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莲
山东宝鼎建设有限公司 山东 滨州 256600
摘要:市政路面施工作为我国地区发展的重点项目,其与区域发展有着紧密的关系,因此必须对质量控制要求进行明确,从而确保工程建设能够符合建设需求。市政道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技术含量较高,很有可能在施工中出现裂缝问题,最终导致建设不符合规定要求。基于此本文对市政道路施工中路面裂缝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控制策略,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路面;裂缝;市政施工;质量控制
引言:
市政道路建设关系到整个城市的交通运转,在实际建设中必须解决当前建设现存的不稳定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建设计划,从而为后续应用奠定坚实基础。建设中施工裂缝问题控制十分重要,其能够影响工程后期应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需要对裂缝加强关注。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在市政道路建设领域,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实际建设过程中仍然有不少问题,基于此将存在的裂缝问题加以解决,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一、市政施工中路面裂缝的主要类型
(一)市政工程施工概述
市政项目特点通常是属于政府工程,由政府部门直接负责,因而工期较紧、技术难度高,出现了许多施工问题,而部分地区为赶工期,出现了施工“偷工减料”的行为,降低了道路桥梁的质量。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政府应在建设中严选施工单位,并提前做好规划,从而保证工期和施工质量。同时市政道路作为综合性的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因为要考虑到方方面面,如周围环境、安全、人员出行等,因此建设中要求设计和施工人员要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以此处理建设中出现的各类裂缝问题,从而保证项目的施工质量[1]。
(二)市政路面裂缝类型
市政路面常年暴露在空气中,会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造成变形裂缝现象,可以划分成为活动裂缝、静止裂缝和正在发展裂缝。活动裂缝的出现还具有一定的发展趋势和可能,静止裂缝到被发现的时间节点中已经不会继续变化,正在发展中的裂缝不具备稳定性,仍旧存在继续变化的可能。路面裂缝出现的基本原因是在混凝土受到了混凝土作用力的影响出现裂缝,这种裂缝在修复过程中较为困难,对于工程整体影响较大,不能够符合当下的市政路面标准,亦或是出现施工操作不规范的现象,也会导致裂缝的出现,塑性收缩裂缝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环境影响,这种裂缝多发于路面结构的表面。
二、形成路面裂缝的主要因素
(一)设计因素
市政道路所使用的材料随着温度的变化会发生变形,混凝土材料在凝结和硬化的过程中会发生收缩现象,每个构件的变形在温度作用和混凝土收缩的因素的影响下,便会出现裂缝和破坏,最终就引起了路面开裂。因此需要对路面采取保温隔热措施,待混凝土收缩完成后再浇灌混凝土,可以防止混凝土由于自身收缩和不均互沉降引起的开裂,从而提高市政道路的建设质量[2]。
(二)材料因素
市政路面混凝土配合比的原材料主要包括水泥、骨料、砂石和添加剂等,其作为一种复合材料,在硬化过程中极易出现裂缝。混凝土也会相互影响,如拉应力过大则会出现裂缝,裂缝如汇聚将会从细小裂缝变为大裂缝,当达到 0.05mm 时,路面的强度和延展性将会不断降低。因此工程设计人员需要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避免对市政路面工程整体质量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三)施工因素
施工质量问题直接影响着裂缝的产生,如部分施工过程中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增加裂缝发生的几率,因此在实际市政道路施工中应对工程质量全面监督,保证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施工。当前越来越多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得以不断优化升级,但并未引进和应用先进技术,如路面设计没有对施工材料、施工技术进行合理搭配,将会导致通车后产生大量裂缝,影响运行安全。
(四)超载因素
