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坤
江苏省昆山市昆城外国语学校 215332
摘要∶随着新课改在我国各地的贯彻落实,我国语文教育事业逐渐加大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传统文化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赖以发展的生存基石,还有着深远影响的民族文化底蕴。而在学生的初中阶段正是形成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的重要学习阶段,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是必要的,那么如何才能科学有效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呢,本文将根据相关参考文献对渗透策略进行论述,以供相关教师参考,共同推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
引言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四书五经、琴棋书画更是人类发展史上的瑰宝,经过几千年不断的传承积累,已经形成了独具东方魅力的传统文化体系,对我们价值观念的形成和日常行为举止有着深刻影响。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高速发展,碎片化知识和欧美流行文化对传统文化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特别是现在的学生对传统文化“不屑一顾”,实在是令人痛心,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非常必要的,相关教师应集思广益,根据自身班级情况科学构建教学方法,把语文学科知识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共同促进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统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立意要高,高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指导思想明确,而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的内容浩如烟海,仁义礼智信等优秀美德更是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与正确的价值观念。学生在初中阶段各项能力都已经有所提高,读写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都为理解传统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语文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学习成绩提成的同时兼备良好的道德品质,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在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了许多诗词歌赋和古代文学作品,这些诗词歌赋都是传统文化的载体,言简意赅,意境深远,对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和阅读能力都很有帮助,而古代文学作品中更是包含了古代历史文化知识和历史人物,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历史文化,还可以了解那些历史人物的高尚品德,扩大知识面的同时树立民族自豪感,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形成语文思维模式,最终提高初中生的语文素养。
(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鲁迅先生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民族自豪感源自对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的发掘。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基本知识,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例如在学习统编版教材《三峡》时,作者郦道元用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而《核舟记》此文所描写雕刻品它构思 精巧,形象逼真,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还可讲述古代雕刻艺术的发展历史及其著名的雕刻艺术品,如云岗、龙门石窟,雕刻规模之大,形象之逼真,在中外是无与伦比的艺术品,有着非常高的艺术价值。
这样,在讲述这些文物的同时又让学生了解到了雕刻的一些知识,扩展了学生的视野、认识了古人卓越的才能,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学生的初中阶段虽然比小学时期综合能力提升了不少,但是依然天性活泼,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因此相关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课堂参与度,还可以有效渗透传统文化,具体方法如下。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教师在教授《使至塞上》、《钱塘湖春行》章节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搭配一些意境悠远的背景音乐,加深学生的朗读感受,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二)加大课外知识的拓展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虽然融入了很多传统文化因素,但是相比于浩瀚如烟的中华传统文化来说,还是难以满足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需求,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想有效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就离不开课外知识的拓展,传授给学生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最大化发挥传统文化教育效果,主要方法如下,例如学生在学习《论语》十二章时,教师除了完成教材知识以外,还可以为学生拓展课外知识∶论语是儒家文化经典著作,我们教材所选的十二章语录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经典论述,并且我们在影视作品中看到的四书五经中的四书就是《大学》《中庸》《孟子》《论语》,同时可以鼓励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借助网络了解其他几本,与此同时还可以为学生讲述孔子与其弟子的经典故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去主动探究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离不开课外知识拓展,相关语文教师要挑选合适的时机渗透传统文化,最大化发挥传统文化教育效果。
(三)构建教学情境
初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不屑一顾”还在于传统文学作品主要是通过文言文的方法去记载,他们学习起来有一定的理解难度,因此学生在缺乏传统文化学习环境的情况下,就会出现学习兴趣匮乏的情况,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对电视剧版的《西游记》、《三国演义》等优秀文化作品还是非常喜爱,鉴于此,相关教师可以通过构建教学情境的方法传授学生传统文化,把晦涩难懂的知识形象化,帮助其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能动性,具体方法如下∶例如学生在学习《观沧海》这首诗时,教师在为学生介绍诗人创作背景后,再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有关碣石山景色的影片资料,接下来构建情境,抛出问题,如果你们是曹操,在登上秦始皇、汉武帝曾经登上的碣石山后有什么感触,之后挑选学生上台讲解,如此一来诗人不仅可以感受诗人在作诗的思想情感,还能加强对诗歌的理解,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总结∶
综上所述,有效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帮助初中生提升语文综合素养、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以及增强民族自豪感,这也是新时代下对语文教育新的要求,相关语文教师要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扮演好“引导者”的身份,根据班级学生自身特点设计科学高效的传统文化渗透策略,把基础知识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推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发展进步,提高初中语文日常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黎永平.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探究[J]. 考试周刊,2021(34):28-29.
[2]刘江霞.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分析[J]. 神州,2021(1):155-156. DOI:10.12217/j.1009-5071.2021.01.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