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伟
北京中建华昊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00
摘要:本文在概述建筑施工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的重要意义下,分析了建筑施工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时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实施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作业成本法;问题;措施
引言
作业成本法应用于建筑施工企业,最大的优势就是该成本管理方法所展现出的庞大的信息量。信息如果能够得到有效利用,将会不仅仅发挥出作业成本法的应有的水平,还能够物尽其用地发现其信息与信息之间存在的微妙联系。
1建筑施工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的重要意义
1.1可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作业成本法在实际应用中,有别于其他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它要求企业必须以能够准确划分作业为前提,因而基础工作量较大,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程度要求较高,施工企业通过实施作业成本法,可以提高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促进员工提升工作效率;实现企业内部的作业信息共享,在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切实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1.2可以改变间接成本传统的管理方式
工程施工项目通常都存在工期较长、时间跨度较大、材料价格易波动的特点。作业成本法通过对作业内容的分析、识别,将各项工序的资源需求进行最小单元的划分,并建立作业成本库。施工企业可以根据成本支出的脉络,从资源匹配到作业活动开展再到工程项目完工交付的全过程进行跟踪控制,改变了建筑施工企业对间接成本传统、粗放、随意的管理方式。
2建筑施工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时面临的问题
2.1成本动因的选择与确定难度较高
第一,建筑施工企业非常显著的自身行业特点,没有一家建筑施工企业是只承包一个种类的工程,例如,即使是一家初具规模的企业,也会有着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贰级、装饰装修及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贰级、送变电、机电设备安装、化工石油管道工程专业承包叁级以及其他的业务范围:自由设备租赁、房屋租赁等可以进行承包的项目等级。建筑施工企业因业务复杂,工程项目更加需要细化研究的特点。同时建筑施工企业也不会在一段工期内只完成一项任务,现实工作过程中多项工期任务并行是常态,这其中存在的材料分配和人工不同工种之间的借调都需要成本动因作为支撑。第二,结合作业成本法的起始点来说,成本动因是作业成本法的灵魂,无论是资源动因还是作业动因的选择以至于后期的在匹配企业模式下的作业成本库的建造和作业中心的选择。
2.2成本控制体系不够完善
在实际工作中,施工企业通常将项目管理的重心放在施工进度控制和主要材料支出方面,忽视了全方位、立体化、精细化的成本控制,缺乏相对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对实际工作加以指导。同时,成本价格易受地理位置、项目规模大小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波动;成本控制易受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受到阻碍。上述各个环节如果处理不好,部门间的沟通不到位,工作衔接不顺利,成本控制制度不能落实到位,监控体制不健全,都会导致成本控制工作成为一纸空谈。
2.3作业成本法的长期效用认识程度偏低
在初步实施阶段带来的经济效益不明显或者可以说是忽略不计,并且就如企业的初创阶段时连年的亏损也是非常有可能的。如果企业设想指望实施作业成本法能够在短期的经营时间内达到扭亏为盈的局面,是不切实际的。大多数企业受制于利润最大化与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影响,长期战略规划意识淡薄,这一切思想方面的束缚成为作业成本法的实施的绊脚石。
同时,行业的不兼容使得外界很难定义企业的成本,企业会估计成本与企业实际成本的差异有时会非常明显,难以借鉴到别的行业在应用初期到初见成效的平均时间跨度,这也进一步诱使企业的管理决策者对实施作业成本法是否能够实现预期的经济价值持怀疑态度,造成了作业成本法进展缓慢或者引进后放弃使用,使其不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
3建筑施工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实施建议
3.1建立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
成本作业法的应用设计中已经指出,这一方法需要对成本核算中的相关信息准确掌握,因此,需要建立信息化系统。可以在财务部门设置信息化管理中心,其他部门设置分级的子系统,并在子系统和信息管理中心之间建立良好的通信网络,使用SAP软件进行财务核算和数据分析。除此以外,还可以形成财务管理数据信息库,将现有的财务核算结果与整体财务管理目标、计划等进行比较,并与以往的历史数据信息进行对比,衡量企业成本管理水平。例如,施工企业采购部门支付一笔费用之后,通过子系统将相关信息输入到管理软件之中,管理中心便会对其存储和对比分析,衡量是否达到要求,然后及时对其回复,使采购部门了解情况后进行整改。
3.2建立匹配企业模式下的成本动因选择标准
前期的准备尤为重要,涉及大量数学模型的计算、发现工程施工项目与施工工时存在的逻辑关系,无论是此消彼长还是相辅相成的逻辑关系,都会影响到成本动因的选择。鉴于建筑施工企业本身所承包的可供施工项目交叉重叠程度大有不同,即使是同类型的建筑施工企业可借鉴的成本动因选择标准相同的可能性趋近为零。因为涉及的项目不同、不同的项目工时也分个轻重缓急。对于建筑施工企业存在这样的特点,就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运用测量法通过人工、仪器和设备,详细记录工程信息运用数学模型进行数据分析,从而达到确定成本动因标准的方法。例如,在某项目部配电系统改造项目施工过程中,通过具体施工人员记录水表、电表来记录能源消耗数量,再把记录的实际消耗数上交传达给数据分析人员,以此作为各个作业中心分配的依据。测量法从根本上保证了数据的精确程度和全面性。
3.3加强对作业成本法的了解
对于大部分建筑企业的员工而言,作业成本法属于一个新鲜事物,让全体人员去接受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为了使作业成本法得到更好的应用,首先,企业管理者应加大普及力度,通过培训管理或讲座,加强企业员工对作业成本法的深入了解,掌握作业成本法实施的要点。与此同时,企业还应对传统成本管理方法的不足进行宣传,使企业员工了解到作业成本法应用的必要性,为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创建良好的实施环境。
3.4成本控制体系要适应项目管理的需要
施工企业的建筑项目通常都是形式单一、施工程序复杂、对施工过程中的过程管理要求较高,任何一个环节考虑不周都会对项目整体的成本产生较大影响。如果能够合理、高效的对资源进行调配,就能够避免资源的浪费和损失,因此必须有一个跨越部门的组织来进行全盘的考虑、统筹和协调各项工作。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都是以项目公司或项目部的形式来构建这项目管理组织,从项目设计施工方案、施工计划、材料配套等各个环节,来进行成本形态的分析及作业活动的成本控制工作。
结束语
作业成本法作为有效的管理方法,对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起到良好的应用效果,在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下,建筑建设在不断加快,建筑数量逐渐增多,在成本控制目标下实施良好的成本管理,从而不断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侯磊.浅析作业成本法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应用[J].经贸实践,2018(14):220-221.
[2]胡晓辉.作业成本法在工程施工企业中的有效应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02):132-133.
[3]郭永卓.作业成本法在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核算中的应用研究[J].经贸实践,2018(10):188-189.
[4]陈丹平.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07):153-154.
[5]杜志芳.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24):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