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城市湿地景观设计

发表时间:2021/8/31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11期   作者:曹伟
[导读] 海绵城市是发挥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干预功能的重点环节,
        曹伟
        北京金都园林绿化有限责任公司绿化二大队
        摘要:海绵城市是发挥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干预功能的重点环节,其有效应用可实现自然积存,控制城市内的雨水径流,在当前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海绵城市理论有不可缺少的作用。海绵城市能根据地区情况提高自身适应能力,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过程中,要以此为基本框架,完善城市水循环系统,使城市通过吸收降雨达到补充地下水的目的,有效保障城市景观设计的美感,为居民提供更为舒适的绿色生活环境。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湿地;景观设计
引言
        经济的飞速发展助推了我国城镇建设水平的提升,伴随老旧城区不断拆迁和改造,越来越多的新小区涌现在城市之中,使城市面貌发生极大改变,也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小区建筑的地面、屋面和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得不够完善,导致下垫面出现严重硬化的问题,造成自然界降水难以向地下渗入,在地表形成径流直接向江河湖海中排放,极大影响了城市中的自然生态和水文特征,最终造成水环境发生污染,水资源短缺等环境问题,使得人类生活环境不断恶化。由此,很有必有在小区园林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理论。
1 海绵城市概念概述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可以像海绵一样进行储水和吸水,必要时还能把储藏和吸收的水再释放出来,满足城市部分用水需求。在海绵城市建设期间,除了通过自然途径吸收和贮存水之外,还需适当建造人工储水设施,由此提升城市蓄水功能,在建设小区期间要充分发挥地形地貌所拥有的积存降雨作用,并强化植被和土壤净化水的功能。使小区可以像海绵一样对雨水进行吸收和释放,提升和改善城市储水和吸水能力。
2城市湿地景观设计原则
2.1  生态优先的原则
        在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中最核心的一项就是围绕优先生态这一原则,它的意思就是说要最大程度减少对于生态的干预。在改造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尊重原有的地形地貌,充分利用其自然资源,对于原有的地形和植被以还原和恢复为主。其次,要把握整体与局部的相互协调,对于整体湿地公园的生态系统进行完善。最后,注重湿地的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不能用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谋求生态公园景观的成功与否,要把握生态利用生态。
2.2  协调建设的原则
        城市湿地公园的整体风貌要与湿地的特征协调统一,以湿地原有的地域特色为出发点,体现出湿地的自然风貌。第二点要求构筑物与湿地公园整体风貌的协调统一,在色彩和造型方面要求整体的和谐。
2.3  追求形式美感的原则
        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目标就是从视觉、听觉、嗅觉多方面使人们享受景观美,实现美的审美追求。若想使湿地景观呈现出立体的美感,就要求设计者在时空分布、建筑色彩、植物配置这三方面打造出具有当地城市特色的艺术性体系,使其指导并完善景观设计关于美的追求。在具体的景观设计上,要善于利用景观美学创造形式美感,利用周围建筑群、雕塑、植物的基础基调,让人们从情感和身心上都与景观产生共鸣。具体的要求需要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艺术进行大胆碰撞,营造出融合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形式美感。
3“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城市湿地景观设计
3.1在雨水收集方面的应用
        在对小区屋顶进行建筑施工期间,可应用绿色屋顶强化收集雨水的能力,降低地面径流量的形成。针对不适于建造绿色屋顶的小区,可通过排水沟和雨水链的方式,引导雨水直接下渗入地下,或者把雨水贮存起来。

针对在小区广场和道路上形成的地表径流,可应用植草沟和导流槽等能够起到导流功能的设施统一收集雨水。将下渗后剩余的雨水引入贮存雨水的设施,由此实现雨水的储存。
3.2 注重水景塑造
        水资源对湿地基础资源是最为重要的,加强对水生植物的保护,让越来越多的物种在这里繁衍生息,吸引鸟类来这里生存,给游客呈现出原生态的自然景观,使人们身心得到极大的放松。并且在建设景观小品的时候要推陈出新,增加人类的参与性,互动性,着重开发水岸线旁的建设,毕竟人类有着亲水性。
3.3 利用原有植物营造景观
        当地植物经过漫长的生长已经适应了地域的地理环境,地质条件,生态气候等,其生存环境也与自身的生长习性相协调。应当因地制宜的发展当地特有植物,保护原有植物,不要过分追求美观而移植其他地域植物,这样反而不利于生态自循环。并且费时费力。可以对原有植物群落进行保留或者适当的设计改良,这样反而会起到很好的景观视觉效果。
3.4  强调以人为本
        首先,湿地规划要从人出发,以人为本,从整体到细节要充满人情味,以调动游客的积极情绪。但是以人为本并不是要万事以人为先、不加节制地对大自然进行索取,这里指的是便利性。例如加强对周边交通设施的建设、合理规划园区内流线、丰富休息区域。第二,增加公园的友好程度,强调人与自然的沟通,院内要开展人参与互动性较强的项目。景观的表现归根结底是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特性。
3.5在雨水过滤方面的应用
        对小区路面进行铺设期间,可结合设计需要利用透水混凝土、透水砖、透水沥青等材料进行透水铺装,使雨水在路面渗透更加快速。雨水花园的绿地建设主要通过人工挖掘凹地和天然凹地的建设方式。在出现降雨情况期间,水沿着小区的屋顶和地面可自动汇集,或者人为地把雨水向处在下凹区域的雨水花园中引导,雨水在通过雨水花园中的沙土和植被的过程会被净化,随后才会渗入地下,进而实现补充地下水的目的。植草沟所处的凹地横截面一般是三角形或梯形,如果将其设计成绿地形式,不仅能够对地表径流进行输送和排放,还能为人们提供休闲场地,一般其所处的位置是道路两旁,为降低雨水下渗过程带给路基的影响,一般会在沟底位置铺设盲管和不会透水的水工布,实现保护路基的效果。
        3.6排水管道设计
        在实际应用海绵城市理论时,可详细分析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如景观的空间利用、道路周边形态的创新等。在空间设计上不能进行理想化设计,设计要落实在实际要求中,如光照强度、方向及植物的生长习性等都要考虑到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理论的同时,凸显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特点,发挥道路周边景观的实际作用。
结束语
   湿地景观生态系统有着丰富的物种多样性,为许许多多的生物提供了繁衍生息的生存空间。在城市湿地公园的开发建设中,必须做到既能让人们参与进去,让人们体验感受到大自然的原始美,质朴美。同时又不能单纯地为了经济效益而破坏生态系统。本文先是分析了当今生态环境问题不容乐观的局势,在这种层层分析中,利用基础资源,建设城市湿地公园就成为一个可行的方法。通过对两个案例的分析研究与对比,发现了我国目前在建设城市湿地公园的不足之处,没有核心生态保护区,景观单一,缺乏人的参与性。在最后,本文提出了建设城市湿地公园的设计规划理念,强调了在未来规划设计中需要注意得问题,对于未来湿地公园的发展提供了建设性的意见。
参考文献
[1]姚芸.浅析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以宁波甬江滨水公园一期项目为例[J].现代园艺,2020,43(12):68-69.
[2]刘艳.海绵城市理念下的湿地景观设计[J].现代园艺,2019(16):69-70.
[3]周亮.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绵竹马尾河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8.
[4]邓双.“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湿地景观设计[J].明日风尚,2017(21):3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