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炜
中工武大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430000
摘要:近年来,中国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此背景下,能源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另外,建筑业是一个能耗大的行业。在建筑领域,贯彻生态环境保护的设计理念,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显得尤为必要。因此,要提高建筑设计质量,广泛推广生态建筑理念,需要有关人士高度重视,大力推进生态建筑设计,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关键词:生态建筑理论;住宅建筑设计;应用
生态住宅理念是一种新的设计思维和设计模式,它不仅能为人们提供健康的建筑和居住环境,而且能在建筑设计的全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影响,促进资源和能源的科学利用,减少污染,维护环境与生态平衡。
1生态住宅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生态住宅建筑是生态住宅理念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的重要产物。为了保证这一理念的应用效果,推动我国住宅建筑设计的创新发展,必须严格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节能环保原则。生态建筑设计首先强调节约能源和资源,同时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的发生。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应尽量采用可再生和可降解材料,使人们拥有安全、无污染、自然健康的生活环境和高品质的居住空间。二是生态和谐原则。要渗透生态住宅理念,优化居住建筑设计,就必须使建筑与生态相协调。也就是说,建筑要与当地生态环境保持和谐,注意建筑周围动植物与人与环境的关系。在建筑规划设计中,要保持稳定生态环境的多样性,保证植物的共同繁荣共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保证生态居住建筑的环境质量。三是以人为本。由于人是建筑的使用者,住宅建筑设计的原则是使人们拥有更舒适的居住环境,因此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要贯彻生态住宅理念,建设生态住宅,就要在坚持以人为本的过程中正确认识生态建设。不是为了降低材料质量,牺牲人们的健康舒适,而是在维护人们健康安全的前提下,融入生态理念,使住宅建筑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四是因地制宜。生态住宅的建筑设计必须以因地制宜为重要原则,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做一系列的规划设计。因地制宜,强调在生态住宅设计中,不能盲目照搬西方国家的建筑模式,也不能盲目固守传统。而是要根据当地的生态、气候、地理条件等条件,利用好当地的优势资源,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取得良好的自然设计效果。
2 生态建筑理论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分析
2.1住宅建筑自然环境的规划设计
建筑物附近的温度会受到辐射、建筑布局、气流和建筑材料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建筑工程布局设计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虽然一些建设项目绿地面积大,但由于设计不合理,建筑附近的温度仍处于较高状态,降低了居民的身体舒适度,给居民生活带来一定影响。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在建筑自然环境规划设计中重视提高水量和绿化,而忽视了设计的科学性。绿化设计没有与建筑布局和环境条件相结合,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没有实现生态建筑设计的效果。在生态住宅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应同时考虑建筑内外环境的设计,增加建筑与周围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设计师可以合理调整建筑附近的绿化形式和绿化面积,做好绿化植物种类的选择和搭配,提高建筑的整体美感,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居住建筑设计。同时,还可以在建筑内部加入绿色环境设计,通过绿化和水景净化室内空气,调节居住建筑周围的温度,为居民带来更好的生活体验。
2.2住宅建筑采光遮阳规划设计
应注意室内采光与遮阳的设计,即住宅建筑不仅需要良好的采光条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遮阳功能。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应充分考虑每个季节和时段的照明变化,根据建筑在不同时段的照明要求,合理设计照明功能。一般来说,夏季光照强度高,需要大面积的遮光功能,而冬季光照强度低则需要实现大面积的光照功能。
根据不同的采光要求,还应充分结合建筑区域的气候条件,准确计算出居住建筑的地理布局、整体结构和建筑外观,确保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的日常采光需求。
2.3住宅建筑的平面设计
在住宅设计中,需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充分发挥生态建筑学理论的优势。首先要考虑自然风的合理利用,保证居住建筑内部良好的通风,充分体现生态设计理念。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利用建筑结构中的自然气流达到良好的通风状态,在保证室内空气畅通的基础上保证良好的空气质量。其次,合理运用自然采光,提高建筑内部的采光效果,保证自然采光的利用。目前,中国有许多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的特点决定了室内照明条件处于两种极端状态。低层室内照明不足,高层室内照明强度大。因此,在住宅建筑的设计中,应特别注意楼层间距、住宅类型、采光条件等影响因素,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设计最合理科学的采光方案,全面提高各楼层建筑的室内采光率。
2.4住宅热岛效应控制
在住宅设计中,应根据建筑周围气流和环境的具体情况,结合工程要求、建筑材料、建筑密度等因素,合理规划建筑布局。降低热岛效应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合理规划项目规划布局和结构,调整住宅建筑密度,住宅规划容积率在规范要求范围内,同时可以减小热岛效应对建筑物的影响。二是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建筑的不同实际功能和具体的建筑要求,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如果建筑材料不合适,建筑物周围的辐射会大大增强,导致建筑物内温度升高,加剧热岛效应对建筑物的影响。在建筑周围增加了水流区和绿化带。景观不仅能有效提高建筑的整体美感,还能有效降低热岛效应的影响。在设计中,科学运用生态建筑学理论作为指导,可以有效控制热岛效应,实现最佳的居住体验和居住体验。
2.5住宅建筑外围结构的布置
建筑工程周边结构的布局设计将直接影响到住宅建筑。因此,在住宅建筑的设计中,需要重视外围结构的设计。在实际设计中,可以从外窗和外墙两个方面进行外结构设计。根据建筑物周围风向和地理环境的特点,最终的设计方案也会表现出不同的差异。一般来说,外窗与外墙的倾角会直接影响建筑物外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因此,在具体的设计工作中,为了提高住宅建筑的散热或保温效果,设计师可以根据住宅建筑在不同时期的热辐射变化,调整外墙和窗户的倾角设计方案。
2.6住宅建筑节能设计
为了保证住宅建筑的正常使用功能和整体审美水平,应合理、科学地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节约材料成本,满足施工要求,同时达到审美效果。建筑节能设计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节约材料。设计人员在设计施工方案时,要准确计算建筑材料的配比和建筑材料的成本,科学规划建筑材料的选用,可以有效降低材料成本,提高材料的利用率。例如,在水泥材料的制备过程中,可以加入适当的外加剂,以减少水泥的消耗。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选用可回收的环保材料,避免材料浪费。二是节约能源。设计应包括光能、电能和热能的节能方案,可通过改变建筑结构或选用高科技建筑材料来实现。同时,合理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的应用设计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能源消耗和浪费。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严重,要求在建筑设计阶段采用生态建筑进行建筑工程相关设计,以减少建筑工程对自然环境的危害,合理利用能源,保证生态的基本平衡,加强环境保护,提高建筑设计质量,进而促进整个建筑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生态建筑理论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J]. 冯新鑫. 住宅与房地产. 2020(09)
[2]生态建筑理论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J]. 黄洋. 中国住宅设施. 2020(07)
[3]生态建筑理论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J]. 扈小璇. 居舍. 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