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路
河南省安阳市
身份证号码:41052319870522****
摘 ?要:在我国的历史上,曾经发生过许多大地震,地震会对建筑结构造成破坏,危及人身安全,所以对建筑结构进行重点抗震设计是非常必要的。目前,中国的建筑结构的抗震理念是三行防御,也就是说,小地震并不坏,在地震中可以修复,大地震不崩溃,组件的结构来承担地震载荷集中强化,有效地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加强自身安全稳定,有效保障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施工人员在工作中应针对建筑的不同结构形式制定不同的施工方案,使抗震施工方案切实可行,能保证居民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中;抗震技术
引言:尽管近年来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地震预测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抗震设计已成为最重要的防震手段。特别是在发生地震灾害时,能有效地保证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减少地震造成的破坏。在抗震设计中,要选择合适的建筑结构体系,反复计算建筑的结构参数,设置多条抗震线,选择最合适的施工场地,从不同的角度保证科学合理的抗震技术,并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1建筑工程施工中抗震技术应用必要性与应用原理
1.1必要性
我国幅员辽阔,也是地震多发的国家。结合地质构造分析,我国震区广泛,强震也时有发生,给广大群众带来了严重的财产损失。中国有许多城市靠近或位于地震带。在保护人民群众财产的基础上,预防和控制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显得尤为重要。以2008年中国汶川地震为例,一次强烈地震导致500多万间房屋倒塌,导致近7万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是由房屋倒塌造成的。可见,地震所带来的危害的严重性。因此,提高建筑施工的抗震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这就直接说明了抗震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
1.2应用原理
地震发生时,地壳的运动会产生巨大的能量,它会瞬间爆发,直接对周围的事物造成巨大的破坏。在这种强大的破坏力下,建筑物也会受到伤害,造成损坏或倒塌的现象,从而危及有关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建筑的阻尼参数直接影响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在阻尼值较大的情况下,震中的建筑可以有效地吸收地震所带来的部分外部能量,从而在地震中保持整个结构的完整,减少地震的危害。相反,在阻尼值较小的情况下,建筑物本身就无法吸收地震能量,从而产生巨大的振动,直接对建筑物造成破坏,严重时还会发生倒塌。目前,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常用的抗震技术主要有两种,分别是传统的抗震技术、结构抗震技术。首先,传统抗震技术,主要是加固方式,增强建筑物的稳定性,这种施工技术,应用价值比较普遍,在一般建筑物中,随处可见,属于被动抗震。其次,结构抗震技术,与以往的抗震技术相比,从被动抗震到主动抗震,具体操作是在建筑施工中,在不同的施工环节,合理运用抗震技术,以有效提高建筑的整体阻尼值,从而在地震后释放能量,有效的保护建筑物。
2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常用抗震技术
2.1 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基础隔震抗震技术
基础隔震技术有多种类型,包括支座摆动隔震技术和橡胶隔震技术。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建筑物的基础部分进行控制,以达到隔震的目的,保证建筑物的稳定。例如,在许多现代建筑中,框架通常是由钢筋混凝土制成的。在这种框架结构中,控制构件的面积和最小配筋率,以达到抗震的最终目的。施工时必须在墙体上安装必要的专用减震材料,并合理连接环梁,充分考虑建筑的结构性能,提高建筑的抗震承载力。
2.2 房屋结构水平和垂直布局的设计
在房屋的结构设计中,最基本的部分是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布置。这两点是否科学合理,是建筑最基本的要求。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必须注重解决竖向和水平方向的位移问题。因此,建筑的水平、垂直方向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点是保证主墙各部分墙体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保持必要的完整性,第二点是主墙刚度中心和墙体质量保持在同一点上,第三是在设计一堵垂直墙体的时候想要降低中间需要保证的部分墙体,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头重脚轻的问题,第四就是要保证墙体本身是均匀的。
2.3科学合理的选择建筑地基
为了能够有效地避免地质灾害对建筑物产生的一些影响,有效地避免建筑物建在地质危险区域,就需要合理地进行建筑物的基础选型和设计。为了提高建筑基础选择的合理性,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一、建筑基础的选择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应的选择标准进行,房屋等建筑设施应建在地质均匀的岩石或土层上;第二,施工设计前应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检查。对施工地质的土壤结构、地壳分析和地下水进行详细的勘察结果,以保证基础的科学选择。第三,相关建筑的审批部门需要严格审核相应的施工设计报告,确保基础选型的科学有效性。
2.4 重视建筑材料的选用与结构的合理性
科学合理的选择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设计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建筑本身的抗震能力,增强建筑的稳定性。首先,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根据实际面积的需要,选择具有较强承载力和抗弯能力的材料,特别是在建筑的纵向支撑结构上,选择具有较高承载力的支撑柱材料,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其次,在建筑的结构设计中,为了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可以采用更稳定的三角形结构来取代传统的方形结构。
2.5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半主动和主动控制抗震技术
一是半主动控制抗震技术,主要是利用控制构件对外部建筑的结构参数进行调整,从本质上保证抗震实现。控制元件是调节载波,它只需要很少的外部能量,可以以弱电流的形式提供能量。目前,在减震技术的应用,关键是用作控制组件,整个控制系统由自动控制的关键设备,所以,建筑结构的动态特性有了很大的变化,主要有控制液体阻尼半主动控制装置和设备变量。二是主动控制减震技术。在应用该技术时,对地震尺度边界下的建筑结构参数有很大的要求。地震力是反向的力,地震的目的是通过这种力和地震波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其机制是在建筑施工单元中建立一个传感系统。
2.6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加固抗震技术
除上述抗震技术外,整个建筑也可采用砌体和混凝土钢筋框架建造,也具有良好的抗震效果。砌体加固处理是指施工单位用钢筋混凝土砂浆对建筑物进行加固,施工人员必须先铺设钢丝网水泥砂浆,可用钢丝网为建筑物修建一层保护层,以避免墙体出现裂缝。但这种抗震方法并没有在施工期间进行全面的抗震基础,仅适用于震级较小的场所。抗震墙也可以设计在建筑的适当位置,以抵御地震影响后,建设完成。如果一些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则不可取以上砌体加固方法,必须采用聚合物砂浆来增强整个建筑的抗震能力。
结束语
在人们追求建筑安全的当今时代,抗震建筑设计有着巨大的市场,抗震建筑设计是非常必要的。在设计过程中,要保证各部分功能的有效发挥,同时,要进行科学的结构设计,结构强度和弱点的分布要合理。在设计过程中,要按照抗震标准,规范建筑的高度和宽度,规范建筑的平面设计,合理设计建筑的结构,科学设计布局,从而增加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确保人民安居乐业。
参考文献:
[1]邓钧天.浅谈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8(14):49+51.
[2]安少杰.关于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49):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