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淑丽
方正县城市事业发展中心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150800
摘要:对于城市道路而言,在进行人行道装修的过程中,需要重点考察铺装材料,同时需要对工艺水平进行研究分析。既需要保证材料的总体质量较高,也需要保证材料表面的性能较好。能够满足人们的正常需求,符合城市的发展目标。因此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首先阐述了城市道路人行道铺装的一些常用材料以及材料的综合性能,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此同时,探索了城市道路人行道铺装材料的工艺技术,对于施工要点进行了重点阐述。最后研究了精细化施工方法,希望能够保证城市道路的总体水平较高,为人们的出行和城市化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城市道路;铺装材料;工艺水平
引言:人行道作为整个城市道路的重要区域,满足了人们的步行出行需求,也是整个道路的过渡区域。对于人行道的铺装进行重点分析,探索其规范性和美观性,直接影响到了城市道路的综合水平。因此在人行道进行碰撞的过程中,满足其基本功能的前提之下,需要保证人行道的铺装更加精细化,更加美观化。既能够满足城市发展的实际需求,也能够从艺术角度提升其总体水平。因此在探索过程中既要从质量控制层面进行分析,也需要从施工工艺角度进行探索,为人行道的铺装工作做出更多的贡献。
1.城市道路人行道铺装材料简介
1.1常用材料
为了进一步的提高城市道路人行道铺装的总体水平,确保城市道路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美观性,首先要对城市道路人行道铺装材料进行充分的分析。探索现阶段的主要材料应用,对其进行分类处理,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大多数的城市道路而言,在进行人行道铺装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包括以下三类,一是预制砖材,二是石材,三是现浇材料。预制砖材主要有烧结砖,混凝土路面砖,PC砖,透水砖等等种类,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适用于城市的各种道路。不仅在人行道铺装的过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在一些地形较为复杂的地区进行铺装,也展现出自身的优势,对于各类情况以及各种道路条件均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得到了工程技术人员的青睐。PC砖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提高人行道的美观性和规范性,而且某些品种的PC砖强度已经极其接近石材,成为了石材的良好替代品。透水砖在近几年来也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是一种新型的铺装材料。主要适用于一些要求较高的人行道路面或者是路面积水较为严重地区的人行道路面,可以使用透水砖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在人行道铺装的过程中,石材的品种比较多,包括青石板,花岗岩板等等,适用于各类主干道和次干道,具有较好的强度,平整度以及美观性。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成为各类人行道以及广场的首选材料。而且近些年来,随着材料工艺水平不断提高,天然的石材逐渐的被取代,各类人造铺装材料已经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更加高品质的仿造材料,能够达到石材的水平,且具有更好的特性,是未来的城市道路人行道铺装材料的首选。现浇材料在人行道铺装的过程中也是比较常见的,主要包括清水混凝土路面,彩色压印地坪,透水地坪等等。和其他的铺装材料相比,现浇材料的优势在于其整体性较好,零附加性能较好,实现了表层和基层的一体化施工。具有一次成型的优势,既降低了施工的复杂程度,同时也节约了成本,给城市道路的人行道施工带来了一定的帮助。
1.2材料性能
在城市道路人行道进行铺装的过程中,选择合理的铺装材料,能够提高人行道的美观性和规范性。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也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施工效率,避免重大问题的发生,避免人行道的正常施工受到严重的限制。因此对于材料的物理性能进行充分的分析,明确其优点和缺点,能够选择更好的材料,也能够确保其铺装质量以及使用年限符合相关规定。在材料选上的过程中,主要包括石材,混凝土,路面砖,烧结砖,透水砖和透水地平等等。
在分析其性能指标的过程中主要考察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硬度,吸水率,空气率等。按照国家出台的物理性能指标进行材料选择,同时确保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能够满足道路施工的实际需求,才能够为人行道的后续发展带来一定的帮助。
