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发掘之旅 体验灵动游戏——中班“生活化游戏场”中社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发表时间:2021/9/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第12期   作者:魏庸佼
[导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让孩子以在园生活获取经验、技能和做人的道理。事实上,这已经是当今国内外幼儿教育的全新趋势。
        魏庸佼
        太仓市城厢镇幼教中心梅园幼儿园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让孩子以在园生活获取经验、技能和做人的道理。事实上,这已经是当今国内外幼儿教育的全新趋势。一方面,游戏是人类学习最天真的起点,幼儿借此来认知身边的人和事物;另一方面,人的许多知识和感悟源于生活,以此为切入点,对课程的影响极为明显。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须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年龄认知和学习特点,以“生活+游戏”的路径,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关注幼儿的生活,积极利用相关环境和资源,创设契合孩子需求的课程,推动幼儿在身体和心灵上获得和谐健康深入的发展。
        关键词:生活   游戏   课程
        
        学前教育比较特殊,它是后续教育的发端,对象是稚气可爱的受教者群体。正如卢梭《爱弥儿》所言,我们必须考虑“让孩子成为孩子”的策略。为了实现“既保又教”“保教兼顾”的育人目标,即便是让孩子认知初步的概念,也需要考虑怎样去做才能达成最佳效果。
        一、群策群力,挖掘社区资源开展生活化游戏场的需要
        生活进入游戏,游戏融入生活,二者互为观照,才能实现对等渗透,产生潜移默化的情感影响。幼儿的心灵如同纯净的琉璃,身为学前教育人,我们需要创设属于他们的生活游戏场,在不知不觉中施教,实现常规手法难以企及的效果,进行温暖的播种,把一些想法和道理植入童真的心田。
        ⒈解决在幼儿园生活化游戏场中,社区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问题
        对3—6岁的幼儿来说,教育、生活与游戏应当是同一过程,我们要设法对环境资源充分拓展,让社区和家庭中的材料内容进入教育视野,成为游戏的素材,真正走向三位一体。因此,课程游戏与现实生活、园区活动和社区资源,如何才能联系得更加紧密?如何才能让孩子感受、理解和接纳?这些问题都在此次活动中纳入研讨的范畴,而且已经取得非常不错的实施效果。
        ⒉解决在幼儿园生活化游戏场中,“生活”“游戏”简单叠加的问题
        随着课程研讨的推进,仅仅是游戏生活的简单叠加,未免过于形式,显得单调,千篇一律,已经不能让中班孩子满足。我们用行动叩问并化解以下问题:该如何改进和完善,才能让幼儿园的课程、游戏与生活密不可分?该如何去做,才能使孩子乐在其中,让游戏成为他们认知世界的独特方式?简而言之,我们改变意识,务求尊重孩子爱游戏的天性,给他们贴近生活的游戏和来自社区的资源,陪他们无忧无虑的学习和玩耍。
        二、多元融合,合理开发资源利用的路径及策略
        我们针对社区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现状展开调查,发现资源融合的诸多问题,重新界定、筛选和实施策略。首先,对社区资源的名称和用途重新界定;其次,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筛选适宜、可用的社区资源。
        首先,运用《生活化游戏场中班幼儿发展的观察与评价检核表》,对幼儿中的幼儿进行分层次、分块面的观察。如:2133的形式“对一名幼儿持续观察3次游戏,每次游戏达到3分钟”,从而形成有针对性的幼儿游戏成长在哪里;或者对一个游戏区进行持续性地观察,形成幼儿基因图谱—游戏档案。


        其次,运用《生活化游戏场中教师观察与评价量规》,将教师的观察行为、观察方法和评价机制进行有效记录,形成完整、有效的观察机制。
        三、全力推进,形成观察认知实践的共同体
        ⒈引领观察社会生活,与“世界”零距离接触
        依托生活化游戏场,教师和幼儿得以开启学习之旅,孩子在老师的引领下,进入真实的社会环境中,观察人物和事物,感受情与理的熏陶,完成特定的活动任务,获取基本的学习认知成果。我们选择工厂、商场、家庭、社区等“微型”或者“雏形”社会情境,让幼儿在其中活动并交往。比如,在传统的重阳节中,带孩子去社区老年服务中心,老师和中班的幼儿一起,为爷爷奶奶打扫清洁、包粽子、表演节目。或者陪孩子们一起收集“有故事的老物件”,带孩子一起倾听,关于老物件的动人故事。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发挥生活化游戏场的优势,一起零距离接触身边的世界,让更多的生活信息进入孩子的视野之中,更发挥社区资源社会生活的潜在价值,有效拓展教育空间。
        ⒉共创生活情境游戏,分享对应实践活动
        我们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创生情境游戏,将生活与游戏密切结合,让孩子模仿、学习、探索、创造。儿童是有能力的学习者,我们所做的无非是帮助他们和周边环境与生活互动,从真实经验出发,基于兴趣爱好和年龄特点,在游戏中认知,在活动中游戏。例如“逛美食街”“快乐超市”游戏,孩子根据来自生活平台的经验,参与活动系统中,分享游玩美食街和超市购物的乐趣,同时交流发现延伸创造。我们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陪他们在具体的实践中充实游戏内容,也舍弃单调无聊的部分环节。
        ⒊探索了生活化游戏场中社区资源开发的实践路径和策略
        ⑴生活经验唤醒策略
        中班幼儿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未必能有意识地积累并思考,毕竟年龄还小,我们需要做教育的有心人,唤醒孩子的认知和行为意愿。例如“资源超市”活动,一开始,许多幼儿只是开心地自主选择需要的材料,没有根据需求收集资源充实超市的主动性。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逐渐能根据游戏需求收集对应的社区资源,把生活经验和游戏场景融通起来,实现一定程度的自主服务。
        ⑵多维空间创设路径
        考虑到幼儿园空间的有限性,我们巧妙施策,在多维创设上下功夫,让有限的空间焕发出更大的价值。例如,在家长支持下,和孩子一起收集丰富的本土资源,用以装点墙面、走廊、生物区角,让幼儿能够在任何一处环境中获取游戏活动灵感。即便是宽大的滑梯底部,也有巧妙的小心思,铺上柔软的地毯,搭配适当的材料和玩具,幼儿创设的“户外娃娃家”就应运而生了。
        生活化游戏场的研究与实施,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我们不能为此止步,还应当以此为起点,向着新的高度和广度进发。比如,向角色游戏、区域游戏、集体教学、家长工作等有效辐射,真正体现以游戏为本、以生活为源头、以幼儿为中心的园本特色。
        
        参考文献:
        [1]林振春.学校如何运用社区资源推动终生学习[J].《职教译丛》,2002(4):40-45.
        [2]周春娟.生活经验是孩子游戏的源泉——利用社区资源提升幼儿游戏经验[J].新课程,2012,03
        [3]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