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对接受静脉采血体检者的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20/1/10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13期   作者:郝明芹
[导读] 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预见性护理在体检中心静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

郝明芹 (山东省威海乳山市人民医院  山东乳山  264500)
        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预见性护理在体检中心静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静脉采血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护理管理方式不同分成2组。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护理,未开展风险管理;而研究组60例则给予预见性护理,评估管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皮下淤血、晕血、采血项漏检等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体检中心静脉采血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有利于减少不良风险事件的发生,同时也可提高患者对采血中心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静脉采血;体检;预见性护理
       
       
        引言
        静脉采血为临床护理常见的操作技术之一,在静脉采血过程中部分患者存在晕血晕针的问题,因此有必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确保患者晕血晕针发生率降低,采血过程的舒适度提高。本课题重点提到门诊护理干预方法的应用,其具体效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静脉采血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按照护理管理方式不同分成2组。对照组60例中,男性30例,女性30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9岁,平均(47.35±2.26)岁;研究组60例中,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龄最小17.5岁,最大79岁,平均(46.56±2.45)岁;两组的以上数据相比没有差异性,因此能够进行后续研究(P>0.05)。
        1.2方法
        在门诊采血过程中分别给予观察组和对照组采血患者预见性护理模式和常规护理模式。其中预见性护理模式内容主要包括:(1)加强护患沟通。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之后积极与之进行沟通,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以及规章制度,根据患者情况介绍相应的就诊流程,积极为患者提供帮助,取得患者信任。(2)开展预见性护理。部分患者对抽血存在抵触心理,尤其是晕血和第一次抽血患者,因此护理人员应该积极向患者耐心平和介绍抽血的详细过程以及血常规检验的重要意义,尽量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心理。在采血穿刺过程中,护理人员尽量将针尖斜面略向左,可以有效降低对组织的切割和撕拉,降低穿刺疼痛。


对于晕血患者,护理人员在采血时可以让患者取仰卧位,在采血过程中尽量对患者进行鼓励安慰,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同时避免让患者看到采血过程,以此来降低患者的不适感。(3)提高穿刺成功率。护理人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保障穿刺成功率,相关研究表明护理人员的技术娴熟程度以及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穿刺成功率,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穿刺过程中,尽量排除其他因素干扰,保持良好的心态,集中注意力。另外护理人员应该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针针头,比如老年患者血管位置浅、脉体较小且血管壁偏薄,因此在穿刺过程中建议采用小号的头皮针,从而保障穿刺成功率。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体检者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包括穿刺点按压血肿、穿刺点按压瘀斑及晕厥。在出院前,采用本院自制的调查问卷对体检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研究组患者的皮下淤血、晕血、采血项漏检等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2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具体如下:研究组患者对护士采血技术、护士服务态度、采血室环境、人文关怀以及采血相关知识宣教等的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6.6±2.3)分、(95.8±2.2)分、(97.1±2.5)分、(96.3±2.4)分、(96.8±2.1)分;对照组患者对护士采血技术、护士服务态度、采血室环境、人文关怀以及采血相关知识宣教等的满意度评分分别为(85.2±4.1)分、(84.4±4.2)分、(86.4±2.3)分、(85.7±4.4)分、(87.1±2.0)分。组间数据相比较(t=18.784,18.624,24.398,16.382,25.909;P<0.05)。
        3讨论
        静脉血采集是体检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操作,一些患者由于精神紧张、体质虚弱等因素,在针刺过程中极易出现晕针反应,其主要表现为心慌、恶心、头晕目眩等,严重者甚至会产生晕厥现象,不仅会导致静脉血采集失败,还会给患者造成心理影响,影响其此后的疾病诊治。预见性护理是为了改善患者心理状态而实施的一种干预措施,其主要针对患者产生不良心理的原因着手,然后实施一系列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从而减轻其诊治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应激反应,达到改善临床疗效的目的。针对体检静脉血采集患者产生晕针的原因,对其实施预见性护理具有很大的可行性。静脉采血最严重的不良反应就是晕厥,其多因脑血流量突然减少所致。晕厥主要表现为脸色苍白、头晕、四肢无力、血压下降、视物模糊以及意识丧失等。据临床数据统计显示,15~20岁的青少年是在静脉采血中最易发生晕厥的人群。因为该年龄段的体检者一般正处于学习任务重、心理压力大以及脑氧耗量大的阶段,所以一旦受到采血等刺激后,非常容易发生晕厥。
       
        参考文献
        [1]贾红丽.静脉采血的护理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29):96.
        [2]丁丽娟.静脉采血护理风险的原因分析和防范策略.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8,18(51):227-228.
        [3]李静.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对减少体检者抽血晕厥发生的影响研究.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3):24.
        [4]吴正香.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减少体检者抽血晕厥发生的影响研究.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2(17):109-110.
        [5]薛梅芳.预见性干预措施对减少体检者抽血晕厥发生的影响研究.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3):85-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