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初中思政课教学中如何进行立德树人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3月9期   作者:刘福寿
[导读] 在初中教育中,思政课程是培养良好品德、提升思想政治水平的重要载体
        刘福寿
        临沂汤庄实验学校    山东    临沂    276018
        摘要:在初中教育中,思政课程是培养良好品德、提升思想政治水平的重要载体,以思政课程的创新教育为出发点,完善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客观要求。目前,社会环境与网络环境的复杂性,文化交流的日趋频繁等各种因素的叠加,使得初中生的思维方式、品德、素养有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尤其是社会消极文化以及不良诱惑的出现,严重影响着初中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本文就初中思政课程的教学实践展开讨论,就如何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教育;思政课程;立德树人
引言
        思政课程是初中教育不容忽视的重要课程,在人才培养方面,思政课程肩负着树立良好品德、建立正确的三观等重要任务。鉴于现阶段初中生获取信息的方式、渠道更加多元化,各类价值观迥异、质量参差不齐的信息不断冲击并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思政课教师应当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客观认识学生的生活环境,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问题,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明确思政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以下笔者拟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就如何在思政课程中渗透“立德树人”理念、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提出几点建议。
1 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教育工作者必须时刻坚持以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于各个学科之中渗透德育教育;在此基础上,教育实践还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健全人格的培育,以关注个体的内心世界、塑造纯真心灵等为路径,做好学生个体的心理辅导以及指引工作,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与实践动手能力。而上述要求的执行,都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即发挥学生的主观意识,鼓励学生主动融入到思政教育之中,是思政课程改革的重点[1]。而从当前的教学形式看,传统教育模式、观念根深蒂固,学生在思政课堂上普遍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学生个体自主意识、学习需求的差异等被严重忽视,这既不符合“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也不利于学生意识的培养与能力的提升。在新的历史时期,从事思政教育工作的教师应当明确初中教育对学生思政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以及中学阶段思政工作的具体变化,抓住思政课程的内核,以平等对待学生、坚持德育为先以及培育健全人格的教学理念为前提,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2]。首先,教师需要重视师生定位不当、课堂氛围不当等问题,在“立德树人”的框架之下对思政课堂中教师、学生扮演的角色以及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重新分析,尽量建立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互信关系,继而实现构建营造平等、融洽的课堂氛围的目标。其次,在设计教学任务阶段,如何提升学生的参与感、丰富思政教育的体验,是教学质量提升必须直面的问题。既往实践表明,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完成对应学科、对应章节的学习任务,再辅以教师的个体化引导,是一种比较有效的策略,而这对思政课程也同样使用。即在思政课堂教师可以利用答疑、讨论、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对特定的思政课程学习任务进行自主探索,并最终完成知识的内化与吸收。最后,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换,积极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需要坚持以理服人的基本原则,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贯穿于思政教育的始末。


2 融入时事热点
        课程内容的选择,会直接影响课程品质。在既往的教学模式下,思政课程的教学大纲一般会被教师作为教学内容创新的重要参考,但盲目依赖教材与教学大纲,很容易导致课程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脱节,并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一定的影响。从学生的反馈情况看,如果教师选取的课程内容不能让学生看到学习该课程的实际价值,或者课程内容与今后生活之间的关联,其学习的兴趣将受到大幅影响,尤其是在课程内容比较抽象的情况下,学生很容易对课程的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对此,思政课教师应关注教学素材的收集以及教学资源的整合,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提升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在思政课程适用的各类教学素材之中,时事政治案例、时事热点应当是与思政教育的关联较为密切的一类资源,应根据课程教学进度合理选取时事热点,必要时可导入具体的案例,增强学生的参与热情。在融入时事政治案例的过程中,教师可利用现有的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围绕初中思政课程教学的具体要求以及中学生思政教育的特殊性筹划教学资源的建设,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在网络教学环境下构建具备较强交互性的学习平台,增强学习过程的信息交互。以此次新冠疫情的防控为例,不少中学围绕“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等主题录制祝福视频,鼓励初中生时刻关注疫情防控的动态,积极参与当地的疫情防控,这既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愫的重要路径,也是时事热点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具体体现。作为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初中生应当持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在疫情背景下,初中生应当坚定政治立场,自觉甄别社会、网络上的不良言论,对谣言持不相信、不传播的态度,自觉肩负起维护社会和谐的重任。
3 更新教育方式与评价机制
        思政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是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品德,而“立德树人”任务的实现,需要有与其任务目标相匹配的教育方式以及评价机制,前者直接关系到思政课程的教学品质,而后者则能够帮助教师正确识别现行教育方式的短板、缺陷,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思路,完成思政教育质量的持续改进。对此,思政课程教师应当抓住“立德树人”的内涵与根本要求,站在学生的立场,分析学生群体的指引需求以及个体的学习需求,以实现思政教育收益的最大化为具体目标,从现有的思政课程教学方法中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构建轻松、活跃的思政课程氛围[3]。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考虑将思政教育进行适当延伸,鼓励学生于生活实践中自觉践行思政课堂所学的知识,于生活细节处体现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对于评价机制的创新,教师首先需要完成的观念层面的调整,即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评价机制。在此基础上,抓住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以及初中思政教育工作的现状,明确不同层次、不同阶段初中生的品德发展特征,分层次、分阶段地制定评价机制,从多个角度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进行主观、客观评价,利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掌握个体的品德状况,为后续思政教学工作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4 结语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思政课程教学与学生身心发展之间的关联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以思政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为契机,初中教育开始积极摸索利用思政课教学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学模式。立足于新时期初中学生思政工作的现状以及学生品德、人格培育的指引需求,思政课教师应当坚持思政教育的基本原则,及时调整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评价策略,保障“立德树人”任务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黄金. 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J]. 好日子, 2019(20):17-17.
[2] 李济桦. 立德树人视阈下乡镇中学思政课时政教学实施路径研究——以碾张中学为例[J]. 青年与社会, 2020(3):121-122.
[3] 王在伟. "八个统一"在高中思政课"立德树人"教育任务中的实践探索[J]. 教育观察, 2019, 008(033): 45-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