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21/8/31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第11期   作者:董方
[导读] 目前混凝土除了用于普通施工外,还广泛应用于公路建设中。
        董方
        身份证号:37292219821127****
        摘要:目前混凝土除了用于普通施工外,还广泛应用于公路建设中。混凝土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质量和安全的最终问题,有些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混凝土断裂,严重影响项目质量。因此,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管理,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达标。通过研究分析混凝土裂缝的成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对策。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混凝土裂缝;成因;对策
引言
        在我国建筑工程建设中,混凝土建筑材料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优质的混凝土建筑材料施工,对提高我国建筑工程的质量有很大的帮助。但我国建筑业中的施工企业对于混凝土的应用还存在许多问题,混凝土出现裂缝情况时有发生。在这一背景下,施工企业应该切实加强对建筑混凝土施工材料的严格管理,并有效控制裂缝的出现。
        1建筑工程建筑中产生裂缝的原因
        1.1水泥热化的原因
        建筑工程建筑容易产生裂缝的原因之一是水泥热化导致的,由于在施工中无法让混凝土的热量全部散发,再加上混凝土施工的面积较大,阻碍了内里的热度散发,让温度集结在混凝土内层,加大了内层与表层之间的温度差,非常容易造成混凝土产生裂缝[1]。
        1.2部分建筑设计不合理
        人为的建筑结构设计缺陷是导致建筑裂缝形成的关键因素。过时的设计概念不适合项目的实际实施;设计尺寸与实际数据不匹配;施工过程造成裂缝,例如预制穿孔板、浇筑楼板形式的墙体刚度突然增大,现浇楼板竣工后的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故而形成裂缝。因此,建筑结构的设计理念应合理、科学,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保证建筑工程质量。
        1.3地基约束力造成的原因
        地基约束力也会形成裂缝,混凝土是地基建造的主要材料,当混凝土施工越厚重,地基给混凝土产生的约束力会持续上升,最终混凝土的施工面积越大,内部约束力也会给混凝土的整体结构施压。再加上外界温度的变化,让混凝土结构产生紧张,内部外部的压力共同造成了混凝土裂缝的产生,给工程进度造成非常大的困扰。
        1.4钢筋耐腐蚀性差
        目前,从我国建筑主体结构来看,钢筋主要用于固化土结构,钢筋材料本身抗腐蚀性较差,加上正式施工时遇到的实际情况,如果不及时选择合适的添加剂,腐蚀问题就会变得严重。一旦出现二次问题,会造成内部结构与外部支撑之间的问题,从而降低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产生裂缝[2]。
        1.5混凝土自缩的原因
        第一,水泥原因导致的混凝土自缩,水泥在逐渐硬化时会消耗掉内部水分,通常水分的消耗不会高于20%。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导致混凝土水分蒸发,当混凝土的自缩数值超过标准,就导致混凝土面积的减少,从而产生了裂缝。第二,外加剂因素的原因。高效减水剂,干缩减水剂,膨胀剂添加来促进搅拌混凝土的流动情况,这些外加剂的融入虽然能够增强混凝土蒸发水分的速度,扩大混凝土的体积与面积,也能够增强混凝土材质的自缩值,从而产生混凝土的裂缝。第三,矿物掺合料的因素的原因。在混凝土搅拌中会添加适当分量的硅灰矿物掺合料进行搅拌。然而硅灰的增加不仅会让混凝土的自缩值产生影响,让自缩数值慢慢变大,同时,硅灰增加在水泥中的分量温度越低,对自缩值产生的影响也会越来越高。其次,混凝土的原始材料中也会加入适当的煤灰,煤灰的使用份额越多,与硅灰相反,自缩值反而会越来越小,随着煤灰的不断增加,自缩值就会呈现小幅度的下降。


        2提高混凝土结构质量的相关建议
        2.1合理配置混凝土原材料
        为了提升混凝土结构施工,首先从基础环节,混凝土的配置和搅拌工作中,需要混凝土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配置,要保障质量是否达标,混凝土的碱含量是否控制在0.61%以下,采用的骨料和其他材料以及添加剂的情况,是否达到一定的标准,按照混凝土的适配情况进行试验,对于混凝土的刚强度,抗压程度,耐久性进行试验。通过混凝土的实验报告,将混凝土中出现的砂石,外加剂,水含量进行计算,达到最佳的配比方案,进行使用和计算。对于添加剂、水泥、砂石的分量需要适当的计算和不断的实验,通过现场的搅拌获取混凝土的使用[3]。
        2.2有效改善建设项目的结构设计
        要想有效地减少建设项目混凝土结构中出现裂缝的可能性,可以通过改善建设项目的结构设计来实现。例如,可以在建筑设计中选择中强度和低强度混凝土材料,以减少混凝土开裂的可能性;在建筑中,增加顶盖表面钢筋的数量也会增加混凝土开裂的可能性,所以可以通过有效的改进设计计划,来阻止裂缝产生。
        2.3最大降低地基对混凝土约束
        第一,应该将混凝土的内部温度快速降下来。将混凝土温度进行合理的控制,保障地基与外部温度对混凝土的内外部影响所降低,从而减少裂缝的产生,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在特殊的情况下,还需要采取减少和降低混凝土温度,例如,使用暖棚法,在冬天外面覆盖暖棚以及覆盖遮盖物等方法来控制混凝土的温度。这种方法主要是应用于昼夜温差大,冬季,夏季。第二,需要减少混凝土的外部约束力。施工人员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厚度,避免在浇筑过程中出现截面过厚的情况,施工人员可以采用滑动层的方式进行厚度的削弱,保障外力对混凝土结构的约束力减少。混凝土厚度过厚也不利于内部温度散发出去,因此为了避免产生裂缝,应当严格控制内部厚度,最好是通过合理计量和计算来判断具体的厚度情况。
        2.4进行混凝土检查
        混凝土是由水泥、石材、水砂、粉煤灰等经过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的。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材料配比不当可能会引起混凝土裂缝。为了避免混凝土出现裂缝,建筑公司需要增加对混凝土材料检测的次数,有必要在搅拌混凝土之前对其进行测试。该测试块可以保留用于抗压强度测试,以检查混凝土质量。在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可根据实际情况对选定的混凝土构件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抗冻性和密度试验[4]。
        2.5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效果,可以由施工人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可以定期对抗裂知识进行系统学习,定期培训。避免混凝土建筑中存在裂缝的情况,从而保障了整体建筑质量的稳固性,从提升材料方面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添加一些化学添加剂时也需要严格的进行含量计算,从而增加整体混凝土的抗压情况,增强混凝土的抗拉、抗裂能力。然而,使用的添加剂需要保障混凝土在添加剂的使用标准和添加剂的分量。其次,严格控制混凝土材料的使用比例,在精确的实验材料的配比汇总,研究如何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从而在混凝土的实验研究中,通过改变配比关系,材料的使用情况,以及经过严密的计算和科学技术的研究,将混凝土的整体质量得到提升,从而让技术人员在进行多次实验之后,对于最佳的配比方案,最能够保障混凝土结构的刚度、强度,进行记录和确认。由于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需要保障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标准,所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也是直接帮助混凝土结构的稳固安全。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消除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裂缝,技术人员需要改变传统的混凝土施工工艺,施工人员应仔细检查全过程,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防止可能引起混凝土裂缝的因素,从根本上杜绝问题的产生,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斌阳.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J].门窗,2019(24):37-38.
        [2]叶伟.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对策分析[J].门窗,2019(23):47+50.
        [3]杨健.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J].门窗,2019(23):45-46.
        [4]李传明.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策略分析[J].河南建材,2019(06):264+2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