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晨
华诚博远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52
身份证号:11011119860307****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建筑行业也迎来了飞速发展,建筑设计创新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传统的建筑设计理念已经不能满足现今时代的需求,应对其进行创新。目前,建筑行业中的可拓建筑,即用不同领域的知识拓展建筑学,更好的实现设计创新。本文对可拓建筑设计创新理论进行探讨,以期对未来建筑设计的理念和方法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可拓学;?建筑设计;?创新;?方法;
1 可拓建筑设计创新理论简析
1.1 可拓建筑设计创新理论的基本概念
可拓建筑设计创新理论,顾名思义就是以可拓学为基础的并用在建筑学上,意义大约是强调建筑学的跨学科性。实践证明,任何的设计理念都是需要进行不断地创新和发展的,否则就很难跟上时代的步伐。而可拓建筑设计创新理论,是运用可拓学对建筑设计加以创新,无论是设计方法上还是设计形式再到理念创新,都具有较高的效率和逻辑性。可拓建筑设计创新理论是用一种特有的模式对建筑设计理念进行创新,运用可拓学和建筑学的一些知识,并且结合实际将不同领域知识加以融合,从而将现有建筑设计加以创新的过程。
1.2 可拓建筑设计创新理论的发展背景
虽然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比较迅速,但建筑设计理论的发展已经进入了瓶颈期,以往的建筑设计理论依然无法适应当前建筑行业的发展。传统建筑注重技术性即建筑是否可建成、可实现,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是否能做到造价最低;而现代设计中则将技术水平与文化背景等内容结合在了一起,赋予建筑更多的文化内涵。基于这种现状,我国建筑设计理论发现至今出现了诸多矛盾点,目前没有找到一种合适的方法,所以需要引入新的设计理论将问题加以调和。另外,建筑设计理论的创新也离不开设计人员的灵感支撑,但这种灵感的偶然性太大,所以,建筑设计理论创新的效率不高。随着可拓学的不断发展,它不仅为建筑设计理论的创新提供了新的道路,同时其本身也逐渐变成一种新的发展方向。从目前对可拓学的认识来看,它将成为建筑设计理论创新的一条必经之路,同时也代表了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方向。
1.3 可拓建筑设计创新理论的发展情况
从20世纪开始,可拓学就被广泛运用到各个行业中,经过多年的发展,可拓学已经充分证明了其巨大的优势,它可以同其他的行业知识进行结合,形成一种全新的适合本行业发展的理论知识,极大的促进了建筑行业与其他各领域的结合。以往,我国建筑行业的相关技术人员对于建筑设计的创新停滞不前,但随着近年来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为适应现今社会需要,很多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建筑设计创新投入了极大的热情,随着可拓学的出现,专业技术人员就将可拓学运用到建筑设计创新方面,目前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1.4 可拓建筑设计创新理论的优势
可拓建筑设计创新理论在实践的过程中已经证明其特有的优势,主要包括几下几方面:(1)逻辑性强。可拓建筑设计创新理论的发展是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它将建筑设计创新拆解成了具体的各项目标,并且通过这些目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设置满足目标的达成条件。所以才能保证对可拓建筑设计的顺利实施。(2)效率高。可拓建筑设计创新是以可拓学、建筑学等多种学科为依据,有着具体的理论支持,所以在创新方面有着较强的逻辑性,使思路创新的同时不至于偏离设计的根本,从而进一步提高创新的效率。(3)专业性高。可拓建筑创新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它可以同时利用地理环境、先进科技、历史底蕴等外部资源作为创新素材,以客观因素为基础,进行科学合理的创新。专业技术人员将建筑设计知识与之融合,提高创新稳定性的同时,保证设计的专业性。
2 可拓建筑设计创新理论的构成
2.1 创新工具
可拓学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使用到可拓变换和可拓分析。可拓分析是开展可拓变换的基础,只有将可拓分析的工作做好才能为可拓变换铺平道路。可拓分析可以大致划分成两种,一种是共轭分析。
这种分析方法主要是对分析目标在不同状态下进行分析,是针对目标自身情况的分析;另一种是拓展分析。这种分析方法主要是针对分析目标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关联进行分析,从而找到解决方法。共轭分析和拓展分析二者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在进行建筑设计创新中针对不同的情况要合理使用这两种不同的分析方法,这样可以极大地促进可拓变换工作的开展。
在建筑设计中,设计师往往要综合考虑各种规范、消防、节能等要求,而业主却是各行各业的,对建筑的需求、使用功能都不同,这就需要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进行可拓分析,将业主的需求具化、分解后进行可拓变换,融合建筑的规范,形成新的可拓建筑。
2.2 思维模式
可拓建筑设计创新工作具有特定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将直接影响创新工作的开展,并且这种思维模式也会对最终的创新方案产生影响。建筑工程的特点要求可拓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模式应具备大局观以及专业性,是对以往固有方案的一种改进。与此同时,可拓学科的运用也使得思维模式具有逆向性,由需求反推形成设计,从而更好的满足甲方的要求。
2.3 创新层次
可拓建筑设计创新包含了不同层面的创新,主要集中在技术层面和需求层面。在进行可拓建筑设计创新的过程中,应对不同的创新层面有详细了解,如各专业规范、绿建、节能、消防等具体的专业要求。这样不仅可以使专业技术人员对创新的各个方面有详细的了解,而且可以提高创新的整体效率,保证不偏离设计的根本,保证建筑设计的可实施性。
2.4 导向模型
在可拓建筑设计创新工作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确定创新方向,需要使用导向模型。该模型可以使专业技术人员对创新方向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导向模型通常是由两个部分构成,一部分指的是采用特定表述方法来展示与创新工作紧密相连的各个元素;另一部分指的是创新条件,其中包含了环境、资源、理念等多种因素。
3 可拓建筑设计创新方法的架构
3.1 树立正确的创新思路
在进行可拓建筑设计创新工作的过程中,势必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要求专业技术人员树立正确的创新思路,使用适合的创新方法。专业技术人员可以通过使用可拓变换这种工具,在对创新目标详细了解的基础上开展工作。分析甲方的对建筑的需求及使用功能、立面风格上的期许,加上设计专业知识的融合,转换为满足不同领域要求的新型可拓建筑。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快速地解决创新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而且可以为可拓建筑创新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
3.2 以原型借鉴为主的发散法
可拓性建筑设计创新过程中经常会借鉴一些现有的原型,在此基础上通过使用可拓工具对原有方案进行改进,形成一种新的设计方案,这种方法被称之为发散法,目前在可拓建筑设计创新中最为常用。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目前已延伸出了其他模式,但其核心内容不曾改变。这种发散性的方法使得可拓建筑设计创新有了原型的支撑,不至于偏离设计的根本,满足设计的规范,从而保证项目的实施落地,这就是以原型为借鉴的发散法。为使可拓建筑设计创新工作达到预期目标,首先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和建筑知识的储备,可以将原始素材完整地表述出来,同时借助一些灵感对其进行创新。虽然在创新过程中运用发散法时,也许会受到一些外在的因素影响,从而偏离设计的初始要求。不过专业人员可以在原型中找到参考的依据,在一定程度上调整偏差,提高可拓建筑设计的创新工作的落地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可拓建筑设计创新理论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在面对建筑行业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下,专业技术人员要提高其创新思维,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利用合适的创新方式,针对不同的情况选用不同的方法,不断探索可拓建筑设计创新的发展道路,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程亮.可拓建筑设计创新理论与方法研究[J].河南建材,2018(4).
[2]邓国恩.可拓建筑设计创新理论与方法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