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计量器具信息化管理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建筑科技》2021年8月下   作者:李正杰
[导读] 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信息化管理情况,阐述计量器具管理的重要性,结合南宁轨道交通信息化建设规划,对计量器具信息化管理实施的模式及步骤进行探讨,提出了计量器具信息管理实施的主要功能架构要求,并对信息化实施过程管理提出了建议。

南宁轨道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运营分公司 李正杰1  南宁 530029

摘要: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信息化管理情况,阐述计量器具管理的重要性,结合南宁轨道交通信息化建设规划,对计量器具信息化管理实施的模式及步骤进行探讨,提出了计量器具信息管理实施的主要功能架构要求,并对信息化实施过程管理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计量器具管理,信息化,思考
        0引言
        南宁地铁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到2020年底,已开通了4条线的运营,总理程达108公里,构成了线网级的地铁运营网,并且正在进行第5条线的建设。随着开通的线路不断增加,运营设备设施也在与日俱增,对设备设施的维护管理需要高效地进行,以确保地铁的正常运营,对设备设施信息化管理实施进行设计已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对南宁地铁信息管理情况分析,讨论地铁计量器具信息管理的实施方法及功能架构,为信息化建设提供建议。
        1南宁维保体系信息化情况
        1.1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
        目前公司的信息化建设整体上还处理起步阶段,除施工调度管理系统具有完善的信息化系统支撑外,其它如对资产、设备维保等的信息管理还没有集成统一的信息化平台支撑,基础数据处于单一点、孤岛管理状态,数据共享度低。
        计量器具管理处于各部门使用办公软件进行表格式登记的台账管理阶段,没有使用信息化系统实施计量器具从购买、分发、检定计划、送检的一体化管理,使之很难做到准确、及时的检定管理,给计量器具的使用造成一定的风险。
        1.2信息化发展目标
        随着地铁线路的不断增加,设备、器具管理的难度也在增加,现有的手工管理已无法达到高效、准确的管理要求,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集团正在对未来信息化建设进行规划,建立线网云平台及一体化的业务系统,实现数据单一来源,提高数据的准确率及共享率。
        计量器具管理作为集团业务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根据南宁轨道交通的管理特点,对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在集团的线网云平台上集成,其享集团各业务系统的数据,为集团信息化建设提供建议方案,以促进集团信息化系统的建设。
        2计量器具管理的重要性
        2.1计量器具管理要求
        计量器具作为特殊的设备或工具,其检测的数据对所检测的对象有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检测的准确性需要达到国家的相关检测标准,确保生产的安全及运营的准确性。
        国家对计量器具管理有着强制要求,为确保计量的准确性,计量器具需定期进行检测、校准,对于地铁运营常用的测速仪、测距仪、液位计、体温计、水电气表等计量器具均需要按国家技术规范进行强制检定。
        2.2企业对计划器具管理需求
        为使用地铁运营安全、高效,计量器具的准确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对计划器具管理的要求就是及时准确、完整地将所有使用的计量器具进行有效的管理及时检定,保证计量器具完好、计量准确。
        随着南宁开通线路的不断增加,计量器具数量也随之增加,传统的管理方法已难以及时、准确、完整地进行计量器具检定管理,这就使得计量器具管理的信息化实施就尤为必要。
        3计量器具管理信息化实施思考
        3.1计量器具的数据源
        计量器具的来源可以是建设时期安装、运营时期购买、相关设备自带,计量器具的基本数据也就来自建设的资产移交、运营采购及对相关设备中计量器具的登记。多途径的基础数据来源可能有着不同的数据规范,需要对不同来源的数据制定统一的数据规范,形成有效的计量器具基础数据,便于进行信息化管理。
        3.2计量器具管理模式
        计量器具信息化管理,可以是一个单独的系统,也可以是集成系统中的一个模块,具体采用那种模式,需要根据集团信息化建设的规划路线确认,或者分步实施。
        1.独立系统模式
        在没有集成化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支撑的情况,为快速实施计量器具的信息化管理,可以建立独立的轻量级的计量器具管理系统,将现有计量器具台账,导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施管理,对后续购买增加的,使用手工录入或批量导入方式维护计量器具的完整性。
        该模式实施的优点是建设周期短,见效快,缺点是计量器具基础数据需要人工收集、整理及维护,人工收集数据工作量大,数据准确性差。独立系统模式下,可根据周边系统的建设情况,建立相应的接口获取计量器具的基础数据,以减少人工数据收集工作量,同时也提升系统数据准确性及管理效率。
        2.一体化集成模式
        一体化集成模式下,计量器具管理作为一个模块集成在基于资产移交、资产管理、物资管理、维保管理等业务集成于一体的资产一体化管理平台。在该模式下,计量器具的基础数据共享资产一体化集成管理平台的数据,一体化集成管理平台对设备、物资、工器具、房屋、无形资产等所有类型的资产具有统一分类和统一的编码。当完成资产移交或物资发放时,计量器具管理模块即可对集成管理平台内的计量器具类资产进行管理。
        该模式实施的优点是数据来源准确及时,计量器具管理模块可以只专注计量器具的检定,计量器具的使用者及其它状态变更可在资产管理模块,可以将资产管理业务与计量检定业务拆分,计量器具管理模块进行专业化计量器具检定管理。缺点是需要与一体化平台同步开发实施,周期较长。
        3.3计量器具管理实施步骤
        作为资产管理类信息化实施,可以按以下步骤真行进行实施:
        1、根据管理需求,设计计量器具管理的总体架构,交给开发人员实行开发。
        2、根据资产管理要求,盘点汇总计量器具,按照国家要求及企业管理要求进行分类,并建立一套资产编码体系,对计量器具进行编码。
        3、根据资产分类及资产编码体系,对计量器具进行规范化整理,形成规范有效的计量器具资产台账,经审核后导入系统,形成管理系统的初始数据。
        4、软件开发完成进入功能测试阶段时,使用规范的数据进行测试,可以有效保障测试效果,系统使用实际业务数据测试确保功能与实际业务相符。同时在系统功能测试时也可以检验整理的计量器具数据是否满足规范要求,便于进一步的规范整理,提高上线运行成功率。
        5、系统功能部署,清除测试数据,设置初始状态,投入试运行,在试运行中修改发现的问题并进行优化后投入正式运行。
        3.4计量器具管理功能架构设计
        计量器具管理的业务流程通常是通过资产移交、物资采购发放使用进入台账,在计量器具使用期间可以进行资产管理业务,包括计量器具使用人变更、状态变更、调拨、借用等。同时,计量器具需要定期检验,首先编制检定计划,收集计量器具送检,检定完成后维护检定报告和检定结果,检定结果与检定报告需要关联在一起,对不合格的计量器具,需进行维修处理,走维修流程,不能维修的进行报废处理,业务流程如下图所示:

