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德为先 ——对小学班主任班级德育管理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8/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9期(下)   作者:胡毅
[导读] 小学是孩子们接受知识教育和养成教育的初期阶段,是形成正确思想道德观念的重要时段。
        胡毅
        广州市黄埔区长岭居小学
        摘要:小学是孩子们接受知识教育和养成教育的初期阶段,是形成正确思想道德观念的重要时段。在德育教育全面推行的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应当意识到“育人德为先”的观点,通过班级管理与德育教育的结合,更好地引导学生成长。本文结合个人育人经历,提出几点小学生班级德育管理的经验,旨在帮助小学生成长为一名思想道德优秀的人才。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班级管理

        小学生因心智发育和认知功能尚不成熟,这使得他们极易因外界的影响而受到干扰,极不利于其正确道德观念的形成。在小学阶段,学习者正处在形成三观的至关重要的节点,为此,作为班主任应当重视起育人的重要性,根据学习者的实际特点,为其提供良性的教育和引导,促使其能够形成正确的三观。在国家全面推行德育教育的进程下,班主任在开展育人工作期间,应当认识到“育人德先行”,加强对学生的积极引导,帮助学生真正形成乐于助人、懂礼貌、讲文明的良好习惯        1]。与此同时,在强化德育的过程中,可帮助学习者实现综合素质的全方位提升,为其未来的发展夯实根基。本人担任小学班主任数十年,在德育工作上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现将其总结如下。
一、小学班主任管理与德育教育结合的意义
在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越来越丰富,一方面使得学生的知识视野得到拓展,促使人们的合作和竞争日渐激烈;但同时也让学生的道德观念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在这个前所未有的时代背景下,人人都期盼自己能够成就一番事业,但同时也对个人的道德品质带来了极大的考验,而优秀的思想品格往往能够促使其社会竞争力和人格魅力得到突显。除此之外,在全国上下积极开展德育工作进程下,以单纯的书本知识来开展教育工作,已经很难满足当下学习者发展需求,同时也无法顺应社会对人才提出的高要求。为此,小学生班主任在开展育人工作期间,不仅需要增强对学生遵规守则思想意识的培养,同时还必须重视起德行的强化,让班主任工作与德育工作结合起来,从而促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显著提升,为其一生的成长提供保障。
二、关于德育先行下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优化策略
(一)开展德育活动,强化学生理解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实现德育教育的渗透,首先应当从以往传统宣教式德育工作模式中跳出来,以多样性的活动,让学习者在潜移默化中感悟德育。与此同时,在活动中感受德育,也能够实现德育理念的渗透,更好的影响学生的德行[2]。
本人在开展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经常性定期开展丰富多样的以德育为主题的活动,一方面充分利用班会时间,同时也能够激发学习者参与的积极性。在进行德育主题班级活动开展期间,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德育理念,从而加深对德育思想的认识。例如:以“真正的朋友”这一话题作为班级活动主题,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不少同学认为真正的朋友就是自愿将自己的东西与对方进行共享;还有学生表示就是愿意在朋友受到欺负时,为其出头等等。同学们都积极地表达了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随后我对他们提出的各种观点、看法进行整理,再通过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让他们在相互交流期间确定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哪一个观点是错误的,最后在学生心中形成正确的友情观,即在你最困难的时候,仍然愿意为你提供帮助的人就是真正的朋友。通过这种讨论活动,学生对德育思想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为其将来的交友提供了参考方向。
(二)实践模范行为,以自身德行育人,搭建交流平台
因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处在一个缺乏判断力的时期,他们特别喜好学周围成人的言语和举动,而班主任作为日常生活中相处时间相对较多的成人,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带来直接的影响。为此,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期间,应当以身作则,将正确的德行情操展现在学生面前,以实际行动带动学生,从而实现养成教育和班级管理的完美结合。

