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艳
山东省荣成市成山大道中段298号荣成市人民医院 山东 荣成264300
【摘要】目的:对眼球进行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用于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观察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18年1月—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中的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按照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黄斑区光凝治疗)和实验组(在黄斑区光凝治疗的基础上加上在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进行治疗),每组各23例患者,对比两种治疗方法,做出总结性报告。结果:实验组中的患者,在治疗3个月后,黄斑水肿缓解率明显比观察组要高很多,经统计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基线黄斑厚度以及视网膜出血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能够明显降低黄斑水肿的厚度,提高治疗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经实验数据纵向对比,年龄越低,患病时间越短,患者的治疗效果越好。
【关键词】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康柏西普;玻璃体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一种视网膜血管疾病,是排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之后的位列第二的致盲视网膜血管疾病,极易引发黄斑水肿,会引起眼部的血液流通不够顺畅,使脉络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黄斑区的营养不足,从而导致患者视力下降,严重者将会使患者失明,目前临床上的主要治疗方法为对黄斑区进行光凝治疗,但治疗效果不太理想,并且不能明显缓解黄斑水肿程度。本研究针对在玻璃体腔,进行注射康柏西普展开讨论,分析其效果,并对于不同的影响因素纵向对比,得出治疗效果,并对后期展开同种治疗提供建设性意见,其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8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该病患者随机抽取4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按照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黄斑区光凝治疗)和实验组(在黄斑区光凝治疗的基础上加上在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进行治疗)。在观察组23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6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3.2±6.2)岁。在实验组中,男15例,女8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1.9±5.9)岁。采用控制变量法,令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状况等其他资料上都没有明显差异,两组患者皆无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其他眼科疾病,在统计学误差允许范围内有意义。在统一指导下,两组患者对治疗方法产生的影响,应充分了解,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两组患者都按照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光凝治疗,以每个月一次为宜,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共分为三个疗程,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方法上增加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注射时应避开静脉阻塞区域,在角膜缘后3.5mm睫状体的平坦部位进行穿刺,将康柏西普注射到玻璃体内,注射结束后,采用湿棉签持续按压三分钟,保持卧床休息,该注射疗程共分为三个疗程,注射频率为每月一次为宜,不同患者视具体情况而定。
两组在治疗阶段,除治疗方式不同外,都遵从医嘱采用常规的给药,避免并发症对实验的干预。
1.3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观察并严格记录两组患者的病情状况,统计患者的黄斑厚度,统计标准为:治疗后的黄斑厚度<400微米的记作治疗有效,≥400微米的记作无效,根据所得数据,纵向分析,得出结论。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22.0 软件统计分析,若p<0.05,有意义。
2结果
.png)
经纵向对比发现,患者的年龄、病程对于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影响,而性别则影响不大。越年轻、患病的病程越短治疗效果越有效,故临床上用早发现早治疗,从而减轻患者的负担,降低失明的可能性。
3讨论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一种多发生于老年人群的血管性视网膜病变,多为单眼发病,患者发病后其视网膜分支静脉发生扩张、迂曲、出血,易累及黄斑区,引发黄斑水肿[2]。会对患者的视力造成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时采取治疗措施,缓解患者的病痛,降低失明的发生率。
纵观整个实验过程,实验组的方法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降低黄斑厚度,使黄斑厚度达到400微米以下,提高了治疗效率,降低了患者失明的威胁。同时,不同年龄不同病程对于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影响,患者年龄越高、患病时间越长,治疗难度也就越大。
参考文献
[1] 权菊玲,张敏,李丹, 等.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效果及影响因素[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9):7-8.
[2] 施明慧,李寿玲.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观 察及视力恢复的预测因素分析[J].临床眼科杂志,2018,26(2):136-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