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1/8/25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第4月第11期   作者:张培
[导读] 近年来,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以及我国科技、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许多有理想有追求的青年人群涌入城市。
        张培   
        身份证号码:37082819870327****
        摘要:近年来,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以及我国科技、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许多有理想有追求的青年人群涌入城市。在安家需求的指导下,很多人在工作及生活稳定后会选择购置房产以摆脱租房生活、提升生活质量。很多建筑工程中,会产生由于管理不当或是其他原因引起的各类工程质量问题。建筑由于其功能性通常容纳着数量巨大的民众,当建筑质量出现严重问题时,数量巨大的群众都将受到生命威胁及财产损失。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模式;解决策略
        引言
        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只有制定完善的工程管理制度和健全的施工质量规范,才能保证企业健康的发展,不被市场经济而淘汰。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建筑有了越来越多的需求,如果企业还是按照传统、老旧的工程管理模式和施工质量控制模式来发展,那么就无法跟得上新时期人们和社会对建筑工程的需求。所以如何采用最为合理、科学的工程管理手段以及现代化的施工技术,来保证工程的质量成为建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1开展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1.1对建筑工程成本进行管理的意义
        建设成本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与建筑单位的经济效益有着密切的关联。对建筑工程成本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可以确保建筑单位平稳有序的发展,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增强在市场中的竞争实力。
        1.2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管理的意义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是评判建筑单位发展状况的唯一标准。当前,许多建筑单位在进行工程建设时,都存在质量问题,例如墙面开裂、钢筋外露等,导致建筑物在投入使用后存在大量安全风险,降低建筑物的使用年限。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需要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高效化管理,将责任具体落实到对应的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确保工程的各个环节都能够符合标准。
        1.3对建筑工程安全性进行管理的意义
        在工程施工中,要将安全生产理念落实到所有工作环节和细节中。传统施工中存在大量安全问题,例如,施工人员未按要求穿戴安全防护装备便进入施工现场工作;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未及时清理;具有高度危险性的建设项目施工现场未设置安全警示牌等。除此以外,部分施工单位为了追赶工期,擅自增加施工人员的工作量,导致施工人员长期疲劳作业,不仅会增加安全风险,还会导致施工质量的降低。
        2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现状
        2.1管理单位对技术创新不够重视
        由于大量企业以及资金向房地产市场的涌入,建筑行业的竞争变得日益激烈。在这激烈的竞争中,一些建筑单位为了提升自我竞争力会在建设过程中会不断缩减成本以减少资金投入。而新技术的使用通常需要耗费较多的资金,这使得很多项目中,施工单位都愿意对新技术进行研究与使用。这使得我国建筑行业新技术迟迟难以得到推广。
        2.2部门间联系不够紧密
        如前文所述,一个项目的完工通常需要数量众多的部门进行相互沟通、协作、配合。但在很多项目中,部门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这使得工程施工中很可能出现管理漏洞。同时,由于项目间缺乏紧密联系,在现场出现一些突发事故时,很可能由于部门间沟通不畅而使得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处理,进而造成更大的工程事故。
        2.3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存在疏漏
        工程中许多环节都会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例如施工、原材料采购、人员配备等。

当前,我国大多数工地的管理模式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会使工程管理存在较多的漏洞,进而使得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存在漏洞。例如,很多工地中,原材料采购的流程以及记录都不够规范,这使得一些心怀不轨的采购人员在进行原材料购买时会借机谋取私利,通过购买劣质材料、向商家索要回扣等方式取得非法利益。这些不符合要求的原材料突入施工后,对建筑质量影响巨大,甚至可能造成极为恶劣的建筑安全事故。
        3加强工程管理的措施
        3.1对质量管理模式进行优化
        当前我国大部分施工项目中的工程质量管理中都采取单一的管理模式。这种单一的管理模式使得工程中难免存在管理疏漏。因此,笔者认为,想要优化工程质量管理,首选应该对工程质量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与改革,令管理模式更贴合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监管需求。当前常见的质量监管形式有巡逻式管理、施工人员监督管理以及网络平台监督管理。这三种管理方式各有优缺点。在工程建设中,管理人员可将这三种管理模式进行融合使用,以更全面地对工程中潜在的安全问题及质量问题进行评估、检测,以更好的避开风险,保证工程安全顺利地进行,进而保障工程质量。
        3.2加强施工材料的监管
        建筑企业在选择施工材料上,必须要结合施工的地点以及特点来选择合适的建筑施工材料。选择材料也是材料监管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工程造价和施工质量。要对各种工艺的材料进行对比和分析,最需要注意的是材料质量,只有在保证施工材料能够符合施工标准以后,才能按照性价比来选择施工材料。施工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之后,建筑企业要安排专业技术过硬的材料检测人员对入场的材料进行二次检测,主要检查的是入场材料的质量以及性能是否切实际满足施工标准。待材料的检测环节都显示合格之后,才能正式使用。材料二次检测能直接从根源上避免因施工材料不合格而造成的后续质量、安全事故等问题。另外,施工材料的存放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大规模的施工可能天数较长,为了避免施工材料因保存不当受到环境侵害的威胁,就要保证施工材料的存放环境和存放时间是否符合材料本身的存放标准。做好材料的保存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减少工程成本,节约一些不必要的建设成本。相关的工程管理人员也要在材料入库后,收集材料的质量合格证明,保证建筑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有序进行。
        3.3对工程质量监督体系进行优化
        工程质量监督也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质量监督工作到合格与否与建筑质量有着密切联系。当前我国很多工程中质量监督体系不够完善,导致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能及时被发现,进而导致建筑在落成使用后会出现较多的质量问题。因此,相关管理人员应对对工程质量监督体系进行优化与完善,保证该体系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在实际工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应制定详细、确切的技术要求及质量要求,对各方面的监督落实到每个负责人头上,确保出线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找到对此负责的人员。在发现不符合技术要求及质量要求的作业后,因对相关负责人进行严苛的问责,仔细寻找出现问题的原因,确保不会再出现相同的错误。同时,建设单位也可制定合适的奖惩制度,对监管得力的人员进行适宜的奖励,对监管十足的人员进行适宜的处罚,保证整个体系中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都时刻绷紧心中的弦,对工作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结束语
        由于人们日渐增长的住房需求,建筑行业今年在我国非常受关注。工程管理在建筑的施工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建设单位应充分重视管理人员的培养、对管理模式的优化,以保证管理质量能够跟上项目需求,确保管理中不会出现安全漏洞、质量监管漏洞等,以保证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宋美权.浅析房屋建筑施工质量控制和管理[J].江西建材,2016(15):93,96.
        [2]初命姣.工程施工管理中加强工程质量控制措施探讨[J].江西建材,2016(15):265,268.
        [3]黄成俊.房屋建筑监理质量控制的必要性及监理要点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6(3):137.
        [4]张风琴.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探析[J].建材发展导向(上),2018,16(9):3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