班主任必须加强个人综合素质建设,做到讲文明、讲礼貌,不断提升个人思想道德境界和知识修养水平,定期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真正成为一名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灵魂导师和知识导师[3]。在日常工作中,班主任之间应多交流,共同探讨学生管理的有效策略,相互取长补短,以防给学生带来错误的引导。班主任必须意识到,言传不及身教,班主任要学生做到的,自身就应该有个正确的示范:升旗时教育学生要爱国,作为班主任此时此刻就应肃立;教育学生要讲卫生、爱护班级环境,作为班主任,看见地面纸屑,就应马上处理;作为班主任,在处理事务的过程中误解了学生,就应对他(她)说声“对不起”;作为班主任,学生给予了你帮助,也应说声“谢谢你”……班主任以自身作为育人的模范,使学生能够在个人习惯和思想道德形成中,有个很好的效仿榜样。
小学生年龄尚幼,班主任应当尽量避免严厉呵斥,而是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从而把握问题根源,制定有效的教育策略。小学生在校期间,班主任如同他们的校园母亲一般,各方面都依赖,有问题会第一时间通过班主任来解决。在这个特殊的成长阶段,班主任除了完成相关教学任务之外,同时还需要通过沟通交流去关心关爱学生生活和学习期间遇到的各种问题。为了实现有效沟通交流,我经常会在课间、午休时,观察学生的行为,观察他们的情绪,发现异常现象,就会带到他(她)去阅览室或操场等相对宽松的环境,及时与其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并基于了解的基础上,制定有效的教育策略。
(三)创建平等的师生关系
往日,在小学生班主任管理期间,不少的教师都觉得自己就是整个班级的主导之人,期望学生能够完全听从指导,使得班主任与学生处于类似上下级的紧张状态。随着时代的发展,德育教育的推广,教师逐渐从管理者的身份转变为人生道路的辅助者和引导者,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更为平等。传统的上下级师生关系,不仅不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同时还会刺激学生的自尊心,引发逆反心理,导致不必要的误解[4]。为此,班主任应当以平和的心态,对等的身份,深入到学生中间,与其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本人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均是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即便是他们日常生活中出现错误,也是亲和的态度告知他们存在的问题,并鼓励他们勇敢承认错误,承担起责任,加以整改。借助平等和善的态度,学生能够感受到我对他们的理解和尊重,也更为乐于遵守班级的规章制度,并对自己的错误进行整改。记得之前刚接手一个新的班级,班上有一位性情粗暴的学生,常因不满别人的行为大打出手。有一次,班上一位特殊(自闭症)学生对他出言不逊,他就狠狠地揍了那个同学。我得知后,并没有厉声训斥他,而是耐心跟他沟通,了解事情的经过,公平、公正地评判了对方是有错在先,对于他出手的行为也给予了理解,让其慢慢冷静。然后慢慢开导他,让他知道那位特殊同学是不幸的,他的某些言行是不能自控的,告诉他,我们要同情、宽容身边这位特殊的同学,打不但改变不了那个特殊同学,只会加重其病态。让他明白自己行为的不妥,知道打并不是解决事情的正确方式,也同时让他懂得应对身边的特殊人群要多些关爱。在我的公正、理解、尊重下,慢慢的,他的性情温和了很多,再也没有对身边的这位特殊同学动过手。在平等师生关系的创建中,我将公正、公平和尊重等思想渗透到了日常管理工作中,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德行的同时,也能留给其难忘的印象,为他们将来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奠定基础。
三、结论
总的来说,在小学阶段,班主任在学生的培养和管理过程中,应重视德育,把德育先行的理念落到实处,达成班级管理工作优化的宗旨,促使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得以形成。因其处在一个成长的阶段,他们的身体、心智和思想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因此班主任应不断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及时制定恰当的德育发展方案,并以温和的态度应对他们,让他们能够感受到来自班主任的理解、尊重和善意,从而建立起良好的沟通交流,形成平等的朋友关系,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德行,促使其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社会栋梁。
参考文献
[1]高明.德育教育在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及应用探究[J].才智,2020,(14):112.
[2]陈薇.倾听引导感化——班主任班级德育管理的三大法宝[J].新课程,2020,(14):213.
[3]杨扬.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德育渗透策略[J].文存阅刊,2020,(9):79.
[4]王艳芳.对新时期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及德育的思考[J].魅力中国,2020,(9):145-1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