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技术在机电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胡世贺 周峰 姜淞严 郭家强

发表时间:2021/9/6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9月下   作者:胡世贺 周峰 姜淞严 郭家强
[导读] 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背景下,人们日常科学技术应用增多。从工业生产、农业、机械生产、交通行业等领域都需要应用更高的科技技术。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对机电自动控制系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机电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更精确地控制,得益于传感器技术,大大提高了行业效率。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胡世贺  周峰  姜淞严  郭家强    辽宁省阜新市 123000

摘要: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背景下,人们日常科学技术应用增多。从工业生产、农业、机械生产、交通行业等领域都需要应用更高的科技技术。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对机电自动控制系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机电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更精确地控制,得益于传感器技术,大大提高了行业效率。作为机电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各行各业的发展,使信息的采集、传输和处理更加有效,为促进我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辅助作用。
关键词:传感器技术;机电自动化控制;应用分析
        引言
        传感器技术属于现代智能化的范畴,其可代替人体的部分感官,强化机电对所处环境的感知程度,并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至控制系统中,通过计算机分析给出对应的指令。整个过程好似人体由触感、视觉及听觉等方式对外界感知后,形成信号发送给大脑,而大脑则据此指挥肢体行动。机电的控制系统中,传感装置负责感知,其提供的信息直接决定系统下一步行动。
        1传感器技术用于机电自动化控制的重要性
        传感器技术在智能系统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研发类企业来说,会专注于传感器与其他系统联用,进而丰富自动化控制功能,以便满足自动生产、自动管理需要。机电产业在传感器技术辅助下,能够自行检测运行环境、了解操作对象,为自动控制提供有利条件。时代持续发展,同时科技创新步伐大大加快,围绕传感器技术这一核心内容控制机电程序,一定程度上会提高自动化水平,保证机电设备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最终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管理目的。日后机电生产规模会不断扩大,且自动化要求逐渐提高,意味着传感器技术将获得良好发展前景。
        2传感器技术在机电自动化控制中的技术发展
        2.1传感器技术中自动控制系统技术的发展
        自动控制系统中传感器技术会朝着智能化、精细化、一体化、集成化的方向发展。自动控制系统中传感器朝着智能化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人工智能,AI,物联网等技术的引入。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更多的自动化设备要求对传感器做得精细,自动控制系统中传感器朝着集成化的发展主要表现自动控制设备的体积将会越来越小,因此要求传感器的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在未来的发展中传感器使用技术会得到不断地提升,会用到更多数量传感器,并加入物联网技术,把各种装置采集到的数据、信息、过程都统一记录和处理。
        2.2传感器技术环境检测技术发展
        传感器自身具有占地空间小、精度高、成本低廉、便捷操作等优点,它在环境检测中通过发挥功能优势来快速获取环境信息,之后为各行业提供有用信息,进而保证决策有效性,尽最大可能控制管理风险。对于农田管理,管理人员根据监测信息获知温度、湿度、土壤状态、病虫害状态,针对性调整管理方案,确保农田科学管理,进而提升农产品质量,并增加农户经济收入。对于险情预控,利用传感器技术动态监测险情,一旦进入预警范围,则系统会立即传递警报信息,提示管理人员启动应急预案,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对于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设备记录不同时间段有害气体各项参数变化情况,动态更新信息内容,让质控人员参照信息合理调整实施方案。
        2.3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融合发展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融合发展,智能化必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保障发挥传感器的优势,更好地实现人与车的相关道路信息融合发展,则能符合交通系统的采集技术的发展要求。正是通过多种传感器组合,保障精准多样化的交通信息采集,这样才能符合快速发展交通道路要求,为今后的交通信息采集类传感器奠定良好的基础。



        3传感器技术在机电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3.1传感器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工业产业中传感技术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借此对生产机床及机组的工作状态加以监测,并利用局部震动,使得整个生产线均在掌控之中。工业生产中应用较多的检测方式分成接触与非接触两大类,若传感组装置需要与被检测对象接触,则能实施热传导,若温度超过限定值,便会自行启动有关功能,以完成对应的数据运算。在流量检测系统中,有采用速度式的处理方式,依据既定横截面,结合流动速度得知单位时间内的流量,之后通过速度换算,把其调整至温度维度的数据。传感器技术在机械高精度加工方面突显优势,尤以扫描式传感器为代表,这类传感器会快速收集信息,动态测量零件轮廓,以便真实模拟情境,保证测量精确度。传感器设备既能判断机械运行情况,又能高精度测得细小零件参数,使后续零件加工有的放矢。
        3.2传感器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随着农业生产的扩大和农业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传感器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农民可以有效地利用传感器技术,采用精密传感器检测温度、湿度、有机土壤含量和光强等环境因子,提高生产效率。在保证植物生长环境的条件下,农民还可以采取适当措施,确保植物的生长适和环境。田间管理环节中,可借助传感装置掌握土壤的湿度、环境温度等有关数据,达到智能化控制的效果,使农户掌握更为准确的田间信息。此外,传感器还能在实际生产中准确测量植物的生长状态、形状和大小,保证植物的质量和效益,提高农产品的产量。
        3.3传感器技术在交通领域中的应用
        结合当前的交通信息采集类传感器的应用实际情况来看,质量传感器在收费站、信号灯、电子装置中安装,当配备传感器技术的车辆从其周边驶过,系统会自动发出动作。当机电自动化控制系统在信息共享、子系统协配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在特定的工况以及客观因素的影响下,相应的传感器应用都有着自身的优势以及缺点,特别是在满足于交通系统的智能化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但其应用实践中依然具有很大的应用空间。交通运输以及运输设备上也运用到了大量的自动控制系统传感器技术,有效地提升了运输过程中效率降低了运输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也对运输车辆的安全性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3.4用于机器人作业
        当前仿生机电装置研发工作逐渐深入,意味着机器人功能相应增多,同时,间接反映出传感器技术实用价值。传感器设备由两部分组成,即内部装置和外部装置,将其用于机器人作业,具体程序为:外部装置全面收集信息,并检测工作环境,为作业实践提供方向,使机器人作业准确、有效开展,进而达到预期效果。内部装置主要控制机电系统,动态获知系统运行情况,将相关信息传递于外部装置,最终机器人能够根据指令做出相应动作。传感器技术升级后,机器人装置能在运行阶段获取反馈信息,进而为后续技术创新提供信息参考。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传感器技术,它调动视觉传感器、触觉传感器指挥机器人作业行为,使机器人根据指令信息准确判断对象位置,并获知路况信息,在导航技术辅助下接触对象。在这一过程中,技术人员准确设置传感器参数,这是机器人准确作业的前提条件。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机电自动化控制现已成为必然趋势,为满足时代发展需要,有效应用传感器技术十分可行。工作人员客观分析传感器技术应用作用,探索该技术在环境监测、机器人作业中的应用要点,并总结这项技术在交通行业、现代工业中应用表现,以此扩大传感器技术应用空间,并促进机电自动化控制效果达到预期。
参考文献
[1]孙瑾.机电自动化控制过程中传感器技术的应用方法[J].中国设备工程,2020(12):193-195.
[2]陈灿章.传感器技术在机电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06):23-24.
[3]郭文晖.传感器技术在机电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14):141-1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