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及策略研究 张文博

发表时间:2021/9/6   来源:《城市建设》2021年9月上17期   作者:张文博
[导读]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发展脚步日益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升,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影响,给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挑战,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因此,现阶段对绿色生态理念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而且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中。

身份证号码:13022419861101****  张文博    天津  300131

摘要: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发展脚步日益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升,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影响,给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挑战,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因此,现阶段对绿色生态理念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而且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中。随着人类意识到对城市环境破坏的严重后果,以及对人体自身造成的危害,绿色生态城市应运而生。本文将从绿色生态城市的含义、规划目标及绿色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理念等方面来进行阐述。
关键词:绿色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理念;策略
        引言
        根据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要求、实际情况,深入探讨相应的措施,可使规划设计思路更清晰,高效完成具体的设计工作,为生态城市建设效果提供科学保障。在细化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内容的过程中,应注重设计措施的合理选择及使用,制定并实施具体的工作计划,使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效果更显著,完善具体的设计方案,为后续作业计划的高效实施提供科学指导,满足生态城市的科学建设及长效发展要求。在此基础上,有利于降低生态城市规划设计问题发生率,丰富设计过程中的实践经验。
        1生态城市规划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
        (1)生态城市规划体系构建可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要求。以往的城市规划并未结合生态环境的需求,随着环保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人员应更新思想认识,明确生态城市建设理念,将低碳环保作为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目标,拓展生态城市规划范围,满足城市建设的发展需求。(2)构建生态城市规划体系可确保城市规划工作科学开展。城市化建设带动了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也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城市环境、交通等承载能力逐渐下降,阻碍了城市的发展,导致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出现矛盾。基于生态城市规划理念,转变传统的城市规划建设模式,使城市规划设计更为合理,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3)构建生态城市规划体系,使城市规划建设内涵更丰富。近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升,对精神文明的追求更显著,应将生态环保理念融入城市规划设计中,为人们提供一个更舒适、和谐、美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满足现代人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生态城市规划体系的构建,在传统规划建设工作中,应将更多新的理念渗透其中,在确保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完善城市的生态规划。
        2生态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规划设计方法陈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但很多地区重视经济增长,却忽视了城市规划设计,城市生态系统破坏严重,城市环境难以恢复。进入21世纪后,城市发展速度在放缓,传统的规划设计方法十分陈旧,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不可预估因素、不确定因素都在增多。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对城市的规划应该是粗线条的,进行规划时不应太过细致,否则一旦规划主体发生改变,就难以留出足够的更改空间,无法进行较好地配置。这种思想是欠考虑的。大数据时代下,应将生态城市理念与城市规划设计相融合,构建新的规划设计方法和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增加居民区、工业区、经济区等新要素,丰富城市功能。相关部门要立足于生态城市理念,努力在城市规划设计的同时,保护城市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环境。
        2.2生态城市理念意识欠缺
        结合我国当前状况分析了解,国民对于国家生态新型城市工程建设的基本理念服务意识严重欠缺,未能完全养成自觉积极地参与到国家生态新型城市工程建设的基本意识。过去,我国的整个生态文明城市规划建设都很少,大部分是在地方政府或者特别是其他政府部门的政策强制指导要求下依法开展的,需要政府相关行政部门严格督促并与市民共同推进,导致很多市民实际参与度低。公众多为口头行动参与,并没有真正对其建设付诸行动,从公众表面上来看,生态环境城市整体建设声势浩大,但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等各项工作不能得到真正地贯彻落实,导致我国生态环境城市整体建设缓慢。



        3绿色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策略
        3.1及时更新设计理念
        为了满足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保持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方案良好的应用状况,应及时更新其设计理念。(1)合理运用精细化设计及创新理念,将其渗透到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过程当中,确保设计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为生态城市发展提供更多支持,增强其规划设计方案的适用性。(2)结合城市的自身发展特点,对周边区域的风土人情及文化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在良好设计理念的配合作用下,为增强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效果提供科学保障,满足设计方案的实际要求,为具体设计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科学指导,避免影响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效果。
        3.2加强资源的利用率
        在环境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加强对资源的有效利用,此外还需要加强对环境工程的管理工作,积极推广绿色工程概念,减少工程占地面积,合理的对土地资源进行利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浪费,从而有效保证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和完整性。加强对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对资源的开采有所限制,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对于废弃的资源,应通过安全有效的处理后,实现二次利用的功效,促进资源的再生利用。
        3.3生态城市产业规划
        生态城市规划体系的构建中,应确保各项产业向健康化与生态化的方向发展,并基于客观角度对城市建设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城市规划层次,促进城市建设质量提升。实际工作中应重视优化和发展小规模生态产业,合理调控城市旅游业、教育业、建筑业的基本架构,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使城市的产业规划更趋于生态化的目标发展。应优化城市传统工业产业结构,依托高新技术产业,严格按照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科学划分城市工业区域,确保产业和住宅区的分离,使居民住宅区域尽量远离高污染产业区。
        3.4加强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
        湿地生态系统是介于水生生态系统和陆生生态系统的一种生态系统,相比其他生态系统,不仅环境梯度更大,且生物多样性也更加丰富,它可以起到调节城市气候的作用。城市湿地生态系统不仅拥有丰富的土壤、水源和湿生植物等,还有助于改变人类的生存条件,可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系统。有些城市在最初设计排水系统时,由于修建不善,或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型建筑物对城市排水系统造成了破坏,导致城市内涝问题越来越明显,旱涝等灾害发生频率不断升高。加强对城市湿地的保护,不仅能提升城市对旱涝灾害的抵抗能力,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还能提升人类生存环境质量,推动城市长远发展。
        3.5加强政府的管理工作
        必须打破主要依靠行政手段、依赖政府和部分国企推进生态城市建设的局面,要补齐市场机制不足、社会参与不够的短板,使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市民勤劳之手同向发力,特别是要拓宽渠道,增强公众生态环保意识,确保市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探索“自下而上”发展生态城市的路径,促进在城市中由公共参与而形成的小微型生态元素、生态空间等不断生长,增强居民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
        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为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彻底转变以往的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将生态理念融入城市规划中,在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优化配置,确保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现代城市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黄齐名.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健康生态城市规划探索[J].城市建筑,2020,17(24):32-33.
[2]王雷.基于绿色交通理念的生态城市规划设计[J].交通世界,2020(21):10-11,35.
[3]于永生,杨献军,王晓旭.绿色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及策略探讨[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7(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