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设计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第40卷9期   作者:吴光辉
[导读] 本文主要对现有建筑结构抗震能力鉴定与加固设计进行分析,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吴光辉
山东国欣颐养集团德圣房地产有限公司 山东省 枣庄市 277000
摘要:建筑结构抗震鉴定与加固的过程中,企业应树立正确观念,创建科学化与合理化的加固管理机制,按照国家标准进行鉴定处理,统一规范工作行为与具体内容,在严格分析与调整的情况下,提升鉴定与加固管理工作水平,增强各方面管理工作可靠性与有效性。本文主要对现有建筑结构抗震能力鉴定与加固设计进行分析,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能力鉴定;加固设计;设计方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地震灾害是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由于地震灾害的不可预见性和灾难性,在实际的建筑结构设计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应的抗震设计标准进行施工并根据情况加强加固设计,以保证建筑工程能够达到相应的防震抗震要求。
1建筑结构的抗震鉴定
建筑结构的抗震鉴定是通过检查现有建筑的设计、旋工质量和现状,按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对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建筑进行抗震鉴定的目的是为了在对现有建筑的抗震能力进行鉴定以后,并进行抗震加固或采取其它抗震减灾措麓,使现有建筑在遭遇到相当于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一般不致倒塌伤人或砸坏重要生产设备,经修理后仍可继续使用。对现有建筑的抗震鉴定应包括下列内容:
第一,原始资料搜集。收集并审阅原设计图和竣工图,以及工程地质报告、历次加固和改造设计图、事故处理报告,竣工验收文件和检查观测记录等。
第二,现状调查。有些建筑物因为年代久远或其他问题,原始资料缺失较多或记录不全,并且因为监管问题可能存在实物与资料情况不符等情况,因此需要实地勘验建筑结构的现状,不能纸上谈兵,否则将直接影响抗震测试的精确度,鉴定人员需要了解工程的施工质量和维护情况,注意相关的非抗震质量问题。
第三,综合抗震能力分析。通过原始资料整理与实地勘察之后,根据建筑物的结构体系、结构布置、抗震承载力等因素,运用相应的方法对建筑结构的特点、布置、构造等进行鉴定,通过参照有关的抗震能力分析模型,估算建筑结构的实际抗震能力。
第四,鉴定结论和处理意见。应对现有建筑整体抗震性能做出评价,不符合抗震性能指标要求的部分提出加固和维修建议,保证通过改造之后现有建筑能够符合抗震要求,达到使用目的。
2建筑结构抗震能力鉴定鉴定方法
        依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 的规定:抗震能力鉴定采用筛选法分两级鉴定。第一级鉴定是依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 第 3.0.4 条要求为宏观控制对象和以建筑的构造鉴定为主两者进行综合评判;第二级鉴定应以现行规范为依据进行结构抗震验算为主并结合构造影响进行综合评判。A 类(后续的合理使用年限 30 年)抗震鉴定方法:首先按照第一级鉴定的各项内容及要求进行评定,如果符合可不再进行第二级鉴定。否则,要进行第二级鉴定。B 类(后续的合理使用年限 40 年)抗震鉴定方法:应以现行“规范”为依据检查原结构抗震措施,再利用结构软件复核其整体抗震能力,然后做出判断。当抗震措施不满足现行规范要求,而整体结构的抗震承载力又相对较高时可通过抗震影响系数进行综合抗震能力的评定;当抗震措施满足现行规范要求时,结构的主要抗侧力构件的抗震承载力大于或等于计算值的 95%、次要抗侧力构件的抗震承载力大于或等于计算值的90%时可不进行加固处理。
4建筑机构抗震加固设计
在完成了抗震鉴定基础上,根据需要进行抗震加固设计。加固方案应根据抗震鉴定结果综合确定,可包括整体房屋加固、区段加固或构件加固,并宜结合维修改造、改善使用功能、注意美观。加固方法应便于施工,井注意减少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现有建筑的有关非抗震问题也应一并考虑。

