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佳志
东莞市高级中学 广东省 东莞市 523000
摘要:高一语文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大多数学生刚进入高中,学习自主性较差、学习动力不足,在语文学习中表现出较低的积极性。因此,加强对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为了提升高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主要对高一学生学习语文的调控能力培养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高一语文;语文学习;调控能力;学习过渡期
前言:学生在高一年级的学习既是其初中学习的飞跃,又是其高中学习的起点与基础,在客观上起着初中与高中的衔接与过渡作用。能否搞好高一年级教学直接影响到学生高中三年学习的成败。那么,作为主要课程的语文学科,如何搞好这一课程教学的衔接与过渡,如何培养高一学生学习语文的调控能力是我们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加强对高一学生学习语文调节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不仅需要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同时还需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高一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加强,存在较强的叛逆心理,这一点不仅体现在生活上,同样也体现在学习上。但是他们心理上对于成人仍存在强烈的依赖感,在学习和生活上仍离不开教师和家长的督促。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将基础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还需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上进行正确的自我调节,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由此可见,加强对高一学生学习语文调节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二、高一学生的语文学习存在的几个不利因素(初高中语文教学之间的差异)
1.语法知识的残缺
语文学习离不开语法知识,高中语文更是如此:课文赏析、作业练习、测验考试等都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语法。
2.学习容量的加大
学生进入高一,课程明显增多,一般由初三的六门课程猛增到高一的十一门。作为主要课程的语文,其教材内容也增多,篇幅加长。如仅高一年级语文实验教材就包括诵读课文 24 课共 40 篇文章,复背课文 24 课共 50 首诗,浏览课文 40 篇文章,另外还有文言常识 8 则,文言练习 8 次共 72 道题。就是高级中学语文必修课本第一册,虽然课文较实验教材少,但与初中相比,篇幅明显加长。
3.学习要求的提高
《大纲》要求:“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说话能力。能比较熟练的阅读一般政治、科技读物和文艺读物,初步具有鉴别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写一般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常用的应用文,做到思想感情健康,内容充实,中心突出,结构完整,语句通畅。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这些要求,不是死记硬背就能达到的,也非一日之功效。学生必须有孜孜不倦的精神,严肃认真的态度,持之以恒的毅力和行之有效的方法。一句话,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这对高一年级的学生,确实是一个挑战。
4.不良心理的影响
学生进入高中,在平时的学习中会出现许多新的心理障碍。如竞争的激烈,学习压力的加大,考试成绩的失败等都会影响他们的自信心。语文学习中很多学生努力了但没有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于是片面认为语文“学与不学一个样,背与不背一个样”,反正考试时“课内知识少,课外知识多”,加上课程多任务重,他们对语文学习中的阅读与赏析、预习与复习这些必要环节常常“从简从略”,对背诵、作文等必须完成的作业也是敷衍了事。
所有这些,如不及时矫正,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
二、加强对高一学生学习语文调节能力培养的策略
针对上述初高中语文教学的差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加强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
1.提升语文教师衔接意识
语文教师是实现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关键,衔接意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衔接能否顺利进行,影响着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当前课程目标仅规定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却未对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做出明文规定。所以在加强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方面,高中语文教师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当前高中语文教师普遍缺乏初高中语文衔接意识。部分教师认识不清,抱着“应付”态
度,仅利用几节课便匆匆结束衔接工作;一些高中语文教师质疑初中语文教学,认为学生基础差等,都影响到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也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必须提升高中语文教师的衔接意识,这是确保所有对策能顺利实施的前提。具体措施上,可以利用召开高一学生代表座谈会、组织高中语文教师到初中听课、召开初高中语文教师座谈会、组织高一新生摸底考试等众多方式来全面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提升教师衔接意识和衔接效率。
2.做好心理层次的衔接
高一学生受初高中语文衔接中的“学习心理差异”的影响,导致学习语文积极性降低。可积极调整学生心态,树立自信心,为学生做好心理层次的衔接。首先,学校应该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比如召开高一新生家长会等,促使学生、家长、教师明确了解和掌握初高中各个方面的不同,引导学生做好高中语文学习的准备。其次,高中语文教师还必须从心理特征差异方面全面了解初高中学生,以便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以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例,初中生逻辑思维强,思维独立性与批评性不足;而高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占优势,思维独立性及批评性程度日益增强,能完整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还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帮助高一新生尽快适应高中生活,提升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3.熟悉初中语文教材
现阶段,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加快,初高中语文教材出现较大变化。所以,高中语文教师为了实现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就必须熟悉初中语文教材,尤其是九年级的教材,在“温故知新”的过程中做好初高中语文知识的衔接,真正实现初高中语文教学的平稳过渡。如在学习文言文方面,初中阶段仅要求学生能完整背诵、学习文言文。而高中阶段,文言文难度、篇幅增加,学生学习起来难免存在一定困难。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可先指导学生回顾分析初中学过的相关文言文知识,梳理知识点,并通过专题形式对这些知识点进行串联和讲评,发现初高中文言文的差别,从而更好地学习高中阶段的文言文。
4.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疏通知识,多采用讲解、问答等方法来分析要点。对学生的要求仅限于认真做笔记、完成课后练习即可,缺乏对学生自学能力和探究精神的培养。而高中阶段增加了知识层次和容量,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运用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独立探究精神。应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读、多写、多说、多问,强化其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结语:在高一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调节能力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高一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征和心理发展需求,采取相关的措施提升学生的调节能力,促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的学习语文知识,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段文琦. 浅谈高中生如何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J]. 明日, 2018(15):5-5.
[2]于秀敏, 包小萍, 任久艳. 如何培养高一学生学习语文的调控能力.
[3]陆培江. 如何培养高一学生学习语文的调控能力[J]. 内蒙古教育:D,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