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1/7/2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第9期   作者:陈春秀
[导读] 在小学阶段,为了提高学生语文基础能力,教师要科学地开展语文识字教学研究
        陈春秀
        重庆市合川区香龙镇中心完全小学 401520
        摘要:在小学阶段,为了提高学生语文基础能力,教师要科学地开展语文识字教学研究,通过制定更加完善的识字教学模式,利于激发学生识字兴趣,从而不断加强学生对于汉字的积累。在实践分析过程,教师要重视讲授更加高效的识字学习方式,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以更好地为学生识字水平提高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识字教学 有效性研究
引言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和重中之重,也是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识字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水平,夯实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基础,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审美能力。但是小学生对于识字普遍缺乏兴趣,很多学生的识字量无法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面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作用入手,谈一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识字教学。
一、联系生活情境,激发识字兴趣
        兴趣对学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为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教师可将教材的知识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以此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和感悟,更好地记忆生字。比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一文教学时,学生会很容易混淆“喝”与“渴”两个字。为此,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喝”与“渴”两个字的区别,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来学习。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各位同学,平时你们为什么会口渴?”学生会说:“因为身体里缺水,才会口渴,所以‘渴’字会有三点水。”继续提出问题:“口渴时喝水要用什么来喝?”学生会说:“喝水要用嘴巴(口)来喝,因而是口字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教学,相信学生可以快速理解“喝”与“渴”两个字的意思,并深刻记忆。
二、创建游戏活动,丰富识字体验
        在识字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引入游戏,势必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为此,教师可以尝试着运用一些游戏活动来突破识字的困境。例如,在教学《小蜗牛》一课时,本课主要学习的生字是“住”“对”“全”等。在展开具体的教学活动时,教师不妨融入游戏活动,提升学生的识字体验。首先,教师在备课环节精心制作本文的生字卡片,卡片的正面是生字的字形,背面是生字的读音。然后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先给学生预留5分钟的时间学习课文,识记生字,这是为学生参与游戏活动夯实基础。然后,在班级中任选十个人,每两个人为一组,进行捉对比赛。在比赛环节,教师会依次出示生字卡,学生可以自由举手抢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需要从汉字读出拼音,更需要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看看哪一个小组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认读最多的字,哪一个组就胜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纷纷投入进识字的过程。
三、利用归类识字方法
        我国汉字有大部分属于形声字,汉字的不同部分分别表示该字的形和音属性。

因此在实施识字教学时,教师便可有意识引导学生逐步掌握部分合体字,同时对其表意的偏旁进行了解,从而识记更多的汉字。具体实施教学时,教师可迎合学生活泼的心理特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识字教学。如可列举运动中的项目,从认识提手旁开始引发学生的想象,在学生形成基本认知后,再识记更多与提手旁相关的汉字,从而实现系列汉字的识记。教师利用汉字内在的关联关系,可引导学生更为系统地掌握汉字知识,并理解一系列的汉字含义,从而在头脑中搭建起具有系统性的汉字体系。
四、采取识用结合的学方式,提升学生的识字水平
        正如语文研究者斯霞指出的那样:“在识字教学中,学用结合是开启儿童心扉的好办法。识了字就要用。用多了,用熟了,就能‘生巧’。这个‘巧’,就是智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识字和听说读写应是一体,不能人为地把他们分割开来。”有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的过程当中,不仅应当让学生掌握不同的识字办法,同时还应当鼓励学生敢于使用汉字,以此来达到提升学生识字水平的目的,同时也能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养成。正所谓学以致用,学生学习汉字的目的在于最终能够正确、娴熟地使用汉字,因此,语文教师应当重视识字和用字这两个重要的学习节点。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借助不同的识字方法来实现对汉字的认知,同时应当鼓励学生敢于在现实环境当中运用习得的汉字。这样一来,学生的汉字量和词汇量将不断得到增强和扩充。需要小学教师注意的是,应当根据学生的学情差异,采取适当的识字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汉字的学习过程当中充满热情和主动性。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主动接触汉字,学习汉字。
五、创新教学方法,拓展学生视野
        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局限课本或者课堂,还需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利用日常环境来熏陶学生的求知欲望,利用生活习惯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进行小学语文指导中,教师需要注意构建贴近生活的环境,让学生感到生动形象,从而有兴趣接触生字。此外,书本上的知识也需要和生活联系起来,比如在学习动作类的生词生字时,结合实际,把包含这一动作的完整形象表达出来,方便学生理解。低年级的小学生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记忆力,教师可以引导他们的发散思维,学会举一反三,做到学习一个字就会一类字。因此,我们可以实施一些创新方法,不仅授人以鱼,还要授人以渔。譬如,在教学“牛、马、鸡、鸭、猫、狗”等动物的汉字时,就可以教学生如何画出这些动物的简笔画,画完后,再让他们写上对应的汉字和拼音,制作出一张张图画,最后集成一本图集,还可以在上面继续补充,用这种方法学习更多的汉字。利用制作识字简笔画,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又启发了他们的艺术审美,展现出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真正做到两全其美、一箭双雕。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识字教学是教学重要部分。识字教学方式有很多,作为语文教师,要不断加强教学实践与创新研究能力,从而进一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孙志宏.低年级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有效性分析[J].新课程,2020(47):52.
[2]赵志刚.谈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20(18):88+101.
[3]高燕.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有效性研究[J].求知导刊,2019(29):45-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