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化管理模式在全科医学科中的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2期   作者:南少梅
[导读] 目的:观察过程化管理模式在全科医学科中的应用效果
        南少梅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  河南省三门峡  472000
        摘要:目的:观察过程化管理模式在全科医学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8月—2018年1月入住全科医学科的283例病人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将2018年2月—2018年8月入住全科医学科的289例病人作为观察组,采取过程化的管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护理失效、护士应对方式、满意度及对过程管理的依从性。结果:观察组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理失效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实施过程化管理后护士积极应对方式得分高于实施前、消极应对得分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过程化管理模式可提高全科病人的护理质量和病人的满意度,有助于全科护士积极应对护理工作。
关键词:过程化管理;全科;医学科;应用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入住全科医学科的病人为研究对象。将2017年8月—2018年1月收治的283例病人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2月—2018年8月收治的289例病人作为观察组。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管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工作程序对病人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工作程序的基础上采用过程化管理,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以及针对护理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①细化住院告知表:自制检查告知单,明确每天进行治疗、发口服药和进行检查告知的时间,挂于病人床头;对特殊检查采用口头告知+书面告知的形式,使病人明确检查注意事项。②建立与床号相对应的检查预约单文件夹。③自制适合于本病区(全科医学科)护理工作表。
        1.3评价指标
        1.3.1护理失效及病人对告知依从性
        护理失效内容包括:告知病人,病人未注意;病人治疗时间不在病房;检查预约单与告知单不对应;所留标本未进行扫码等。病人对告知依从性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及不依从。
        1.3.2病人满意度
        运用我院自制的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评价,包括服务态度、病情观察与巡视、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等10个问题,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分别计5分、4分、3分、2分、1分,以此问卷评价病人满意度。
        1.3.3护士应对方式
        采用简易应对方式评估量表对我科12名护士进行评价,该量表包括积极应对(12个条目)和消极应对(8个条目)2个维度,共20个条目,采用4级计分法,不采用、偶尔采用、有时采用、经常采用分别计0分、1分、2分、3分。该量表重测信度为0.89,Cronbach′sα系数为0.90,2个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89、0.78。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χ2检验、t检验、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过程化管理可减少护理失效现象
        本研究加强过程层面的管理后护理失效情况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Lucero等调查研究发现,护士未能完成原定计划的护理活动时会影响护理服务质量。过程管理重点在于护理行为实施过程进行前馈控制,提高对过程预控能力,增加护理工作的主动性,同时针对薄弱环节,持续改进护理质量。全科护士需要为病人提供生物、心理、社会各个层面,包括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服务,采用过程化管理模式,优化并简化护理工作流程,使护士更好地完成计划工作安排,为全科病人提供全方位、全面的护理照顾。因此,加强过程化管理,减少全科护理失效现象尤为重要。
        3.2有助于全科护士积极应对护理工作
        本研究结果显示,过程化管理实施后全科护士积极应对方式得分高于实施前,消极应对得分低于实施前,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通过过程化管理可提高护士对护理工作的积极应对态度。研究表明,对护理工作过程进行优化改进可以提高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增加其应对能力。全科医学科的建立,面对病人复杂的疾病,对护士应对的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通过采用过程化的管理模式改善护理过程,为护士创造更多顺利工作的条件,提高对护理工作积极的应对态度。
        3.3过程化管理对全科病人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的影响
        过程环节进行持续改进管理可提高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本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病人满意度是对过程化管理模式有效性的结果检验。但两组病人对告知的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可能是病人对告知依从性的影响因素较多有关,疾病状况、家庭、社会角色与功能、病房环境、经济状况等的影响都会对病人依从性产生影响。本研究采用标准、科学、统一的工作流程,使病人在合理的时间得到正确的护理治疗,减少告知失效、病人预约检查来回跑等现象,同时减少因化验及治疗时间不在病房而延长住院时间。最终,提高病人对护理服务依从性,有助于更好地监测病人病情,从而为其提供合适的护理方案。
        随着护理信息技术的发展,除了对病人照护结局的关注,更要注重对整个护理过程的监管。对护理过程的过程化管理即是对结构层面的良好执行,又是保证照护结局的关键,对护理过程的关键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质量,可减少护理问题的产生,提高护理服务。护理管理者应解决护理过程中阻碍正常护理活动的共性问题,加强过程管理,为护士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保证病人的护理质量。老龄化社会和疾病的复杂化,全科护理的发展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但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如何提高全科医学科就诊病人的护理质量,本研究通过对护理工作的过程化管理,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全科病人的护理质量,但对全科病人就诊全程的护理质量没有进行细致全面的研究。提高全科病人的护理质量,仍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
        全科医学的发展依赖于医学教育体系的改革与进步,这样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需求提供保障。对于教育来讲,不论是结合新时代对高校教育发展要求提出的全环境育人和青年主体性原则,还是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2018〕5 号文件提出的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主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抓住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和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三项基础性工作,其中具体项目的落实仍离不开“三全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员育人)对各方面医学教育资源的统筹协调。
        全科医生是综合程度较高的医学人才,全科医生的培养应由综合临床医学学科、预防医学学科、康复医学学科、医学心理学学科及人文社会学科等共同参与,包括全科人才成长的全过程,体现在政、社、医、教协同工作的全方面。按照学科的要求,以及人们对健康与卫生行业的期望, “三全育人”理念及方法可以有效完善全科医学的培养方案,提高全科医生的培养质量,该理念不仅为健康与卫生行业提供有效的全科医学人才的保障,同时也是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因此值得在全科医学教育过程中进行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杨辉.让全科医学走在现代医学前沿[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3(3):323-326.
        [2]赵欣欣,孙小婷,潘志刚,等.英美中三国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对比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2):2660-2663,2667.
        [3]杨英,郑丽云,姜辉.澳大利亚全科医生培训体系及其启示[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8):851-8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