       

        根据以上业务流程,可以设计出如下计量器具管理的功能架构:

       
        根据业务流程设计的功能分为三个部分,计量器具台账管理部分完成计量器具的基础数据维护、查询及统计分析,计量器具使用管理完成与资产管理业务相关的功能,包括使用人变更、状态变更、调拨、借用、维修及报废,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完成检定计划按部门的自动生成,计量器具的送检提醒、送检管理、检定报告维护及检定结果维护等功能。
        3.5计量器具管理实施建议
        为方便设备上自带的计量器具能够不遗漏,在资产移交时需要对具有计量器具的设备建立资产BOM,将需要独立管理的模块和计量器具建立独立的资产条目,挂接在设备的资产BOM中,使计量管理系统能够获取完整的计量器具资产数据。
        计量器具台账需要确保与资产管理中保持一致,便于计量器具的价值管理与统计分析。
        4结束语
        计量器具管理的目的,一是为了对计量器具台账做到准确的管理,但最重要的是确保计量器具能够在符合测量精度要求的情况下使用,因此,计量器具检定功能是计量器具管理的核心之一,准确地做好检定计划,及时将计量器具送检,确保扡铁运营的每一个计量器具都在检定有效期内正常使用。计量器具的及时送检,保证计量器具的计量准确,一方面可以提高运营安全,同对于相关水、电、气等方面的准确计量也可以避免一定的法律纠纷,为地铁运营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吴亚男.强制检定计量器具赋码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工业计量,2021,31(01):59-61+69.
[2]杨晓花.计量器具管理系统开发[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20(03):106-108+125.
[3]刘燕俐,魏秀萍,江帆.油田计量器具检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04):75-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