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排水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8/5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3月9期   作者:王丽娜
[导读]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为保障人们正常生活生产活动的顺利开展,保证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稳步提升,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海绵城市的理念应运而生。

        王丽娜
        济南济高融建置业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省济南市 250101
        摘要: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为保障人们正常生活生产活动的顺利开展,保证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稳步提升,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海绵城市的理念应运而生。市政给排水设计作为公共基础设施的基础,与城市排水功能密切关联。本文将基于给排水设计工作,对海绵城市理念在给排水中的应用进一步探究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给排水设计;海绵城市;建筑设计应用;市政工程;城市建设
引言:近年来,我国绿色发展战略下,保护环境与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各项具体实践工作。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很多资源是不可再生且难以维持人们高速发展的资源需求的。因此,在城市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海绵城市理论探究,对于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于节约再生,以及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一、海绵城市理念下的给排水系统设计原则
        在给排水下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三项基本的设计原则:防涝原则、节约原则与尊重自然原则。下面本文将对几项原则下的具体实施路径,进行进一步分析和探究。
        (一)坚持防涝原则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各项基础道路设施的不断升级,城市的排水压力也与日俱增。许多城市中还保持着很多年前相对老旧和落后的排水设施管道,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城市排水困难,导致地面给水与小型洪涝的出现。不但没有发挥城市排水系统的基本功能,还导致其他基础设施使用寿命锐减,也为人们的生活生产活动带来了许多困扰。因此,在给排水设计中的海绵城市建设一定要遵循防涝原则,保证给排水设计发挥其有效排水的基本功能,做到有效预防洪涝的发生。在城市建设中,积水的排出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城市的排水系统能力。
        (二)坚持节约原则
        优化排水系统设计,要求我们坚持节约原则,是指在排水系统设计过程中要以提升水资源利用率和节约水资源为首要目标。合理的排水设计不仅要防止洪涝的发生与积水对城市道路的破坏,还要对水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和回收,避免水资源的浪费。设计人员要对排水系统进行优化升级,不仅要更新现有老旧排水设施,还要进行下一步创新,在原有设计架构上进一步合理调整,实现海绵城市下循环利用水资源的目标。
        (三)坚持尊重自然原则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和权衡,是当今制约绿色发展的一大挑战。在当今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原则,坚决杜绝以损害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的城市建设与开发。在不违背自然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完善现有给排水设计,在有效实现人与自然的平衡下,建设绿色海绵城市。
        二、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一)完善路基排水设计
        在路基排水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坚持防涝原则、节约原则与尊重自然原则进行路基排水设计。相关人员要组成勘查小组,对当地路基的基本情况进行详细的勘查与记录分析。在详尽的调查基础与熟练掌握情况的基础下,从全局观念出发,对排水设计进行全面的结构改革与创新。设计人员要考虑到建设过程中,环境保护与城市建设不可避免的矛盾与冲突问题,要及时做出权衡,以长远的目光进行决策分析。


        设计人员要充分发挥路基排水设计的各项功能,其中最大的功能是路基的透水性。设计人员要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路基的通透性,可以采用碾压和晾晒的方法来进行进一步提高和完善。设计团队要对当地的路基建设基本状况进行实地的勘查调研,并注意做好详细的记录,加上对历史资料的研究与判断,综合考量当地路基的基本情况。例如对于路基土质较软的状况,设计人员可以采用推载预压的方法来提高路基的通透性,加强其透水性。针对路基较干的土质,则在排水设计中,设计人员可以加大排水沟建设投入。增加排水沟数量建设,或建设高质量的综合性排水沟,提升路基的储水功能,增加土壤的水资源承载能力与土壤含水量。
        (二)完善绿化带排水设计
        设计人员在排水设计中要合理利用植物对水分和土壤含水量的有效调节作用。绿化带的建设,植物不仅能起到土壤绿化作用增加其肥沃程度,还能自主的对雨水进行分散调节,净化空气的同时,减少人力排水的建设成本,节省人力物力财力。设计人员可以对当地的地理地质情况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对该区域是否要建设绿化带,建设怎样的绿化带进行决策。
        例如设计人员可以对当地的绿化覆盖率、土壤含水量、地表可建设面积、给水严重程度、空气湿度、洪涝程度、给水季节时间变化、气候状况等进行实地的考察与调研,并调取相关排水设施建设的历史资料,对当地现有排水设施进行系统的研究。接着,设计人员可以联合相关环保人员、城市建设部门、绿化部门等成立城市绿化带排水建设专项小组,组内合理配置具有专业知识的各项人才,根据现有历史资料和实地调研成果,集中探讨,合理的进行决策分析。制定相关的绿化带排水建设计划包括绿化道占地面积大小、绿化道高低、绿化道是否要有围墙或栅栏、绿化带中的植被选择、植被种植密度、是否根据季节进行绿化植物更换、绿化植物单一或复合种植等等。要注意将绿化道设计与路面分开,减少日常生产生活活动对绿化带的损耗。
        (三)完善人行道排水设计
        由于在人行道排水设计中大多数采用的是硬质路面,其通透性较低带来的透水性差问题是不符合海绵城市发展理念的。因此设计人员要改革人行道排水设计系统,提高人行道路面的通透性,保障雨水的及时排水与正常疏通。首先要对道路设计和建设材料选择上进行改革。
        雨水中存在的化学物质会对人行道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腐蚀,导致路面坑洼不平,因此设计人员在道路设计中要对人行道设计出一定的坡度,保证雨水能顺利的快速通过重力的作用下流入地下排水管道中,减少雨水在人行道上的停留时间或者产生的雨水堆积状况。其次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利用,设计人员可以在人行道下修建相关循环利用设施,保证与雨水的收集、引流、过滤与净化过程顺利实施。且在人行道设计材料的选择上,应当选择透水性更强的材料。考虑到道路的坚硬度问题,可以在透水性较强的表层设计下,加上一层硬度较大的里层设计,保证人行道在具有良好透水性的同时不变形。
总结:目前地球上的水资源十分有限,尤其是淡水资源。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不仅能有效净化城市生态环境,还对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重要意义。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海绵城市所带来的显著优势,包括当前经济发展中常见而严重的环境问题如热岛效应和城市雾霾,也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这对于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现保护环境与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马雪涵,王万竹,蒋旻君,姚山季.海绵城市发展理念视野下老城区设计与改造背景研究——以镇江为例[J].中国市场,2020(26):29-30.
[2]韩燕.?浅析基于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的市政工程规划研究[A].?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年智慧建造与设计学术云论坛(昆明)论文集[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4.
[3]邢群利.?海绵城市背景下生态体育公园的建设价值及发展策略研究[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