车辆行驶会产生荷载力,如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超载将会出现荷载过高的情况,最终进一步扩大裂缝。裂缝处理不仅是作为评价过程中的重要指标,也是避免道路出现风险问题的重要依据,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如裂缝问题控制不足将会严重影响工程实际建设中的质量,且会增加多种附加风险,最终因裂缝导致路基出现了沉降问题。
三、市政施工中路面裂缝的控制策略
(一)做好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
在混凝土的使用和配置上,可以适当选择具有轻微膨胀效果的混凝土,在进行原材料使用和配置的过程中进行一定程度的比例调整,在确定科学的原材料配比的基础上能够降低裂缝产生。在结构设计和原材料的设计和选择过程中应当有效把控混凝土中膨胀剂的使用规格和数量,因为混凝土中的膨胀剂使用具有一定的离散性,在使用的过程中应当控制添加的比重,在混凝土的使用进程中应当保证其强度和刚度能够有效支撑路面,以此尽量减少由于作用力造成的裂缝现象。以某工程为例,该工程包含路基回填、软基处理、路面、交通设施等,施工中的主要材料为混凝土,为合理控制裂缝问题,上述工程首先完善结构设计图纸,对大体积、超长混凝土进行合理设计,明确建设中混凝土应用的各项参数,补偿收缩混凝土的膨胀,防止因自身收缩引起开裂[3]。
(二)施工之前注重车辆荷载
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受外界客观因素影响,容易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问题,如在荷载外力作用下混凝土最终超出自身承受范围,导致工程出现裂缝。或者工程投入运营后,受车辆行驶因素影响导致混凝土承载力不足,从而产生裂缝。针对这类裂缝,需要在施工前注意车辆荷载控制,施工人员需要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过程中,对混凝土材料的抗裂性、载荷能力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保证结构设计科学、合理,满足后续施工建设变形变量的需求,减少裂缝发生几率。
(三)应用先进施工技术
市政道路施工是一个十分复杂系统的过程,受各种客观因素影响,容易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设计人员应在设计中重点优化,准确计算并分析路面的荷载能力,有效提高技术应用合理性与科学性。以注浆处理技术为例,该技术是市政工程在混凝土裂缝处理中较为常见的工艺技术,适用于0.2-0.3mm宽度的混凝土裂缝中以此进行有效控制,按照前期方案进行初步设计,随后需要进行施工图审核并开展预算工作,在批复后进行施工建报,最后选择施工单位进入施工阶段。在开槽填补技术实际应用过程中,混凝土裂缝位置凿出3-5cm的“U”或“V”型凹槽,而后将填充材料填入凹槽中,并重新开展压实及找平作业[4]。
(四)重视市政道路路面养护
裂缝完成后应做好各分步分项工程的自检、抽检、验收才进入下道工序,在施工结束后需要进行完工初验,随后开展交工验收及竣工验收,强调施工顺序,最大程度的保证施工过程的有序管理,确保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建设能够按质、按量、按期顺利竣工。在建设中可采用裂纹处理法,首先对路面裂纹小于7mm的地方利用机械方法进行修正,在修理裂缝的施工中,无论是否需要对缝隙进行扩缝,并借助专业的清缝机进行处理,清除裂缝中的杂质。同时可利用补缝胶水和改性沥青进行处理,将补缝胶以0.3MPa的压力倒入缝隙中,防止裂缝进一步扩大,以此实现预防性养护。
结语:
市政施工中路面裂缝控制十分重要,因此在实际建设中相关人员必须健全制度和体系,控制建设单位行为、明确施工质量隐患,在管理的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应用现代化技术,做好后续的施工养护处理,从而达成预期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洁. 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控制研究[J]. 建材发展导向(上),2020,18(8):114.
[2]刘希芝. 公路施工中混凝土路面裂缝的成因及质量控制[J]. 缔客世界,2020,6(6):131.
[3]东希云. 道路施工中的路面裂缝控制问题浅析[J]. 青海交通科技,2020,32(4):105-107.
[4]张武鹏. 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路面裂缝的成因及质量控制方法体会[J]. 智能城市,2018,4(10):142-143.
作者简介:苏小莲(1974.2-),女,汉族,山东滨州,大学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市政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