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评价

发表时间:2021/8/5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第40卷3月第9期   作者:宋利云
[导读] 本文将对水土保持评价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宋利云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商都县水利局  内蒙古乌兰察布 013450

        摘要: 水利水电工程在我国一直是一项重要的建设工程,对人们的生活,经济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随着时代的不停发展,人们对于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今,电力维持着我们的基本生活,我们的生活当中不能没有电力这种能源,而我国的电能主要是通过水电站进行发电,水利水电工程已经成为我国基本的公共设施,我们需要重视水利水电工程,但同时也要重视生态,如何保持生态,在建立水利水电这个工程当中不破坏当地的环境,这便是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水土保持问题,也是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当中需要面对并且加以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将对水土保持评价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评价
引言
        我国土壤侵蚀存在分布范围广、破坏强度大的特点,其频繁的水土破坏为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随着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干旱地区的水资源获取越来越依赖于长距离引水工程,因其具有跨越地形种类多、输送距离远、管路周围土场多、挖方量大等特征,长距离引水工程对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的影响极为显著,科学评价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非常重要。
1水土保持评价的作用
        1.1优化选址和施工布置
        对主体工程、弃渣场、施工布置等进行选址的工作,除了考虑到水土保持,同样,还是为了能够在工程任务的目标上做到圆满完成,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节省成本,施工方便,工程在运行上可以得到便利,在某些时候,还需要考虑占用民地所衍生的移民安置等问题,所以,水土保持专业需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所列出的标准,对水土要求的基本规范,对主体工程、选址进行分析,针对违反规定,不符合标准的地方做出改善。
        1.2优化工程布置与设计
        水土保持评价必须建立在工程安全这个条件的前提之下,以生态理念为基本,对主体工程的设计和策划进行最大程度上的优化,主要的目的是不影响生态环境,甚至,还能够对生态环境进行改善。
        1.3为水土保持策划做准备
        水土保持专业通过对主体工程弃渣场、料场等方面的选址以及策划布局、对施工过程进行详细的分析,对发生水土流失的因素进行发掘,并且解决或者避免存在的问题,为接下来水土保持措施的策划和布局进行准备,可以大大节省时间和成本上的消耗,在效率上实现最大程度的增长。
        科学评价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有利于客观全面地反映建设项目的影响程度,准确识别水土保持措施的实用性、可行性,充分发挥工程项目促进宏观经济发展、保障水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安全的功能。通过总结现有的管理模式、水土保持经验等,为提高工程建设科学化管理水平和规范化水保治理提供参考。为识别能够显著影响水土流失的关键因素、提出行之有效的防控对策,评价分析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具有重要意义。
2水土保持评价的探讨
        2.1评价依据
        水土保持方案既是主体工程方案当中的一部分,同时又是一个具有法律效应的专题。水土保持评价一般以水利水电的工程布局作为基础,《水土保持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当中所规定的标准为主要依据。在工程选址上不能违反相关的规定,《水土保持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作为水土保持制约性因素的主要评价依据。
        2.2评价内容
        水土保持评价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制约性因素评价,二是主体工程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设计评价,三是水土保持危害评价。

①制约性因素评价。制约性因素评价主要侧重评价的内容是主体工程、弃渣场、料场等位置的选择是否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中强制性条文的规定。如果涉及到法律当中禁止的位置,应当按照规定的要求重新选址,直到选出一个符合标准,不违背法律的位置,如果出现不得已的情况,应当再按相关规定提高工程的防治标准,将施工工艺进行优化,保证工程进行的同时,在最大的程度上减少对土地的扰动和对生态的破坏。②主体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的评价。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对负责水土保持功能工程的评价不仅需要从其策划的评价入手,还需判断其是否满足水土保持要求,在这一方面也需要进行评价主体工程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布局评价,这是目前评价人员主要进行评价的内容。也就是判断主体工程下面的哪些工程具有水土保持功能。水利水电工程当中,水土保持投资不计列主体工程的投资费用,因此,判断哪些工程具有水土保持功能会相对简单许多。③水土流失危害的评价。对水土流失危害的评价,必须要详细,针对某一项内容进行评价。需区分水蚀还是风蚀危害,对工程实施的周边环境和河道下游对泥沙含量是否敏感等这些主要的内容进行评价,并对其造成的危害加以分析。
        2.3 完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发展水利水电工程的前提是实地勘测,监测当地地质、景观和人类环境,并促进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进行。在不破坏自然环境,减少工程建设引起的生态环境变化和破坏的前提下,做好工程设计工作,做好分析和预防各种问题的工作,建立可靠的环境影响评估体系。该体系主要分析工程结构对社会发展和环境的影响,以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总体发展的目标。
        合理选择存放材料的地点,在选择存放材料的地点过程中,有必要尽量减少对建筑外部区域的占用,并且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施工,减少水土流失并确保施工质量。
        增加植被覆盖: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实施中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造成破坏。为了保护生态,做的工作,应采取一些措施,比如种草、造林、培育生物多样性等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施工人员还应根据植被类型和特点,提高植被的存活率和覆盖率。
        合理发展农业:农业结合了水土保持和水土利用,通过合理发展农业不仅可以提高粮食产量,而且可以实现水土保持理念,比如通过建造梯田等农业可以有效预防山体滑坡和水土流失,实现水土保持的目的,形成良性发展。在山区或丘陵地区进行等高耕作,以提高保水性和土壤渗透性等。
        护坡工程设计的优化:水利工程中对边坡的主要保护措施是用砖石砌筑的边坡,喷混凝土的边坡等。在设计工程边坡时,严禁使用刚性防护结构,必须充分反映水土保持的理念,科学设计提高环境的可持续性,达到防止水土流失的目的。
        优化土石方平衡设计: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废弃物的残留量和土方工程的借入量与密切相关。因此,在土石平衡设计过程中应采用水土保持的理念,以减少取土量并进行挖方。同时,设计人员应充分意识到土方工程在回填中的使用,大大降低环境影响的可能性。
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和水土保持这不仅是为了民生和经济效益,同样也是为了生态的保护,为了我们日后的可持续发展,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完成的地区,如果有可能进行复耕,则应提供尽可能多的复耕基本条件,并确保水土保持。如果无法复耕,则需要通过种树种草,避免裸露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和恢复当地生态景观,最大限度地减少项目建设对当地环境的影响,优化建设设计,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
[1]曾维权,廖裕俭.水利工程项目水土保持建设的生态修复研究[J].产业科技创新,2019,1(10):37-38.
[2]冯建福.浅谈水利工程建设水土保持综合评价思路与方法[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7,45(09):199-200+219.
[3]刘建华.水利工程开发建设项目中水土保持对策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29):96-97.
[4]范世俊.探析水利工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对策[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4(23):31-32.
[5]晏力聃.水利工程建设水土保持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方法探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42(03):160-1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