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佳伟
浙江子城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浙江省 嘉兴市 314000
摘要:城市道路建设关系到整座城市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同时关系到人们的出行质量。市政公路的建设项目逐年增多,沥青混凝土材料在路面施工中被广泛运用,不断满足了道路优质施工、路面使用寿命延长等需求。新时期下,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环节存在较多难点,应制定有效的施工处理措施,优化市政公路工程质量,不断提升行车的安全性、舒适性。
关键词:市政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难点
引言
我国道路建设最近几年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而发展迅速,为我国基础建设的不断完善贡献力量。沥青混凝土路面是我国市政公路工程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该路面结构行车舒适性强、噪音低,但是经过长期使用后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害,需要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1沥青混凝土路面优势
可承受应变力。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弹性和塑性变形能力,可承受应变不易被破坏,可承受车辆荷载施加到路面的作用力。2.安全性较强。由于其表面具有良好的附着力、防滑性,在恶劣天气车辆也可快速平稳行驶,避免发生交通安全事故。3.后期维护便捷。道路损坏部位只需重新铺设沥青混凝土,待温度降到常温后,可恢复通车,有效降低成本,且提升施工工程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2市政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难点
2.1路面裂缝
路面裂缝的产生一是由于路基压实度不均,或在路基施工完成后未进行足够时间的自然沉降就进行路面施工,成型后就会出现较大的不均匀沉降,并进一步发展成路面裂缝;二是由于面层分幅施工而存在冷缝,分幅施工段落未连续作业且接茬处理不到位,由此在运营时荷载作用下形成裂缝;三是由于设计不合理、施工材料不合格、设备性能落后、施工工艺不合理等,引起面层拉应力超过疲劳强度;四是出现温缩裂缝,这是发生在降温较大地段,降温会导致面层沥青收缩,收缩应力不断增大,并超过抗拉强度,面层被拉开许多裂缝。
2.2原材料
市政公路工程路面质量控制工作较为关键,但实际进行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工作时仍存在较多问题。原材料采购时,部分采购人员忽略了道路等级,仅凭借以往的工作经验分析技术规范,采购质量不达标的材料。材料进场前,部分质检人员对材料严格落实检验制度,降低了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无法有效应对恶劣天气,导致出现水损害等问题,增加了后期道路维修、养护成本。
3处理市政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难点的措施
3.1优选原材料
在正式施工前,应进行原材料、各类材料的质量检测工作,确保引进的材料满足相关质量要求。材料供应充足,可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中断施工等现象,保障材料质量,可提升道路路面性能,延长路面使用寿命。施工企业应高度重视材料采购工作,参照国家相关标准、市政公路工程施工要求,采购适合材料。根据路面等级确定沥青标号,待进场沥青原材料经软化点测试、延展性分析后,最终引入符合标准的材料。沥青进场后,应严格控制存储环境温度,存储温度应低于165℃。除此之外,碎石、沙子等是施工中较关键的原材料,采购人员、质检人员应根据技术规格书、路面设计要求,严格控制其质量,经试验分析后明确采购目标,确保引进材料达到高质量、合格的要求,避免施工中出现失误,影响后续施工的正常进度。
3.2施工技术的控制
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严格遵守相关规范要求对混合料进行级配、拌合等极为关键,直接影响着路面施工质量,特别是拌合中要注意合理控制温度及拌合时间,以尽可能的降低沥青混合料的氧化挥发程度,且也需合理的规划运输时间,尽量避免摊铺不连续情况的发生,以进一步对摊铺施工效果进行明确。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的摊铺过程中,需落实对接缝表面粗料的处理,进行接头碾压时严格遵守先横向、后纵向的顺序,以避免接缝的不合理。
3.3路面裂缝处理
1.裂缝处理前,先要确保处理位置干净无杂物,处理时,先喷洒少量沥青,然后在其上均匀撒布一层石屑或细砂,要求石屑干燥洁净,颗粒大小约2-5mm,碾压后涂刷少量稠度较低的沥青。2.当裂缝宽小于6mm时,先清理缝内杂物,以确保能有一个良好的整治效果,再灌低稠度热沥青,直到灌至2/3深为止,填入石屑或细砂捣实;当裂缝宽大于6mm时,需要先除去松动层、清理缝内杂物,然后用均匀的热沥青混合料分层填入缝中捣实处理。3.由油层老化造成的裂缝,一般先用乳化沥青稀浆(3-6mm厚)封层处理,再用沥青混合料铺设上封层,最后用改性沥青薄层罩面。
3.4沥青路面加热技术
路面加热主要是软化公路沥青路面,这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的第一个施工环节,能够改善传统铣刨施工技术的不足,可以将沥青路面混合料的损害减少。在加热阶段,需要做好环境、加热功率、加热方式、加热温度的合理控制,避免风速、风向等对加热温度产生严重不良影响,避免无限制地提高加热温度。温度过高会影响沥青材料的一些特性,比如沥青塑性会降低,为此,需要做好加热温度的严格控制。加热通常需要用加热机,按照比施工宽度宽5cm左右的标准进行路面加热。在加热过程中施工人员要注意做好防护措施,避免燃料燃烧产生烟气危害到人体的健康。在加热过程中要注意将加热梯度尽量缩小,避免发生加热不透、外焦里生的问题发生,同时要注意节约能源。
3.5施工质量检验
1.在进行质量检验时,应从施工工艺展开,分析施工工艺的合理性、可靠性、有效性。2.进行施工质量检验时,相关工作人员应根据施工记录,分析每项施工参数是否符合标准。3.需要对施工路面表面进行检查,判断表面是否存在凸凹不平、裂缝等问题,若发现存在相应的问题,应立即返工修整。4.在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进行质量检验时,需要对各项质量检验参数进行详细记录、保存,以便验收使用。
3.6重视养护
针对市政公路工程路面施工而言,最后的一项施工环节就养护工作,其与市政公路工程的使用寿命长短直接挂钩,期间要对混凝土的物化反应进行观察,避免反应速性不合理情况的发生,这在预防裂缝等情况出现方面发挥着积极的意义。因此,专业养护人员要定期对公路沥青路面予以检测处理,合理控制温度,将各参数限制在合理范围内,结合实际情况完成对养护措施的调整。
3.7路面车辙处理
路面车辙病害的整治,根据车辙深度、施工造价等因素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常见的处理措施有洗刨摊铺、就地热再生、薄层罩面等。洗刨摊铺一般适用于车辙深度2.5cm以上,且层间粘结良好,无松散、开裂的情况。该种处理方式施工工艺简单,但大面积施工时工程量大、造价高。薄层罩面适宜处理深度为0-4cm的压密型车辙,该种处理方式的优点在于混合料的拌和、摊铺温度要求较低,且工艺简单,工程造价低,环境污染小;但直接在旧路面上加铺罩面会使厚度不均,造成成型后的路面强度不均,且加铺层与旧路面之间没有骨料的嵌挤,容易导致层间粘结不良,破坏路面的整体性,造成路面的剪切破坏。
结语
综上所述,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较为复杂,在市政公路工程道路施工中,施工企业应全面掌握施工难点,通过合理选择原材料、严格设计配合比、规划运输路线、把握摊铺、压实要点、处理路面接缝等方式,优化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效果,推动市政公路事业可持续发展,提升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唐静,赵忠凯.市政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难点及改进措施探讨[J].环球市场,2019(4):277.
[2]罗列.市政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难点及措施[J].商品与质量,2019(27):119.
[3]宗超.市政和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难点及措施[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3):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