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生态养殖与新养殖模式发展战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2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9卷3月9期   作者:卓光照
[导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有效改善,
       卓光照

       睢宁县睢城街道农业农村办公室  江苏徐州 2212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有效改善,人们思想意识也有所提高,加大生态建设的重视度。尤其是水产养殖行业,加大水产生态养殖与新养殖模式的关注度,在有效节约资源的基础上,促进环境与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在实际养殖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部分养殖企业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造成多种渔业资源出现枯竭现象,大大降低水产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加大水产生态养殖与新养殖模式的实验与研究力度,创新养殖模式,促进我国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水产生态养殖;新养殖模式;问题;对策
       
       
       前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衍生出大量的环境问题,对水产养殖业造成极大的破坏。基础设施不完善、水资源环境恶化以及水产养殖模式单一等是当前水产养殖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阻碍水产养殖业的高效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水产养殖业应该准确掌握市场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发展趋势,及时转变养殖模式,建立新型的生态养殖模式,打造健康的生态环境,实现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1水产生态养殖与新养殖模式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1.1基础设施不完善
       虽然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得到有效提高,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持,但是水产养殖业仍然面临基础设施不完善、机械化水平偏低以及缺乏先进的养殖技术等问题,严重制约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规模与发展速度。由于缺少足够的技术作为支撑,以及缺少扩展再生产、技术改造等方面的资金支持,导致水产养殖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另外,部分水产养殖企业仍采用传统的水产养殖模式与设备,例如陈旧的养殖渔船,不仅造成能源的过度浪费,而且对水资源污染严重,不符合当前市场发展的战略要求,同时养殖鱼塘也存在机械化程度低、电路老化等情况,这些不良现象导致水产养殖业面临着被市场淘汰的局面。
       1.2水资源生态环境恶化
       水资源生态环境恶化加剧了水产养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是现阶段水产养殖业发展过程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推动水产养殖规模的扩大,但同时也导致能源过度浪费,导致生态环境亮起红牌。水资源生态环境恶化导致水产品质量严重下降,不仅降低水产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威胁水产品使用者的生命健康。例如水资源生态环境恶化,就会导致该区域的鱼、虾等受到严重的污染,人们如果食用这些食物,就可能引发一系列身体疾病,严重的话还会危及生命。
       1.3新型水产生态养殖模式单一
       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业思想意识相对落后,没有认识到环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对环境承载力认知不足,导致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出现过度浪费生态资源以及污染环境的现象。另外在进行水产养殖过程中没有对容量与布局进行系统的规划,导致环境容量超载、布局开发不合理等现象频频出现,降低自然资源的利用率。最后,单一的养殖模式抑制了新水产养殖模式的发展,生态养殖技术和模式都难以得到融入,加大生态环境和水产养殖业之间的矛盾,不断地以消耗生态环境资源为代价发展水产养殖,而养殖业发受到恶劣环境的影响难以发展,形成不良的生态循环系统,最终导致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两败俱伤。


       2提高水产生态养殖与新养殖模式发展的有效对策
       2.1建立健全基础设施
       在水产生态养殖业的发展中,需要加快建设基础设施,尽快的开展养殖业基础设施和支持体系的普查工作,为更好的摸清水产养殖业的最基本状况,从而知道领导规划部门进行科学的规划,为养殖业提供严谨的技术支持。针对存在的较为严重的问题,国家可以继续开展标准化池塘的改建工作,对养殖户进行一定的补偿;同时启动相应的浅海域转化养殖升级工作,稳定养殖的种类和数量,提高名贵种类的发展,增强浅海养殖的综合能力,保障食品和鱼类的安全。
       2.2科学规划水产生态养殖
       加强水产生态养殖的规范性与科学性,有利于减轻水资源环境的恶化,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水产生态养殖就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打造健康的养殖环境,同时有效分解养殖垃圾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在进行水产生态养殖过程中,应该实时监测市场的动态发展,建立清晰的生态养殖目标,并根据水域生物承载能力以及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趋势,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对于养殖规模较大的水产养殖户而言,采用循环型生态养殖模式更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率,并减少其养殖过程中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实现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友好发展。除此之外,应该加强水产养殖业与其他相关行业的有效结合,建立循环式的养殖体系,提高集约化养殖程度,进而有助于保障经济和生态效益。
       2.3提高水产生态养殖技术
       提高水产生态养殖技术是促进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利保障。提高水产生态养殖技术,不仅可以加强水产养殖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也能够有效提高水产养殖的质量,促进生态养殖系统的优化与完善。在进行水产养殖过程中,应该在贯彻生态、健康的发展理念下不断摸索新型水产养殖技术,为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利保障。
       2.4完善水产生态养殖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水产生态养殖管理制度有利于加强水产养殖业的规范化与标准化,目前我国部分水产养殖企业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因此我国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加大水产养殖业的管理力度,根据水产市场的发展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管制度,所有水产养殖企业必须在取得相关部门的经营许可之后才可以开始养殖事业,同时相关管理部门可以对水产养殖企业进行抽查,检查其水域环境是否符合养殖标准,对于不符合规定的企业进行严厉整顿,实现真正的生态养殖。
       结束语:
       总而言之,加强水产生态养殖与新养殖模式的建设力度是实现我国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各地方政府应该加大水产生态养殖与新养殖模式的宣传力度,培养水产养殖户进行生态养殖的思想观念,不断提高其养殖技术水平,从而提高水产养殖业的经济效益,也为我国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方建光,李钟杰,蒋增杰,王齐东.水产生态养殖与新养殖模式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6,18(03):22-28.
       [2]宋荪阳,王湛.水产生态养殖与新养殖模式发展战略研究[J].农家参谋,2018(17):123.
       [3]李明,于莉.水产生态养殖与新养殖模式发展战略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16):46+48.
       [4]王玉华.水产生态养殖与新养殖模式发展战略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8(20):238.
       [5]谈鹏.关于水产生态养殖与新养殖模式发展战略研究[J].江西水产科技,2019(04):37-38.
       [6]孙剑.水产生态养殖与新养殖模式发展战略研究[J].农家参谋,2018(24):112.
       [7]陈吕明.宜春市水产生态养殖与新养殖模式发展战略思考[J].江西水产科技,2019(01):57-58.
       [8]汪光良.水产生态养殖与新养殖模式发展对策[J].江西农业,2017(03):1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