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探讨

发表时间:2021/8/5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第40卷第9期   作者:王洪保
[导读] 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装配式建筑迎来了朝气蓬勃的发展契机。

        王洪保
        身份证号:37152019890422****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城市建设正在日新月异地进行着,伴随着房地产等建筑行业蓬勃发展,人们对住宅的设计和要求越来越高。近几年,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迎难而上,打破了传统的全过程现场施工,克服了传统施工中的脏乱差、周期长、标准化程度低等缺点,使建筑行业迎来了新的模式和机遇。国务院办公厅早在2016年9月就已经出台了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为接下来装配式建筑的有效落实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可谓高瞻远瞩。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装配式建筑迎来了朝气蓬勃的发展契机。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管理;影响因素;对策
        引言
        在最近几年,随着我国建筑业改革进程的日渐推进,装配式建筑因为其具备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等特征,可以极大程度地满足我国在建筑行业中的需要,可以说是我国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但是在推进应用的过程中却也面临相应的问题,尤其是在和瑞典、德国等国家进行对比后,更能够发现我国与两个国家的差距,此外在具体的发展道路上还面临着诸多问题的制约,因而这就要求相关单位能够从多元化角度寻找改进措施,用于推动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全方位应用和发展。
        1装配式建筑管理影响因素
        1.1配件影响因素
        装配式建筑物施工阶段使用的零部件数量很大。就本地零件生产而言,它受到制造商规模的限制,并且制造装配式建筑零件的经验不足,所制造部件的质量存在很大差异。通常来说,零件是由制造商以单一类型生产的,并且在完成生产之后需要运输现场,但是制造商与施工现场之间的距离不同并且运输方式也不同,这将导致组件损坏。当组件到达现场时,它们的质量也将有所不同。此外,一旦装配式构件被运送到施工现场,应加强储存,以避免因外部或人为因素引起的质量问题。
        1.2作业人员因素
        对于装配式建筑而言,其相应的生产工艺与一般建筑工程存在十分典型的区别。对于一般建筑工程而言,其多采用专业知识僵乏人员进行作业,确保相应工程技能,而对于装配式建筑而言,其对施工人员专业技能要求较高,无法在较短时间内对从业人员实施集中培训以使其符合实际工程需求,就该问题而言,目前装配式建筑领域中,作业人员储配明显不足。
        2装配式建筑管理优化对策
        2.1构件生产及运输储存
        在生产构件时,进度管理需要以供应链的良好衔接为工作重心,确保为后续环节打好准备基础。在BIM技术支持下,工程立体模型、信息数据,都能由设计单位通过线上平台,为生产厂家进行共享,再由厂家基于信息数据,将构件设计完成,并借助BIM交流平台,及时和设计方就工作完成交流,确保构件的生产及设计,都能和施工需求相一致,让工程可以达到预期标准。在BIM平台的支持下,信息传递可以充分避免偏差问题,避免因构件和标准不符而重做,让生产时间得到有效节约,让工程成本被降低,让建筑周期被缩短。最后,在生产构件时,在BIM技术的支持下,构件内部可以附着其性能及各类信息,如类型、名称、性能或安装位置等。再模拟具体施工的活动,基于构件信息,通过装配的顺序尝试自动匹配,让构件设置对应的专属标签,达成实际构建、三维建模相匹配的目标,规避后期施工带来的混乱问题。在构件生产结束后,应该确保构件被顺利运输并合理储存。在构建出厂时,厂家可以通过读写器,批量扫描构件,将其信息往BIM数据库内直接录入,借此让构件的规格、数量及批次等内容,都被及时全面地掌握。在运输构件的环节,需要参考模拟吊装中的顺序,将构件运输合理安排。

可以通过BIM技术,模拟装卸大构件的活动,借此避免装卸活动损坏构件,让施工现场的构件检查可以降低难度,让工程进度得以缩短。在构件装车时,应该将标签安装在各运输车辆上,录入构件的数量、名称还有种类等信息,确保信息具备完整性及准确性,并准确定位各车辆。在运输工作前,需要优化车辆的行驶路线,确保其行驶路线最佳,再利用物流信息跟踪,确保发生延误状况时能被及时预警,让运输活动有效缩减时间及成本。而在构件已经到达现场时,它们应该被摆放以及储存在合理位置,因为构件都存在对应标签,为此,可以参考标签具体的信息,分类摆放各构件,为其使用提供便利,便于对构件位置的快速掌握,不但让吊装活动获得便利,也让施工时间被有效缩减,提高进度管理的效率。
        2.2施工质量控制
        首先,是对施工前的控制,在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前,必须需要承建单位的相关工作人员对整个施工方案,结合施工现场进行可行性的分析研判,另外,还应当对所需材料,机械设备进行严格的检查。还要建立相关预案机制,防止施工质量问题的发生。其次,是对装配式施工进行中的控制,相关人员在工程进行现场对所有工作进行合理地调配,使施工人员能够高效有序地完成施工工作。最后,对工程结束后的控制,工程施工结束后,施工方的相应工作人员要及时总结整个施工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研判,找出可以改进的地方,积累经验,为以后装配式建筑施工提供参考价值。
        2.3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
        现如今,建筑行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逐渐增高,但是装配式建筑的信息化水平普通不足。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关系到装配式建筑从设计、生产、施工和维护各个环节,信息化程度的高低甚至可以决定工程的工期和质量。近几年,BIM信息化技术大量应用于建筑行业,不仅提高了建筑施工的效率和质量,优化了新型建筑行业发展环境,同时也促进了装配式建筑的信息化发展。在相关政策上,2016年住建部印发的《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也为装配式建筑的信息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强调加快建筑行业信息化建设,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协同融合发展。因此,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化技术的支撑,只有充分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完善信息化管理体系,提高信息化建设与建筑产业的融合水平,才能推动装配式建筑迈向现代化高水平、高质量建设的新台阶。
        2.4加强人才培养
        为了确保装配式施工项目的管理质量,有必要组建一支综合素养相较高的团队,包括业务技能和责任心,将卓越的管理技能融入团队并加强现有管理。对员工的教育和培训可以提高他们的素质和技能。培训形式必须多样化,给管理者一种紧迫感和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并鼓励他们主动参加培训和学习活动,以使培训取得更好地效果。定期组织管理人员了解行业中的最新管理理论和最新技术,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道德良知,并促进发展专业管理技能。此外,我们必须集中精力提高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和培训计算机操作技能,以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装配式建筑项目的管理需求,并灵活地使用高科技进行探索和开发,从而有效提高了项目管理效率。
        结语
        装配式建筑工程可以有效地替代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使得工业化施工、信息管理水准和标准化设计目标都能够有效地贯彻落实,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更为可观的经济效益,而决定装配式建筑是否能够长远地被应用在现代建筑行业的关键因素便在于其存在环保、绿色等建筑理念,这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完全契合的。
        参考文献
        [1]何劲华.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及优化对策[J].居舍,2020(10):128.
        [2]胡兵.浅析装配式建筑在工程管理中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现代物业(中旬刊),2020(3):96~97.
        [3]陈军.探析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价值工程,2020(6):59~61.
        [4]袁斐.浅析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建材与装饰,2020(6):188~1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   ...
•     ...
•     ...
•   ...
•     ...
•   ...
•   ...
•   ...
•   ...
•   市...
•   ...
•   绿...
•   ...
•   ...
更多>>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