。做好对口腔内微生物群落生态平衡基础的保护工作,能够在针对多种疾病的预防与治疗过程中,顺利获取良好效果。
        关键词:口腔微生物;全身疾病;影响;研究分析
       
       
        所谓口腔微生物群落,通常指的是分布在人体口腔内部的微生物集合,其大多借由生物膜组织结构的形式,发挥其基本的生理学功能。临床经验显示,在口腔微生物群落与宿主之间的生态学平衡关系遭遇破坏之后,其通常会诱导患者在临床中展示出类型多样的口腔感染性疾病,具体包含龋病、牙髓根尖周炎症性疾病、牙周炎疾病、智齿冠周炎疾病、颌骨骨髓炎疾病等。与此同时,口腔内部分布的微生物群落,还与人体罹患的口腔肿瘤疾病、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以及早产等多种全身性疾病具备密切相关性。口腔内部实际具备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是判断分析人体口腔内部环境健康水平,揭示人体全身性健康状态的重要参考指征。
        1关于龋病的研究
        在龋病发生过程中,人体口腔中的菌群在基本组成和结构层面均会发生显著变化。诱导人体发生龋病的优势菌并不是单一的变异链球菌,其事实上是经由10种细菌微生物共同组成的生物群落,其中具体包含变异链球菌、韦荣菌属、放线菌属、颗粒菌属、纤毛菌属、硫单胞菌属、双歧杆菌属,以及普雷沃菌属等。从现代口腔科临床实践工作经验的角度展开阐释分析,人体唾液环境中菌群所具备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征,可以作为判断人体是否罹患龋齿病的基本标记。有学者通过参与系统性实验室研究工作发现,对于儿童个体而言,口腔内部环境中不同位置所具备的的菌群结构,能充分反映其龋病的发生发展情况。有学者创造性地提出了“龋病菌群指数”概念,通过对龋病菌群指数的运用,能够实现对各类口腔健康状态生物学描述指标的准确诊断,并且在龋病患者展示各项基本临床症状之前,对其发病风险展开预测分析。
        2关于牙髓根尖周病的研究
        根尖周炎是发生在人体牙根尖周组织内部的感染性疾病,绝大多数患者在罹患龋病之后继发该种疾病,根管治疗是现阶段临床中在开展根尖周炎症性疾病治疗工作过程中运用基础方法,在该种治疗方法的具体化临床应用过程中,绝大多数患者的临床病情均能获取到显著且有效的改善缓解,仅有约占总数4.00-15.00%的患病牙齿会展示出病情迁延不愈结果,并且逐步发展成为难治性根尖周炎,在临床中展示出复发性根尖周脓肿病程,以及进行性骨质破坏病程,给临床医务工作者实际开展的治疗干预过程,提出较大的技术挑战[1]。
        遵照目前已经获取的临床医学研究结论,难治性根尖周炎疾病的发生,是在细菌微生物感染基础上引致的多因素临床疾病。在根尖周炎患者接受临床治疗处置过程中,未能得到完全清理的,分布在根管结构内部或者是根尖孔结构外部的生物膜结构,以及因唾液污染进入根管结构内部的新感染,是诱导难治性根肩周炎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现有研究结果显示,难治性根尖周炎患者根尖区域中分布的微生物,其发生的变异程度通常显著大于初次发生根尖周组织感染性疾病的患者,根尖区分布的微生物,通常能够在根尖孔结构的外部表面之上发生定植现象,继而诱导患者在临床中展示出较为严重的病情[2]。
        基于现有的工作经验,能够在难治性根尖周炎疾病患者的病理组织之中检出的细菌微生物,主要包含括产丙酸丙酸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雷沃菌、口腔普雷沃菌、微小微单胞菌、牙髓卟啉单胞菌、具核梭杆菌,以及福赛斯坦纳菌[3]。
        3关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研究
        基于现有的临床医学实践工作经验,几乎所有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斑块病理组织之中,都可以检出一定数量的卟啉单胞菌,或者是韦荣菌及链球菌;而分布在口腔牙周袋结构内部的梭杆菌、链球菌、奈瑟菌的数量水平,则更是与诱导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的危险信号如血浆胆固醇物质含量水平密切相关[4]。
        遵照现有的研究成果,人体口腔内部环境之中存在和分布的细菌菌群,能借由分布在表面的胶原样物质分子,以及血小板细胞凝集相关蛋白物质,继而促进血栓栓子的形成过程;革兰阴性菌在感染人体之后释放的脂多糖物质,能借由刺激宿主合成释放免疫调节因子类物质,实现与T细胞受体结构之间的相互结合,或者是在与内皮细胞相互结合条件下,刺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理组织的形成过程。
        与此同时,口腔内菌群释放的毒力因子如菌毛、内毒素等,能借由对牙周组织的破坏引致上皮屏障缺损,在进入血液循环后影响相关细胞的生理功能,引致严重疾病[5]。
        结语:
        从整体性视角展开阐释分析,宏基因组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持续发展,有效提升了人类群体对口腔微生物组与全身各类疾病相互关系的认识水平。针对口腔微生物组生态失衡问题的研究,是分析相关疾病发生机制、发展演化过程,以及病理生理学特征过程中应当关注的重点方面。做好针对口腔内部微生态环境的平衡状态控制工作,对于口腔内疾病,以及全身性疾病的预防控制目标的优化实现,发挥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1]任乐,李大旭,张喆,等.基于高通量测序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与健康人群口腔菌群结构的变化规律以及差异性[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9,50(10):1337-1344.
        [2]刘南,朱兵.过氧化氢和银离子协同杀灭微生物效果及在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消毒中的应用[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9,36(08):631-633.
        [3]卢庆文,许青霞,田育佼.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检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口腔微生物菌群改变中的应用[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9,31(08):899-902.
        [4]祝深山,陆剑.自拟散溃方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及对微生物菌群的影响[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1(02):81-83.
        [5]罗琳,罗文平,丁建辉,等.醋酸地塞米松粘贴片联合清热降火方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口腔菌群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24):2682-26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