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市水务局 陕西韩城 715400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进行修订之后,主要对水土保持方案进行优化,并以预防作为主要内容,将建设项目生态保护与水土流失防治做出应对方案,尤其是关于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实施以及审批等过程提出一些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相应完善措施。关于水电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大多选址为西部山区,由于西部山区地理环境较为特殊,在项目进行开发建设过程中,水土保持所产生的敏感因素较多,对地表面积具有一定破坏性。与此同时,项目的施工过程周期长,再加上弃渣量大,因此要将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以及审批合理落实,将水土保持工作做好。在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规范作用下,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在水电的技术管理工作中,做好技术把关,以水土保持专业为基础,对水土保持方案进行科学性、合理性、合规性以及时效性的技术监管审查工作,务必使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质量得到有效把控。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技术;审查
引言
随着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干旱地区的水资源获取越来越依赖于长距离引水工程,因其具有跨越地形种类多、输送距离远、管路周围土场多、挖方量大等特征,长距离引水工程对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的影响极为显著,科学评价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非常重要。因此,科学评价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有利于客观全面地反映建设项目的影响程度,准确识别水土保持措施的实用性、可行性,充分发挥工程项目促进宏观经济发展、保障水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安全的功能。通过总结现有的管理模式、水土保持经验等,为提高工程建设科学化管理水平和规范化水保治理提供参考。
1应用水土保持技术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随着人们认知水平的提升,开始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而水土保持是环保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达到水土保持的目的需应用科学技术。相关部门在落实实际工作前,需对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考察与分析,在充分掌握当地特点及地质情况等信息后选择合适的水土保持技术,通过技术的应用保持当地生态平衡,妥善解决水土流失问题,促进当地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2水利水电工程水土流失的特征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规模一般较大,而且建设周期长,施工过程中也很复杂。在长时间的建设过程中,台风、暴雨等恶劣的自然气候可能会出现,并导致水土流失问题。此种情况下,施工前的准备阶段是防止水土流失的关键环节。由于大多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都选择在山区和其他交通不便的地方,这就要求在施工前具有一个非常长的施工准备阶段,在该阶段必须努力平整建筑工地并建造出入和运输道路,在该阶段要加强预防水土流失问题,避免大规模破坏植被,以避免水土流失。水利水电工程的另外一个特征是施工影响区域非常大,除了其本身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外,还需要建设配套的水利淹没区和移民安置区等。为了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进行,需要将周围的土地将被彻底清理和平整,以提高施工的便利性。但是同时也会导致土地的抗侵蚀能力将大大降低,裸地面积将显著增加,极易产生水土流失。
3防治目标以及总体布局
按照水土流失标准,对水土规划以及自然条件等对土地整治率、土壤流失控制比、水土流失总治理度、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以及拦渣率分别有针对性的进行防治,如工程占用耕地数量较大,则表明土地在工程完工后的复耕比例较大,相对来说,会间接造成林草覆盖率达到标准规定的目标值困难,因此,需对工程永久征收土地范围的林草覆盖率目标进行勘测估值。关于水土流失防治中的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应按照编制原则,对分区防治措施体系采用框图来参考,其中,主体工程中的水土保持功能工程与方案中的设计的水土保持工程应在框图中进行详细标注,与此同时,相关审查人员应对措施体系进行认真分析,按照项目进行严格划分,预防漏项,并对防治分区所采用的措施总体布局的合理性进行相应分析。
4项目建议书水土保持方案内容与审查
4.1建立水利施工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标准
对于不同类型水利施工案例进行归结,将水土保持不好的,水土保持良好的都融入进去,组织专家和学者对于这样的数据信息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和研判,确保对于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有着更加全面理性的认知,然后积极结合区域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水利施工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标准和规范。对于实际水利施工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可行性进行研判,建立对应的评价机制,确保可以迅速的反馈实际技术标准的问题,并且采取对应的措施来进行校正,由此使得实际的技术和标准朝着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这样后续水利施工工程就可以依照这样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来做好对应的工作规划。
4.2水土保持初步方案提出
针对水土流失预防区域重点治理区不同情况,对涉及国家级以及省区水土流失情况确定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等级,并重点专注防洪工程在项目区生态功能中保护中的重要性。以主体工程安全为前提,对水土保持影响进行分析,后以生态保护的角度出发,将工程设计水土保持进行合理规划。对水土流失防治进行相应分析,按照相应保护措施体系与总体布局,将工程量进行估算,并绘制出相关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图。点型工程的选址上,需要对每一个弃渣场场址进行勘测评估,在进行水土保持措施布局时,应选择点型工程作为参照,同时,还需对弃渣场的类型与数量进行统计。当水土保持措施难以进行时,可按照类比工程中的初步计划进行统一规划,对工程量进行大概估计,以此对下阶段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4.3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治理相结合
为了更好地做好水土流失工作,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可结合生物措施。首先,重点防护水利工程施工地点,可通过三维网植草或喷播植草的方式在开挖土地表面植草,而且要在施工区域广泛建立排水沟,以此达到支撑的目标,同样可以有效降低破坏冲刷力,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还未稳定的破面。此外,以工程实际情况为基础在需要建设截流沟之处进行挖掘,避免径流影响坡面。对工程施工中出现的废土或废渣存放地点进行科学治理,同样是水土保持工作的内容,需要工作人员处理废渣时平整破壁,整理之后选择存活率较高的植被种植。在各个地区设置排水装置,避免在雨水天气影响坡面。此外,发挥工程措施的作用整改坡面,需要工作人员深入分析施工地点,若部分地区存在严重水土流失风险,必须结合情况设置石挡土墙,最大限度降低发生水土流失问题的概率。
结束语
在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以及监督下,水利水电工程正在完善中,不断在工作中拓展新思路,对水土保持设计标准建设以及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审查工作产生促进作用,因此在施工、监测、管理、监理以及保持设计等工作过程中具有一定有效的指导意见。基于此,通过对保持方案技术审查,将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编制工作进行规范,可有效规避水电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风险,对项目水土保持工作的未来发展进行有效推动作用,保护水电工程建设区域的生态环境,降低污染与破坏。
参考文献
[1]崔磊,冯磊,薛联芳.水电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理论与实践[J].水力发电,2019,45(11):1-3.
[2]陈巧云,袁华光,章龙飞,范世俊,刘晓敏.水利工程水土保持防治及治理措施论述[J].工程技术研究,2019,4(21):237-238.
[3]闫俊平.建设期水土保持管理技术探讨[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9 (09):147-151.
[4]何双振.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方案问题研究[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9,48(02):9-10.
[5]陈炎松.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的水土保持理念[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8(28):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