2.城市道路人行道铺装材料工艺分析
2.1施工工艺要点
在城市道路人行道铺装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施工工艺要点。其中面层铺装是十分重要的,保证面层铺装较为平稳,能够达到防滑稳定的性能,不会出现反坡积水等现象,才能够满足人行道的实际需求。在天然石板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平整度的偏差和垂直度的偏差一般来说要求小于两毫米,外观无明显的色差和杂色,才能够进行后续的施工。而在铺装进行分缝处理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要求砖缝的宽不大于5毫米,在砖材和石板进行铺装的过程中,如果出现面积过大等问题,应当注意的是间隔20-50米设置胀缝。对其进行一体化处理之后,再对表面进行美化工作,确保其关键施工工序符合实际需求。在对基底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应当有效的利用施工天气和温度条件,保证其最终的成型效果比较好。在铺装结合层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一般来说还会采用水泥砂浆作为结合层。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充分的利用了其不同配比所产生的不同性质。基本规律是水泥用量越多,砂用量就越少,混合的结性也就越好,承载力相对应的也越差。水泥如果用量比较少,砂用量比较多,那么结构性也会更差,承载力相对应的表现的比较好。在人行道基层进行铺设的过程中,一般来说需要自上而下进行处理。包括基层,垫层和路基三层所组成,在城市道路人行道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一般来说采用的是刚性基层,需要确保其表面较为平整,稳定强度一般不小于20Mpa,路基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确保其自身比较稳定,抗形变能力比较好,具有一定的耐久性。尤其是在透水型人行道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其具有一定的渗透性。而且在机顶面距离地下水位进行设置的过程中,距离不大于1m,否则需要增设排管和道路的排水系统相互连接,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
2.2精细化施工
在人行道进行精细化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其无障碍施工和设施的协调施工。无障碍施工主要指的是要设计盲道,设计无障碍坡道和无障碍标牌等等,满足不同人的实际需求,在盲道进行铺设的过程中,需要与铺装方向进行平行,确保其处理的较为平顺美观。在设施进行协调的过程中,需要对周围的众多设施进行分析,避免对人行道的铺装造成影响。在到边到角进行处理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裁切技巧,二是填缝技巧,三是收边技巧。在裁切的过程中,一般来说采用的是退让法,靠近缝隙的第一块砖材和石材来进行拆卸,并且和填缝砖材与石材一并均分宽度,避免出现稳定性不足等问题。在填缝技巧应用的过程中,主要是对于路灯,交通道路指示牌等圆形柱杆,留有一定的缓冲缝隙,防止外界因素对周围的铺装工作造成严重的破坏。在收边技巧使用的过程中,在应对建筑界面不规则等情况的问题过程中,人行道铺装至少应当预留一定宽度的缓冲距离。而且当人行道与现场存在一定的高差情况时,边缘高差一般来说应当小于200毫米,坡比小于1:8。边缘高差大于200毫米时,应当采用的是二步以上台阶进行连接。在道路交叉口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转变半径采用三种方式相互结合的措施进行处理。当转弯半径小于10米的时候,转弯角度小于90度的人行道,一般来说采用的是平行铺设方法。当转弯半径大于10米,其转弯角度大于90度的时候,人行道在铺张的过程中,一般来说要对接边和平方块进行裁切处理。当转弯半径大于10米,且转弯角度大于120度的时候,人行道铺装应当呈现完整的弧形辐射,而且要与道路边线进行平行处理,以此来满足实际需求。
结束语:总而言之,质量水平决定了人行道铺装的质量,而施工工艺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城市道路的美观性。在人行道进行铺装的过程中,合理的利用材料进行更好的施工工艺改进,对于其局部进行处理工作,能够增强其美观性和规范性。在后续发展的过程中,提高城市的美观性,保证人们的正常出行,才能够真正的发挥出城市道路人行道铺装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城市道路人行道的设计探究[J].秦建峰.城市地理.2018(08)
[2]城市道路人行道宽度算法模型影响系数研究[J].刘培华,王文红,刘燕花,胡同晶.交通世界.20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