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三门峡市第三小学 侯海燕 高彩云 河南 三门峡 472000
摘要:教学改革新时期,生活化教学在各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日愈普遍,教师要及时摒弃过去照本宣科式的习作教学模式,以生活化元素的融入为学生打造更轻松、高效的习作课堂,真正做到从生活中体现习作教学,让学生快乐学习、快乐写作。本文对小学语文生活化习作教学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化;习作教学
引言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小学生对习作教学存在畏难心理。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若想有效地提高习作教学的效果和效率,就必须将习作教学生活化,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教学活动,促使小学生逐渐地喜欢上写作,从而切实地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1实施习作教学生活化策略的意义
习作教学生活化属于一种新型的教学策略,它是指教师利用生活事例,为学生讲解写作方法以及写作内容,让学生体会写作灵感源于生活内容的真谛,写作内容离不开生活事例,唯有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写出高水平、高质量的作文。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讲解写作教学内容时,可采取习作教学生活化策略,因为该策略符合小学生的写作特点,同时也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生活,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生活情感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写作欲望,也有助于写作兴趣的培养。由此可见,实施习作教学生活化策略对小学生学习写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该策略既可以拓展小学生的写作思路,让小学生感知生活的美好,又为小学生今后的高质量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小学语文生活化习作教学的重要优势
2.1有助于小学生写作灵感的激发
以往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习作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喜欢直接将习作知识和技巧灌输给小学生,既脱离生活实际,又比较枯燥、乏味,所以习作教学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将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生活化,将习作教学和实际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样小学生就会将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些见闻、经历和感悟写进自己的作文中,有助于小学生写作灵感的激发。
2.2有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由于写作对学生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文学知识积累和文字运用能力有着极高的考验,在传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小学生经常会暴露出不愿意写作或“敷衍了事”的情况,这不仅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他们的作文质量,更是使其形成了消极写作态度乃至消极的语文学习习惯。生活化习作教学,对于解决上述问题有着极为突出的优势。通过教师的引导,多观察生活中有趣的、可写的内容,学生能够更多地发现生活之美,这能够让本就具有极高表达欲望的他们产生更多表达热情,从而主动地将看到的内容、自己的感受写出来。长此以往,他们在写和表达中发现了更多乐趣以及文字能够记录生活之美的重要作用之后,自然会更积极地进行写作练习,并在练习中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3小学语文生活化习作教学探究
3.1基于实际生活,拓展写作思路
基于实际生活开展习作教学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刺激学生在课程中展现具有创意、创新的思维,写出精彩生动的文字。例如,开展课前读报活动,让学生到讲台宣读自己的优秀习作,或是宣读作文中精彩片段,好词佳句等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的机会。这样学生们就会趣味盎然地寻找自己满意的习作,还能提稿学生习作的质量。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点评过程中要把握真实性和技巧性,将更多的关注放在学生写作的进步和创意点上,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帮助学生树立写作信心。立足实际生活的写作内容和方式更能帮助学生拓展写作思路,提高习作效率。
3.2尽心感受生活,加深情感体验
生活化教学与社会实践是分不开的,多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能有效地拓宽学生的生活面,让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再局限于家庭和学校,而是社会各个领域里的人和事物,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去了解不同的生活环境,感受不同的情感世界。例如,参与植树节活动、走进流浪动物救助站、参观历史文化博物馆、走进敬老院、帮助街道清洁工等。植树节这种环保型活动能让学生增强爱护环境的意识,将自己的生活习惯和身边的环境问题挂钩,进而思考环境污染问题,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从自身做起,强化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参观历史文化博物馆能让学生更为直接地感受和接触中华文化的魅力,对祖国壮丽的山河、中国历史的发展以及多民族文化的特色建立更深的认识;走进流浪动物救助站和敬老院能有效地触发学生内心最温柔、最善良的情感,丰富学生心中关于爱与帮助的情感体验。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而言都是多彩的生活素材,学生在实践中收获的情感体验更是能帮助学生在写作中讲真话、诉真情,充满真情实意的文字表达才能让写作内容更具吸引力。
3.3注意乡土资源的运用
通常而言,语文教材在编写过程中会添加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这种代表性案例即便能较为直观地表现教学主题,但难免脱离于小学生的生活实践,在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难以将教材案例同自身生活相关联,这样很容易陷入“坐而论道”的尴尬境地。为此,教师在进行生活化习作教学时需强化对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注意选取一些可替代教材案例的乡土资源,帮助学生实现由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的升华。以“推荐一个好地方”这一习作话题的解析为例,教师便可以基于学生的生活实践,给学生选出一些独具本地地域特色的风景、地点,让学生以这些风景、地点为对象写一篇推荐习作。再以“家乡的风俗”这一习作话题的教学为例,教师需要事先搜寻关于本地文化风俗、习惯传统的资料,让学生在写作的同时也能深化对家乡的了解、强化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4注意挖掘生活化素材
作文产生于生活实践,也是对生活的记录,我们身边五花八门的生活素材是不可或缺的习作教学资源,巧妙使用这些生活素材进行教学,既可以助推认识领域目标的实现,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写作同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运用生活素材写作,以写作来记录自己的生活点滴。要想真正实现习作教学的生活化,教师需要多多引导学生基于写作视角挖掘生活素材、巧用生活素材书写作文,具体而言,生活化素材的挖掘可以从生活经验入手。生活经验是生活化素材的直接来源,过去教师习惯于直接照搬一些网上的经验,而身处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这些经验于学生来说既老套又固化,借鉴参考意义不大。所以,教师一方面要联系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另一方面要注意留意学生的生活实践,以学生的衣食住行为参考,多多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在习作课堂上多列举一些为学生喜闻乐见的经验和轶事,最好让学生自行回忆自己的经历和见闻,基于自身经历来写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生活化习作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可以增加小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量,同时还有助于小学生写作灵感的激发。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开展生活化习作教学,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小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切身的参与中,升华小学生的情感,增强小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促使小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更加充分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参考文献
[1]杨秀娟.小学语文生活化习作教学策略分析[J].天津教育,2019(29):147-148.
[2]马忠平.生活化的小学语文中年级习作教学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99.
[3]李倩慧.生活化的小学语文中年级习作教学研究[J].名师在线,2018(19):39-40.
[4]武新虹.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具体应用[J].教师,2017(34):86-87.
[5]黄晓华.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应用[J].才智,2017(26):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