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理念在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周敏

发表时间:2021/7/2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3期   作者:周敏
[导读] 摘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2020年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浙江城市空间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2020年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了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争取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总体战略目标。会议提出,需立刻制定2030年前碳达峰的方案规划,率先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地区早日实现碳排放达峰。同时继续努力做好污染防治工作,尽可能实现减污同时降碳的协同效应。其次需优化升级我国当前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制定政策推动新能源快速发展,如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等,以此早日实现碳达峰。还可加快发展和运行我国用能权、碳排放权的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耗和消费双向把控。
        关键词:绿色建筑理念;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
        引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步伐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和建筑设施施工呈现爆发性增长,建筑施工带来的粉尘污染大、能源消耗多的问题日益凸现。传统施工方式不可避免地影响周围环境,而绿色建筑技术应用新型环保技术和生产加工工艺改变了旧时施工的模式。城市建设速度加快,高楼建筑的需求也在急速扩张,而装配式建筑的应用加快了城市的建设速度。如何在装配式建筑中应用更多的绿色环保技术,对于城市建设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1绿色建筑理念概述
        绿色建筑最早源于人们对房屋节能应用的探索。1930年,美国建筑设计师富勒利用金属铝材料搭建房屋外表,利用太阳能发电,该建筑实现了良好的通风性和水的循环利用功能。20世纪60年代,美国建筑师伊安•麦克哈格的《设计结合自然》书籍的出版,象征着生态建筑学的正式诞生。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加快了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节能技术及其循环回收技术在房屋建设的推广利用。进入新时期,我国也愈加重视绿色建筑的发展。“十三五”建筑业发展规划,强调我国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将从之前的20%提升为40%。绿色建筑在我国实行生态优先、绿色中国的大发展战略背景下得到了迅猛发展。
        2项目概况
        某市集体建设用地租赁住房建设项目,路网间通达性较强,交通便利,现状基地周边环境多为农田和荒地,未来发展周边配套将逐渐完善。项目用地面积为26625.00m2,总建筑面积为73175.39m2,其中住宅建筑面积为54716.03m2,配套公建为2633.59m2,建筑密度为13.12%,容积率为2.15,绿地率为40.06%,规划总户数为599户,场地内由20-24层的住宅组成和西北角一4层商业组成,建筑布局顺应北高南低的地势形态。
        3绿色建筑理念在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3.1采光照明设计
        自然光作为影响室内物理环境品质的因素之一,不仅能够营造丰富多变的室内空间感受,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工照明,节约能源。该项目在方案设计阶段,对综合层高、层数、朝向、户型布局等方面的因素进行合理的采光设计,充分利用自然光,并在室内装修上选用浅色的饰面,使住宅室内主要功能空间60%面积以上的区域,其采光照度不低于300lx的小时数平均不少于8h/d,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眩光。在人工照明方面,优先选用发光效率高、色温适宜、使用寿命长的照明工具。根据不同空间设置不同照度值,楼梯间、走廊、地下室等公共区域的空间应根据不同功能需求分区采用定时、声控等开关。
        3.2通风设计
        通风设计是影响室内空气质量和热湿环境的重要因素。在方案设计时,考虑当地的气候、季节特征等因素,将绿色建筑的理念融合到通风设计中来,可保证室内良好的空气品质,并且在后期也能控制建筑运营能耗。该项目住宅在户型设计上充分考虑到室内的通风,南北通透。并合理设置各个朝向的开窗面积,通风开口面积与房间地板面积的比例达到12%以上,尽可能地依靠室内外风压差,促进室内外的空气流动,保证室内舒适度,同时又节省能源。卫生间和厨房的外窗可开启面积均满足相关规范,有利于室内外空气的交换,提升室内空气品质。


        3.3围护结构节能设计
        在建筑节能方面,建筑的体型系数、朝向、围护结构的形式都会影响居住建筑的节能效果。其中外墙、屋面、外窗的热工性能和不同朝向的窗墙比对建筑节能的影响最为明显。作为装配式住宅,该项目外墙采用挤塑聚苯板为保温芯材的预制外墙板,屋面采用阻燃型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为保温材料,外窗采用Low-E中空玻璃和断热铝合窗框。采取节能措施后与未采取节能措施前相比,建筑围护结构满足节能65%要求,并且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比国家现行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的提高幅度达到了5%。
        3.4隔声降噪设计
        声环境作为绿色居住空间环境的一项指标,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项目的选址、建筑构件的隔声性能、住宅套型的布局和住宅配套设备的噪声均会对住宅室内声环境造成影响。建筑构件的隔声性能是保证室内声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该项目住宅分户楼板采用了石墨聚苯乙烯保温隔声板,使楼板在满足空气声隔声的性能上也同时满足了撞击声隔声的要求。门窗采用6+12+6的中空玻璃,在满足节能的要求的基础上也具有较好的隔声效果。风机房、水泵房在设计时选用低噪声设备,安装减震隔声垫、合理布置排烟管道。配电房等动力设备用房的墙面吊顶做吸声处理,从而降低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3.5应用绿色节能技术
        3.5.1扬尘控制技术
        在建筑工地上,由于场地都是以土地为主,所以在施工过程中难免会产生浮尘,再加上人员流动和施工器械的移动都会引起浮尘的扩散,对施工现场的空气造成污染,这种现象即是扬尘。扬尘污染会对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及附近居民的生活环境带来巨大影响,因此需要专门针对扬尘污染制定措施、严格把控。
        3.5.2噪声控制技术
        施工现场的大型施工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造成噪声污染,如处理不当也会造成很大影响,须在施工现场安置噪声监测系统如频率分析仪和实时分析仪,以便及时地进行调控。同时在选用机械设备的时候,选择噪声小的设备,合理安排好设备的使用时间,尽量减小噪声的影响。
        3.5.3绿色节水技术
        绿色节水是为了节约水资源并且促进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首先,要定期检查施工现场的水管是否有破损及漏水等现象。另外,施工现场要提前在合理位置设置完善的雨水收集装置及废水处理装置,把雨水和废水收集处理后用作降尘和清理场地等,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3.5.4光伏技术
        光伏作为一种新兴的清洁能源,目前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开始推广应用,但由于成本问题以及受天气影响较大的局限性,在建筑行业还不是很普及,但相信随着人们的研究逐渐深入,逐步降低成本、提高适用范围,再加上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光伏发电在建筑行业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绿色建筑背景下,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要采用先进的绿色施工技术和绿色施工材料来提升项目的绿色环保性。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是当前建筑行业中较为先进的施工技术,在实际的施工中,要利用装配式建筑技术的优势,加快项目建设,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了进一步推进装配式建筑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要采取有效技术措施和辅助措施来优化装配式施工技术,提升施工人员的综合水平,进一步发挥装配式建筑技术的优势,促进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白若熙,石晓娟,田芳芳.绿色建筑技术在装配式农宅中的探索和应用[J].四川水泥,2020(02):114.
        [2]付雷.绿色建筑背景下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20(01):47+49.
        [3]宋莉,梅燕.绿色建筑背景下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应用[J].居舍,2019(29):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