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
包头广播电视大学 内蒙古 包头市01401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与进步,开放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通过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开放式教学模式,来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并创建开放式教学体系,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势在必行。本文就是通过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开放式教学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来针对提出相应该建议,以期为后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提升提供保障。
关键词:开放式思政教育模式;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教育工具
前言: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科学技术也日新月异,教育教学越来越讲究开放式教育。因此,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也越来越倾向于使用新颖的教学理念,开放式教学理念之于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就是如此。要求思政教师打破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为基准,将开放式逻辑置于思政教育的全局视角,不断改进并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思政教育时代性与实效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放式教学模式构建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构建开放式教学模式,渗透“开放性”教学理念,首先,要遵循的是“主体性”原则。即,强调学生作为学习者,其学习意识觉醒,及学习能力发挥。要求要思政教师与所带学生之间,不再是“灌输式”教学模式的自上而下式教学互动,而是走出“管控”与“被管控”关系,在平等的沟通交流模式中,由教师从主导者,转变为辅助者、引导者、点拨者,而学生则成为课堂的主人[1]。进而由思政教师使用情境教学、小组合作教学、对话教学等新颖的教学方法,以激活学生主观学习能动性为目的,帮助学生完成有效的思政认知体系构建。
(二)个性化原则
所谓“个性化”原则,简而言之,就是要思政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认可学生,信任学生,基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采取恰当的教学手段因材施教,从而保护好学生个性,使学生身心同步健康发展[2]。即,思政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在课堂提问环节,还是在基础理论知识讲授环节,都多加注意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心理等方面差异,不再片面的、简单化的对学生予以直接否定,而是为学生提供表达机会,秉持开放性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自由表达,畅所欲言,以此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打好基础。
(三)合作性原则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开放式教学模式构建,不仅需要注重主体性原则,强调个性化原则,还要求思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合作性”原则。毕竟,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本就是一个双向选择与双向互动的教学系统[3]。因此,基于明确的新课改要求,促使思政教师与班级学生的关系在实践教学中不断转换,在理论教学中与答疑解惑中不断翻转,可以切实的使思政教师与班级学生形成一种高效互动关系。在正式教学过程中,保证学生可以基于情境教学,产生主动性思政探究意识,与思政教师时效互动,最终,形成良好的思政学习习惯,为思政教育的开放性教学模式构建提供保障。
二、高校开放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构建的具体路径
(一)树立“开放性”的教学理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放式教学模式构建之于传统教学模式,无论是在教学内容、教学资源,还是在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存在十分巨大的教学差别。
为此,思政教师要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使用实效的“开放性”教学理念,就必须先行转变自身教学身份,打破以往的照本宣科式教学模式,积极树立开放意识,为思政教学注入活力。以此通过思政教育的“教育性”与“趣味性”并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革新提供保障。
(二)建设高素质、高专业、高能力的思政教师队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放式教学模式构建,不仅要求思政教师正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还要求学校发挥自身的组织管理作用,注重思政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与教学水平完善。毕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一门涵盖政治、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知识的核心课程。只有思政教师专业化,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才能够实效且稳健。为此,高校必须要打造一支专职化的思政教师队伍,定期组织培训课程,要求思政教师广泛涉猎跨学科知识,开阔自身教育视野[4]。同时,注重兼职教师的多样化建设,及专家讲座与领导座谈等的常态化建设,以此打造出一支高素质、高专业、高能力的思政教师队伍,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开放式教育模式构建奠定基础。
(三)科学选择并编排思政教学内容
目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效果不够明显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思政教材的选择与编排,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与学习兴趣存在不契合现象。因此,从这一角度,展开开放式思政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完善,就是要思政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兴趣点,对日常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调整与补充,以此完善学科教学体系。首先,关注思政课程教学的核心价值区,按照明确的教学要求与教学需要,科学选择教学课题,灵活制作教学课件。其次,结合时政热点,将其与需教学内容进行融合[5]。例如,收集微博热点议题,整合相关的视频、文字材料,快速抓住学生眼球。最后,注重思政教学的背景材料区与教学互动区,立足学生实际学习需求,为学生搭建适宜的互动交流平台,让学生有机会既深挖教学内容的相关背景,又有机会通过高效的沟通交流,形成全新的开放式教学形态。
(四)创新丰富多样的思政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能够影响学生思政学习质量的一大关键,也是可以切实影响开放式思政教育模式构建的核心中介。为此,思政教师必须采用多样的、先进的教学方法,以创新为核心,在教学过程中启导学生深层学习,切实提高思政价值,助力学生思政学习能力提升。例如,使用革新的问题情境教学法,实例融合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微课、慕课教学法等,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性思政教学活动,激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对自己一时无法解答的思政问题,经过实际探索找到答案。如此一来,学生不但可以在新颖的教学方法中主动走进思政教师,热爱思政学习,与思政教师建立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还可以在平等对话中畅所欲言,发表见解,激活自身的发散性思维,切实体现开放式教学模式构建终极目标。
结语:
综上所述,构建开放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开放性教学要求,还是深化思政教育改革的实质需求。因此,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学生易于认为思政学习对于自身终身发展影响不大问题,以及对时政热点关注度低、认同度低等问题,展开相应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创新,就是要思政教师关注学生学习思政知识时的态度变化及认知变化,通过恰当的思政实践教学,增强学生思政觉悟,助推思政教育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沫含.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发展实践探索——评《课程思政:从理念到实践》[J].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3):233.
[2]陈琪.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21,40(06):78-79.
[3]周琳娜,赵姝玥. 高校学生管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探索[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1,35(03):82-85.
[4]孙志恋.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探究及对策[J]. 财富时代,2021,(05):187-188.
[5]刘严,黄波. 基于开放课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分析[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10):16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