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节能技术在建筑给排水施工中的应用
高飞
身份证号码:13092819861022**** 山东德州 253400
摘要:伴随现代化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建筑行业的发展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而建筑行业作为高耗水量产业,也使得淡水资源供应匮乏的问题进一步凸显。建筑给排水工程出现水资源短缺问题的诱导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如缺少节水器具、输水管道泄漏、雨水利用率低及水资源未能循环利用等。由此,将节水节能技术拓展应用到建筑给排水工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应用
引言
改革开放至今已有四十余年的时间,我们国家的发展可以用“日新月异”四个字来形容,在新时期的大背景之下,建筑施工企业要紧紧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主动、积极的分析和探索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通过细致、认真、全面的研究,不断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为施工企业有序、健康长、的长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基于此,本文下面将对建筑过程中的给水、排水的节能技术深入研究。
1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过程中应用节能节水技术的重要意义
当前,中国建筑行业实现了迅猛的发展,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特别是在给排水施工环节,会应用大量水资源,而当前中国水资源短缺问题严重,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切实应用节能节水技术,并在各个环节有效融入,这样能够进一步有效实现节能环保的效果,确保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在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过程中进一步应用节能节水相关技术,对于给排水用水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和应用,可以进一步减少水资源的消耗量,针对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和配置,这样可以使水资源得到更有效的节约,使其利用价值进一步提升。如果对于水资源没有进行科学可行的应用,不加节制,极有可能导致水资源短缺问题更为严重,对水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2节水节能技术在建筑给排水施工中的应用
2.1管材科学选择
管材的科学选择是给排水设计中实现节水节能的关键,同时也是重要的前提条件。传统建筑给排水设计中选用的管材都是以镀锌管为主,但该类管材的抗腐蚀性、防水性较弱,在使用中经常会出现腐蚀、渗漏等问题,不仅会缩短管材的使用寿命,增加维修成本,还会对管内水质造成污染,增加水中有害物质含量。同时渗漏问题的出现也会加剧水资源的消耗。随着先进技术的完善,研究力度加大,现今给排水设计中可用管材以铝塑复合管、钢塑复合管、PE管、不锈钢管等种类为主,这些管材性能良好,有效规避了镀锌管存在的问题,减少了水污染和浪费问题。另外,在给排水设计中,由于室内外对管材性能要求的不同,管材种类选择也会存在明显差异。一般情况下,室内管材会以坚固耐久、防腐和防噪音性能好、柔性高的铸铁管材为主,室外则会以平整光滑、强度质量有保障,密封性好的聚乙烯塑钢管为主。目的是降低不良因素的影响,削弱对人们生活的危害。在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还会选用螺旋消音管削弱水流注入或排除时产生的噪音干扰,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2.2合理分配给水系统压力
当前,高层建筑与超高层建筑已经成为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标志。根据国家规定,城市高层建筑给排水工程系统必须严格按照各分区卫生器具配水点的静水压力要求进行布局设计。通常情况下,静水压力要控制在0.35兆帕至0.45兆帕之间。然而,在实际建筑工程设计中,部分设计人员为节约投资成本,往往在居民用水点的静水压力达到0.35兆帕时就停止减压。而这样的设计方式,会增大管道中水流的压力,加快卫生器具的出水速度,造成严重的水资源浪费。由此可见,对城市高层建筑给水系统的分区压力开展合理分配至关重要。
2.3雨水汇集技术
在建筑给排水施工的过程当中,相关工作人员可以运用科学的方法和设计,对于雨水进行大量的收集。因为雨水是一项可以进行利用的水资源,通过对雨水的汇集,在保护自然环境、节约水资源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需要建设单位对城市的地形进行仔细的分析与研究,之后将其进行适当的改造,尤其是城市当中的水渠部分,通过将水渠部分做好改造工作,收集雨水,将所得的雨水资源运用到城市各水环节中,高效利用雨水资源,有效解决城市用水紧张的问题。
2.4切实有效地应用中水回用系统
中水主要指的是在市政绿化,生活洗漱等相关方面应用的水源,它的水质标准在饮用水之下。在建筑给排水节水技术中,要进一步有效应用中水回用系统,通过这个系统,把生活中的污水或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展开回收再利用,进行净化处理,把此类水源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充分的消除,此类水源通过中水回收系统进行全面细致的处理之后,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其中所含有的氮、磷、钾等相关含量,然后更有效地应用于非饮用的方面,这样能够更科学合理的利用水资源,使其利用价值进一步提升,从而充分实现节水的目标和效果。中水处理技术主要包括3种类型,分别是物化过滤法、微生物吸附法和膜过滤法。物化过滤法在实行的过程中,主要是用气浮结合来有效过滤掉水中所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微生物吸附法主要是通过微生物自身的耗氧性,使水中的有机物含量进一步降低;膜过滤法主要是结合过滤膜的相关特点和优势,进行综合性的应用,这样能够把水中的杂质进行有效消除,从而使水的质量进一步提升。在实际的应用环节,要根据整体工程的用途和具体特点等等,进一步有效选取更切实可行的中水回收技术。
2.5太阳能技术应用及热水供应系统优化
建筑中热水供应系统设计应满足以下几方面要求:在维持正常生活所需的基础上,控制热水流量,降低热水消耗量;引入先进技术措施提高冷热水转换效率,避免浪费情况的发生;选用保温性能好的材料和技术,规避热传递中存在的散热情况,促进热水供应;加大新型清洁型能源利用率,替换传统能源,做到能源的科学管控。在太阳能利用上,由于其储量丰富,转化后不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因此被作为现阶段最为重要的清洁型能源,已得到大力开发和应用。太阳能是我国近几年一直研究的新型绿色能源,能够替换传统能源进行电、热能的供应,满足人们生活所需,控制能耗量。作为一种新型绿色能源,从广义上讲,太阳能包含内容广泛,水能、风能以及化学能均可视为太阳能的衍生物,目前除用于发电外,太阳能还可为热水器提供能源,在现代热能供应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太阳能多被作为热能供应的重要能源,以真空管和热管两种方式完成热能传输,这两种方式虽然操作简单、存在影响因素少,热能传输效率高,但在设计中仍需注意以下三点内容,以更好地发挥太阳能的优势,强化给排水系统的节能效果。首先,在保证水流平衡状态下,增强太阳能使用灵活性,以并联和串联相结合的方式改善集热效果。其次,科学选择集热器。对于集热器的选择,性能、规格参数是考虑的基础因素,设计人员还需从抗冻性、承压性方面对设备使用情况加以分析,注重集热器性能,控制经济成本。最后,对于冬季较为寒冷地区,太阳能加热设备需要做好防冻保护措施,以免产生故障问题,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
结语
现如今,水资源供应短缺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此,在建筑给排水工程系统设计时,设计人员就应采用合理的节水节能方法,最大程度地减少水资源浪费,增大水资源利用率。且在建筑给排水工程系统设计时,还需积极引入先进的工艺与技术,实现可再生清洁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此达到节能节水目标。
参考文献
[1]张连龙.建筑给排水施工中节水节能技术的应用[J].产城,2019(4):238.
[2]李俊义.基于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住宅设施,2020(2):12-13.
[3]李康.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及应用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8(6):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