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3月9期   作者:胡茂金
[导读] 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之处在于,其是前人思想文化的结晶
        胡茂金
        广东省五华县周江镇中心小学   广东省梅州市514000
        摘要: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之处在于,其是前人思想文化的结晶,蕴含着传统美德、正确价值观、优秀的道德素养等,具有很高的教化与陶冶人的价值。小学生教育要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与法治课是主要阵地,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优秀传统文化有共通之处。因此,道德与法治课中要积极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其感受民族文化魅力,在浸润中提高道德素养,确保人格健全,并能知法守法,健康快乐成长,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引言
        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通过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中,教师应该依据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学习心理特点,指定适合小学生的教学目标,构建合理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体系,有效的渗透优秀传统文化,为学生今后弘扬与传承传统文化奠定下良好的基础。
        一、道德与法治课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
        优秀传统文化中积聚着民族精神,包含传统美德、人文情怀、优秀品质等。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既能使其感受民族文化魅力,从而产生自豪感,形成文化自信,抵御不良文化冲击,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优秀传统文化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对小学生具有熏陶作用,可促使其道德水平的提升,思想品质逐渐趋同,教化价值极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目标是培育德才兼备的素质人才,让学生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自觉去践行,这就有必要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当代小学生每天都会接触到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学生的三观容易受其影响。道德与法治课是德育主战场,也是保证立德树人目标实现的根本,强化这门课的教学成效是重中之重。道德与法治课帮助小学生建立正确道德观与法治观,并引导其在社会实践中践行,成为一个有道德有法治观念的人。从上述内容看出,道德与法治课和优秀传统文化有共通之处,联系十分紧密,这种情况下寻找两者结合点,在课程教学中有效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立足于优秀传统文化做好道德与法治教育,这是培养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途径,也能使学生在民族文化浸润中正确深入认识道德与法治,发扬传承民族精神,并提高道德素养与水平,且做到懂法与守法,能够用法律武器维护自我权益。小学生三观正,法治意识强,不但有利于个人梦想达成,而且有利于中国梦早点实现。
        二、道德与法治课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路径
        (一)充分融入生活素材,有效地渗透传统文化知识
        在当前的教材中,具有不少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内容。通过让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能够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进行紧密联系,更加深入地理解与掌握道德与法治相关的知识内容,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传统文化的内涵。想要有效地渗透传统文化知识,教师应不断改进完善教学内容,开展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学习与掌握教学内容,并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够收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正面影响,帮助学生构建起正确的道德观。例如,在讲授“我们当地的风俗”一课时,教师就应该深入研究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将教学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当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紧密联系。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文知识,认知与了解我国民间风俗习惯,教师可提出一些学习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民间风俗习惯?这些民间风俗习惯具有什么样的美好的寓意?”在我国很多地区都有着初生婴儿的“满月酒”“百日宴”“满岁抓周”等传统习俗,这样的民间风俗习惯体现出家人对于新生儿什么样的祝愿?针对这些问题,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可重点讲解传统文化中所具有“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具有尊老敬老的传统风俗。学生作为晚辈,一定要懂得尊敬长辈,学会尊重长辈,通过在生活中践行尊重长辈、关爱长辈的行为,逐渐培养起学生尊老敬老的良好道德品质。
        (二)拓展教育实践,实现家校共育
        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小学生的道德和法治素养培育要经历一个由课内到课外、由认识到实践的循序渐进、逐步推进的发展过程,特别需要教师拓展课外教育实践,加强家校之间的互联合作,从而实现家校共育。随着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校园,拓展教育学习实践活动成为小学道德与法治第二课堂的重要主题。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踊跃参与“我学习、我践行”校园文化建设实践,利用小组合作活动形式,为维护整洁、温馨的校园文化环境奉献自己的力量,让他们在参与实践过程中增强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的意识。教师要支持学校、家长和学生等主体积极参与到道德与法治课文化教育实践活动中,在实践中加强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努力,激励孩子积极将课上所学的文化知识在课外实践中加以应用;同时,家长要善于利用正面事例,实施正面引导和教育,激励孩子更好地参与实践行动。
        (三)融合传统文化,提升课堂趣味性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通常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师生的互动不足,课堂教学内容单一且枯燥,课堂气氛沉闷。这样的问题会拖慢课堂的进度,不利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巧妙融入传统文化的元素,并仔细揣摩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趣味教学。通过将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可以提升教学的趣味性,给予学生积极的思想导向,从而进一步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率,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通过有效地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认知与了解传统文化,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教师可以充分发掘道德与法治的传统文化元素,让学生能够立足于道德与法治课堂,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进行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在把握知识内容的基础之上,更好地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许艳.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分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
[2]靳亚琼.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N].贵州民族报,2020-04-02(B01).
[3]杨志晶.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N].贵州民族报,2020-04-02(B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