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江文
安顺市第三高级中学 贵州省安顺市 561000
摘要:古诗词作为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重视古诗词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古典文学是我国的重要财富,古诗词是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看来,高中古诗词教学能否给学生以精神方面的感受还存在诸多问题,教学效果有待提高这一点尤为突出,本文分析了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设计策略
引言
古诗词语言精练,思想深邃,是极具魅力的语言艺术。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活动时,老师必须要明确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现状,制定一系列的教学对策,合理设定教学目标,分析总结学生特征,优化改善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学习古诗词的价值,从内心爱上古诗词,真诚地学习古诗词。
1古文诗词教学的重要意义
古诗词的学习能够有效积累文化知识,提高文学素养,对于古文生僻字词的含义理解及积累甚至在生活当中灵活运用诗词至关重要。新课改标准下,古诗词在语文考试中占据很大比重,甚至在作文当中都有应用古文句子的情况,这正说明了学生在古文诗词下的积极影响效果。在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丰富学生想象力和陶冶情操也是培养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诗词中有作者用细腻笔画刻画出的世外桃源、有作者梦寐以求的田园生活、有友人送别的离愁伤感、有隐居贤士的逍遥快乐等,这些都是诗词作者抒发情感而留下的名篇,因此,在教学中,学生通过想象可以描绘甚至创造出一幅幅诗情画意的画卷,这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设计策略
2.1合理丰富教学过程
高中古诗词教学是多元化的,不同类型的古诗词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走不同的路径,从而使高中古诗词教学过程更加丰富。教师可以通过扩展古诗词背后的故事来提升教学趣味性,使学生能够独立地扩展自己的意境。在新课程改革中,高中语文教师必须不断反思自己的实践和经验,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语文教育与日益全球化的社会文化。教师的专业表现是通过不断的反思来提高的,这是因为反思是一种积极而坚决的谨慎思考,如果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就要经常考虑到语文教学是否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相适应。与此同时,高中语文教师必须不断地反思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这可能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并对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内容、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和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思考。今天,教师的地位已经大大提升,教师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不断进行反思性改革,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育水平,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教学创造性问题的能力。
2.2创设古诗词教学意境
多媒体教学设备会起到较强的辅助效果,老师在教学阶段,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以及信息技术制作教学课件,在讲解古诗词时,向学生播放课件,以此来营造与古诗词相结合的学习氛围。
借助情景再现的方式进行教育,让学生置身于该诗词的情景当中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讲解《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一古诗词时,老师需要就学情、目标以及教材等内容,对该文章的教学活动进行设计,让学生能够学会鉴赏古诗词,涵养学生心灵。学生在阅读以及学习这首词时,也可以得到新的阅读体验。《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豪放派的代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豪放的词风,了解该词的多类艺术表现方式,这会给后续古诗词鉴赏教学作一定铺垫,让学生更好地品味意象,体会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给学生布置课前作业,让学生在课下搜索苏轼的生平故事,这样可以使学生大致了解苏轼被贬黄州的经历,减小课堂新课导入的工作量。老师可以进行新课导入:“同学们,古代有很多文人,每每见到名山大川心中都会有所感悟,他们的惊人才思留下了很多千古传唱的诗句,今天我们就来品味一下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共同领略东坡居士的人文境界!”之后,老师要为学生介绍词人的生平故事,苏轼在个人创作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他在政治上是失意的,北宋元丰五年,因受乌台诗案的影响,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而后做了这首诗以抒怀。苏轼作词的题材十分广阔,他会感叹时政、描绘山川景色等。应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苏轼被贬之后忧愁情绪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观察这部分影像资料,感受作者被贬时内心的壮志难酬,之后再运用波涛的汹涌进行转折,使学生感受并体会苏轼忘情尘世的洒脱,使其在内心产生怀念英雄伟人的敬畏之情。
2.3重视学生个性,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高中古诗词是灵动而充满情感的。古诗词教学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诗词鉴赏的能力。鉴赏属于一种个人审美行为,“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的神奇与阅读成果的多元化可见一斑。要想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师就要尊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个性,采取多种方式教学,并在教学中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以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产生独特的感悟。例如,在教学曹操的《短歌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人”的角度学习:“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戏剧和文学作品将曹操塑造成了白脸奸臣的形象,说他心胸狭窄,阴险狡诈,如《三国演义》对曹操的评价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但是也有一些史书将曹操定性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那么,历史上的曹操究竟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中国有一句俗话:‘文如其人。’从《短歌行》这首诗中,你感觉‘文史是一家’这句话是否可信?你能否感受到曹操的胸怀和壮志?”学生结合历史、文学知识进行个性化学习,发散思维,各抒己见。这样的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提升了课堂生成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古诗词文化在历史的传承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新课改标准中,应用现代科技手段与古时传统文化进行精神交流,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从而爱上中华传统文化。通过带领学生了解创作背景、品味意象、熟读成诵、体会意境、最后提升高中生整体古诗词学习质量,达到将包括古诗词在内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常倩.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设计策略探究[J].语文天地:高中版,2021(12):51-52.
[2]魏建利.高中古诗文教学方法探究[J].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2021(10):100-101.
[3]康黎.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设计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2021(0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