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缺血坏死CT与核磁共振诊断的比较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13期   作者:李国霖1 邱光朴2
[导读] 目的 探究在股骨头缺血坏死中采用CT与核磁共振(MRI)诊断效果。

李国霖1  邱光朴2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总医院  福建三明  365050)
        摘要:目的 探究在股骨头缺血坏死中采用CT与核磁共振(MRI)诊断效果。方法 选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7月41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实施CT诊断及MRI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检出率及分期情况。结果 41例患者共累及74个髋关节;CT诊断检出率分为85.14%,较MRI 97.30%小(P<0.05);累及的74个髋关节中,CT诊断中Ⅰ期阳性率为6.76%,较MRI 17.57%小(P<0.05);CT诊断中Ⅱ期、Ⅲ期、Ⅳ期阳性率分别为37.84%、35.14%、4.05%,与MRI 39.19%、35.14%、4.05%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影像学诊断中,实施MRI诊断可提升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效果,建议推广。
        关键词:核磁共振(MRI);股骨头缺血坏死;阳性征象
       
       
        股骨头缺血坏死为临床常见骨性疾病,主要发病原因为股骨头受损或内部供血中断,引发骨细胞死亡或骨髓分层,进而发生股骨头结构变化、出现股骨头功能障碍,因此早期诊断并实施针对性治疗为改善患者预后关键[1]。目前在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CT及核磁共振均为有效诊断方式,但在研究中发现,两种影像学诊断方式关于股骨头坏死分期等情况诊断中均存在差异。基于此,为提升股骨头缺血诊断效果,本次选我院41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先后进行CT及MRI诊断,并对诊断效果行差异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7月41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8例、女性23例,年龄48~82岁,平均(61.25±12.37)岁。
        1.2方法
        CT检查方式:患者仰卧位,对股骨头部位实施扫描。CT扫描仪为64排GE扫描仪;参数:层厚18mm、层距15mm、电流220~300mAs、电压120kV;对患者病灶部位是否出现关节脱位、是否形成死骨等情况进行观察评估。
        MRI检查方式:患者仰卧位,对股骨头部位实施扫描。MRI扫描仪为1.5T GE核磁扫描仪,常规矢状位自动旋转回波、T1加权成像,快速自动旋转回波、T2脂肪抑制呈现,部分病例增加冠状面扫描。
        1.3观察指标
        股骨头坏死分期标准以国际股循环研究会制定的标准为依据:Ⅰ期:扫描为阳性;Ⅱ期:扫描均可见股骨头骨质稀疏,并见囊肿及骨质硬化;Ⅲ期:扫描见股骨头出现新月征;Ⅳ期:扫描见患者股骨头关节面出现扁平变化,关节间隙缩小,关节已经被破坏且出现明显骨质硬化表现。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数据分析均以SPSS24.0软分析计算,阳性率、检出率等计数资料以(%)表示,2检验;P<0.05提示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诊断检出率
        41例患者共累及74个髋关节;CT诊断检出率分为85.14%(63/74)、较MRI 97.30%(72/74)小(2=6.831,P=0.09<0.05)。
        2.2 分期诊断阳性率
        累及的74个髋关节中,CT诊断中Ⅰ期阳性率为6.76%,较MRI 17.57%小(P<0.05);CT诊断中Ⅱ期、Ⅲ期、Ⅳ期阳性率分别为37.84%、35.14%、4.05%,与MRI 39.19%、35.14%、4.05%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患者分期诊断阳性率[n(%)]
                
        3.讨论
        股骨头缺血坏死为临床常见骨科疾病,早期准确诊断并实施针对性治疗有利于延缓病情发展,具改善患者关节功能、提升其生活质量的效果。CT为股骨头坏死常见影像学诊断方式,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分辨率高且能够进行多层连续扫描,因此能够对坏死股骨头进行多层次观察;同时CT诊断可将股骨头内是否出现死骨、是否存在破裂情况较好展现,并可观察关节周围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关节脱位情况;在此基础上,CT诊断中股骨头内出现骨小梁增粗或呈现星芒形状为CT诊断中特征性表现,因此对提升股骨头坏死诊断检出率具较好效果[2]。相关研究表示,在股骨头坏死影像学诊断中,实施MRI诊断对提升阳性检出率具积极意义。
        在股骨头缺血坏死MRI诊断中,主要优势为MRI检查为电磁波检查,对人体伤害小,在扫描中不受扫描位置限制,可实现任意断面呈现效果,因此可更好呈现细小病变,为临床治疗提供较准确的解剖学信息[3]。本次研究中发现,诊断检出率比较中MRI更具优势,考虑原因与MRI扫描中可更准确发现细小病灶,对于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情况诊断效果更理想;而在CT诊断中对于未出现明显骨质变化的病灶检出效果较差,因此检出率较低。在对股骨头缺血坏死分期诊断中,在Ⅰ期中MRI诊断检出率明显高于CT,考虑原因与MRI在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能够更好的发现早期病变情况,因此整体分期检查效果更好,从分期阳性检出率比较结果中可进一步证实在对股骨头缺血坏死分期诊断中;但在Ⅱ期、Ⅲ期、Ⅳ期诊断中两种诊断方式未见统计学差异,考虑原因与随着病情发展关节出现明显改变相关,但整体看来MRI诊断更具优势。钟庆英[4]在研究中对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实施CT及MRI诊断,结果显示以MRI诊断对Ⅰ期、Ⅱ期诊断阳性率较CT高,与本次研究观点一致,进一步证实在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实施MRI检查的诊断价值。
        综上,对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影像学诊断中,与CT诊断相比,实施MRI诊断可提升累及髋关节检出率,并提升
       
        参考文献
        [1]高俊. CT检测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在腰椎间盘突出治疗中的应用[J]. 陕西医学杂志,2017,46(4):517-519.
        [2]张宝涛. CT和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对比[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2):126-127.
        [3]姚艳,游玉峰.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磁共振成像双线征表现与化学位移伪影的相关性[J]. 中国医药,2017,12(12):1885-1888.
        [4]钟庆英,张玉林.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CT与磁共振成像诊断效果及意义[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17,26(5):1312-13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