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龙月
身份证号:13018119880617**** 天津 300450
摘要:装配式建筑方式实际上是一种比较环保的建筑工程类型,在现代建筑项目中非常重要,它本身具有很高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工程项目的工作效率,缩短了预期,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在装配式建筑的实际应用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工程造价预算和与造价有关的管理任务。通过各种方式在降低成本的过程中可以减少建筑垃圾的产出,使建筑行业获得更大的提升,能够有效地提升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在建筑工艺的基础上,加强管理工作的力度,将降低造价成本为重点,借此研究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实际效果,促进建筑行业的现代化发展,为我国建筑行业建设提供更大的帮助。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分析
1装配式建筑的概念及特点
1.1装配式建筑的概念
装配式建筑主要是将已经加工完成的预制构件,通过机械吊装及安全可靠的连接方式,将零散的预制构件组成一个整体性的建筑。建设周期分为前期准备阶段、设计阶段、构件生产阶段、运输阶段、施工阶段以及后期维护阶段,与之相对应的成本费用主要包括设计费用、工厂生产费用、成品构件运输费用、现场安装费及其他相关费用等。
1.2装配式建筑的主要特点
1.2.1生产效率高
相较于现浇建筑复杂立体的交叉作业、流水施工模式,预制装配式建筑主要采用工厂化生产、机械化吊装的方式。安装过程如同在工厂组装汽车元件般进行拼接,现场作业量大大减少,并具有生产效率高、安全、质量有保障等特点。此外,生产过程不受天气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提升了工程项目的建设效率,缩短了建设周期。
1.2.2标准高
装配式建筑构件各项生产工序都是在工厂中完成,可避免受到现场人员技术水平、作业环境、天气等各种可控或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制作规范标准严格,保证构件的质量。
1.2.3环保效果突出
装配式建筑施工大部分在工厂中完成,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使用到的都是成品构件,从而减少了施工现场的扬尘、噪声等污染。
2当前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
2.1 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决策阶段科学性不足
现部分省市地区推出的装配式建筑政策很明确,如《深圳市装配式建筑发展专项规划(2018-2020)》,按年度对各类建筑采用装配式提出明确要求。建筑工程项目在立项、可行性研究阶段做投资估算时就应该按政策要求,把采用装配式建筑的影响因素考虑进去,但现实中做这些投资估算时,找不到采用装配式的类似工程,也没有进行差异化调整,只参照同类现浇式建筑工程指标进行测算,致使整个工程项目的决策阶段科学性不足。
2.2 过程缺乏有效的成本管控
建筑工程项目启动后,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比选过程中,主要考虑的是规划设计条件、建筑使用功能、实际地貌、景观布局等,只有在施工图设计时才考虑装配式建筑因素,受已定建筑形态、建筑功能限制,又为达到政策要求装配式建筑的装配率、预制率,开展施工图设计时出现为“装配式”而装配式的设计,导致成本失控。招投标过程中,招标文件、合同、工程量清单、技术要求等对装配式建筑描述不够全面,可能导致合同执行过程中变更、签证、索赔层出不穷,导致成本失控;招标控制价编制时,市场询价、调查不充分,价格偏离太大,投标单位仓促应标,中标价偏高,建设单位成本控制失败;流标、中标弃标,也是建设单位成本控制失败,导致成本增加。
3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措施
3.1加强设计阶段的管理
设计阶段对造价影响在35%~75%间,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需根据当地政策确定合适的装配率、预制率。不同的建筑,采用装配式构造造价差异很大,如楼栋多的超高层普通住宅项目,标准层多,标准化构件多可降低采购成本,采用铝模、爬架周转次数多,措施费用得到摊销,可降低成本;而很多公用建筑项目,建筑单独个性突出,采用装配式构造设计难度较大,成本较难控制。均衡考虑设计方案,合理选择部品、部件采用装配式构造,对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进行测算、修正,才能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3.2加强招投标阶段的管理
在合约规划过程中,需合理划分标段,优选招标方案,装配式建筑各环节密切相关,优先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如采用EPC模式、D-B模式、工程施工总承包模式等。对投标人、部品部件供应商等市场情况进行充分调研;完善招标文件、合同、工程量清单、技术要求等,进行充分的市场询价,编制合理的招标控制价。针对装配式建筑市场不成熟情况,选择合适的定标方法,如采用邀请招标,可采用合理低价中标法;如采用公开招标,则可采用评定分离、分步票决定标法,增加招标人在选择优秀合作单位的自主权。评标过程中,对投标单位的技术标中的PC内容进行合理化分析,如塔吊选型是否满足PC预制构件的起重要求、施工临时道路强度是否满足预制构件车辆的运输、施工进度计划是否与预制构件的加工生产相匹配、车库顶板上的PC运输道路是否已考虑顶板加固措施等,针对以上技术标内容,在商务标中分析所产生的费用的合理性,对于报价错漏项较多,严重影响投标报价的可考虑废标处理。加强招投标阶段的管理,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可合理控制采购成本,可使后续的成本管控成效更优,能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3.3加强施工阶段的管理
装配式建筑推广前期阶段,相关标准规范体系不够键全,部品部件生产企业较少,装配施工技术水平高的骨干企业较少,相关专业人员技术、经验不足,熟练产业工人较少等等,很多因素制约成本管控的精细化、准确化,让建筑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工期增加、成本增加,质量和安全风险增加。在整个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施工阶段是最为关键的环节,要充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加强过程管理。参建各方须对过程发生的变更、签证、期中支付等及时处理,须核实、收集各种造价相关的资料,确保造价资料的直实性、完整性、规范性等。严格的施工过程管理不仅可以提高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降低安全风险,节约工期,而且有利于成本管控方案实施,减少变更、签证、索赔等额外的成本增加,加强施工过程中的造价管理。
3.4加强竣工结算阶段的管理
竣工结算是确定建设项目投资支出的重要环节,装配式建筑项目竣工结算与现浇式建筑竣工结算大体相似。首先,需要对造价资料进行收集,如建设工程合同、变更资料、签证资料、索赔报告、施工方案及施工组织设计、开竣工报告、中间验收纪录、货物交接验收记录等等,审核结算资料的的真实性、完整性,确保客观、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项目情况。其次,应依据合同约定、过程恰商纪录对工程造价进行严格的审核,确保合法、合理、合规地维护各方的经济利益。审核人员要有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加强沟通交流,确保造价管理对策的有效性,进一步完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
4结语
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得到了国家的认可,它的推广如巨轮远航,势不可挡。在装配式建筑工程中合理的运用工程造价管理,可有效控制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我国的建筑行业体量相当庞大,及早进行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研究,完善相关造价管理体系建设,加强造价管理工作,变得相当重要。
参考文献
[1]卢杰.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策略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24):97-98.
[2]郭素龙.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与成本控制分析[J].居舍,2020,(32):147-148.
[3]焦吉城,童兰.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问题研究[J].陶瓷,2020,(10):126-127.
[4]金志成.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指标编制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