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

发表时间:2021/8/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9期(下)   作者:张德兰
[导读] 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数学知识在进行传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接受生活中的元素来进行讲解,帮助学生能够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张德兰
        济南市济阳区回河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  山东济南  251411
        摘要: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数学知识在进行传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接受生活中的元素来进行讲解,帮助学生能够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积极地参与课堂的活动,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并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从而实现了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提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为学生布置生活化的作业,帮助学生提升数学学习的效率,从而实现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本文通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问题进行课程导入、借助生活化的情境来进行新知识的传授、布置生活化的数学作业三种形式来进行体现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教学效果显著,旨在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数学这门课程在生活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因此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借助生活中的情境来为学生展示,同时借助生活中的实物来让学生能有直观的认识,学生快速地融入到学习的状态,并能对于教学的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学生学习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并在生活中将所学的知识积极地运用,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实现了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一、创设生活化的问题进行课程导入
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运用生活中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创设一些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来进行课堂的导入,让学生通过课堂的知识来进行解决,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能够跟着教师的节奏积极的进行知识的探究与掌握,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并且实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图片,让学生细心欣赏,并对学生说出:生活中的建筑在设计、施工以及装修的过程中,许多图形功不可没,像我刚才展示的图形中都有哪些图形。教师引导学生积极的讨论,并对学生说出:大家看到的最多的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并且你们来观察一下都有哪些特点。教师同时为学生展示了一些长方形、正方形的图片让学生通过用直尺进行测量、进行折叠或进行比较来发现这两个图形的特点,接着教师为学生展示两个图形的特征,并让学生对比两个图形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同过对比帮助学生快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师借助生活中的图片来让学生观看,并借助生活化的问题进行课堂的导入,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使学生对于教学的内容有了深入的认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有效的调动,从而收获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借助生活化的情境来进行新知识的传授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来让学生感知数学学习的乐趣,并积极地融入到学习的状态,促使学生能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创设即声音、视频、图片为一体的教学情境,通过多媒体来为学生进行展现生活中的内容,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并通过动手实践来进行知识的学习,从而让学生感知到数学与生活的有效联系,提升了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实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进行“万以内的加减法”一课的教学时,教师为学生创设了生活中超市购物的情境来让学生进行感知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教师为学生准备了一些生活用品,并为学生标注价格来让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同时来让学生进行情境的模拟,并为学生发送了一个购物袋,同时为学生准备了纸和笔,让学生在进行购物后进行商品的核算,并让学生出示计算的过程,其他学生帮助核对是否正确。活动结束后教师为学生展示不同的计算过程来让学生掌握不同的计算方式。教师借助生活中的情境来进行知识的讲授,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有效地提升,并且拉近了学生与生活的距离,学生明白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积极努力地进行学习。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学而有用的喜悦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布置生活化的数学作业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进行知识的传授外,还应该为学生布置生活化的作业,让学生将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在课下积极的进行应用,提升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作业完成的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并且实现了数学知识的良好巩固。例如:教师在进行“位置与方向(一)”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动手操作的作业。教师为学生讲解生活中在陌生的地方会迷路,有了地图就正确的找到自己想要去的地方,教师让班级中的学生绘制一张学校的平面图,并让学生标注不同的方向,还让学生写出不同教室的位置,学生绘制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绘制好后交予及教师,教师在下次课堂中针对班级中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并且为学生展示优秀的作品给予学生奖励。教师借助生活化的作业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有效地调动,并且能积极地完成作业,收获了良好的作业效果。
总而言之,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借助生活化的情境进行课堂的导入,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新知识的讲解时,运用生活化的元素来进行教学,学生能在课堂中全身心的投入,同时布置生活化的作业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实现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借助生活化的方式进行数学的教学,拉近了学生与生活的距离,并感知数学学习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对于学生今后学习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凤霞.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J].中国教师,2017(S2):118.
[2]赖健福.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策略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6):20-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