抗震鉴定结果是抗震加固的主要依据,但在抗震加固设计之前,仍应对建筑的现状进行深入调查,特别应查明建筑物是否存在局部损伤等,对已存在的损伤应进行专门分析,在抗震加固时一并加以考虑,以便达到最佳效果。同时也要考虑到建筑物是否面临维修或者从使用布局上近期需要进行调整,以及外观需要改善等因素,宜在抗震加固中一起进行处理,尽量避免抗震加固后,再进行维修改造,损伤已有建筑。
4.1建筑结构加固设计目标
        对建筑结构的加固设计是有效提升建筑物抗震能力的重要手段,加固设计内容直接影响了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对建筑结构的加固争取能够在突发性地震来临时起到适时的保护作用,降低地震给人民带来人身和财产损失。加固设计应当依据抗震鉴定结果为依据,以现行的规范、规程为标准,科学的、有针对性的进行加固设计,达到“小震不坏、中震能修、大震不倒”的设计目标。
4.2建筑结构加固设计方法
对建筑物进行抗震加固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第一,可通过增设支撑的方法和增设抗震墙的方法,改变传力途径。第二,可加设拉杆(梁)、加设构造柱和加设圈梁的方法,加强整体性。第三,可通过粘贴钢板法、替换构件法、喷射混凝土法、型钢网箍法、钢筋混凝凝土面层法、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法或水泥砂浆面层法,增强强度提高延性。
5建筑结构抗震加固注意要点
在获得建筑结构抗震鉴定结果之后,需采取科学化与合理化的加固操作方式开展实践活动,在加固中形成良好的协调与规划机制,确保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符合发展需求。
第一,在加固的过程中,除了要提升建筑刚性之外,还需保证承载力符合要求,扩大建筑构件的截面,增加支柱结构或是框架结构,在保证承载力的情况下,降低楼层高度,以此形成良好的加固处理机制与模式。
第二,在发现建筑结构出现严重缺陷的时候,应科学使用断开结构的方式进行处理,不仅能够提升建筑的承载能力,还能增强抗变形能力,保证综合抗震性能符合规定标准。例如:在改造的时候,可以使用L形状的断开结构进行处理,使其形成不规则的矩形结构,可保证建筑抗震性能。
第三,在加固期间应全面分析建筑物的变形能力,明确安全性是否符合要求。同时,还需严格分析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现象,如果抗震能力较低,就要了解是否存在薄弱环节,并全面处理薄弱位置,以免影响建筑结构安全性与有效性。
第四,针对重要部分应实施必要的改造,随后开展二次加固作业。与此同时,应科学合理地构建加固的方案,尽量规避加固处理地基的几率。
第五,在加固设计工作中应完善规划方案内容,保证各方面工作的合理性与可行性,遵循经济发展原则,延长建筑结构使用寿命。同时,在加固之后应进行抗震鉴定,如果还是存在缺陷,就要进行二次加固处理。并针对性地编制加固方案。
第六,选择使用多元化的灵活技术手段,完成加固与改造工作,并对混凝土钢筋等相关材料加以利用,完成加固处理墙体的目标,进一步优化整体效果,坚决不允许对既有的框架梁柱进行加固处理。
6结语
在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理论受到广泛关注,已经应用在实践操作中。因此,在建筑结构实际处理的过程中,应合理使用抗震方面的鉴定及加固理论知识,将其渗透到设计与审核中,在科学分析的情况下,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提升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为人们营造安全性较高的建筑环境。
参考文献:
[1]李玮琪.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设计分析[J].居舍,2020(04):103.
[2]邹骏.现有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设计初探[J].地产,2019(19):58.
[3]范任重.现有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设计[J].山西建筑,2018,44(20):30-31.
[4]刘仕锋.现有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设计初探[J].建材与装饰,2018(20):108-109.
[5]张树生,尹鹏,罗云龙.上部钢结构、下部混凝土结构组成的竖向混合结构体系的抗震设计[J].工程建设,2016(04)
        
.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