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常见问题及对策研究 彭超

发表时间:2021/7/2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4期   作者:彭超
[导读] 当前,我国城市的工业排污以及生活废水不断地在考验着水利河道,某些受污染严重的河道直接被冠以“臭水沟”的名字,不仅使得原有观赏价值的丧失

        重庆同望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重庆  401120
        摘要:当前,我国城市的工业排污以及生活废水不断地在考验着水利河道,某些受污染严重的河道直接被冠以“臭水沟”的名字,不仅使得原有观赏价值的丧失,连最基本的水源输送功能也丧失了,不仅如此,河道污染对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巨大影响,生态文明的建设就更无从谈起了,因此,在当前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必须对河道环境开展切实可行的治理工作,本文即从该角度出发,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常见问题;对策;研究


        1水利河道治理的存在的问题
        忽视生态建设。河道的生态建设有三大基本要素需要结合:环境、河道和景观。而这三大要素均属于河道生态的范畴,而在水利河道治理中,实际情况是,最注重河道,次要是景观,再者才是环境,也就是说,虽然有关部门一直在推行着河道治理工作,但是,往往都是太注重河道本身的治理,而忽视了河道生态建设的问题。或者是,当前河道治理与水利工程建设的重点一直都在关注如何防洪以及怎样降低水资源浪费,并且在河道两旁大肆修建混凝土建筑,这就导致河道中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就更无从谈起生态建设。
        2水利河道治理的原则
        自然性。在生态河道治理工程中,首先要遵循的就是因地制宜,不同地方的城市生态河道拥有不同的功能,总体来讲,需要根据河道的大小、流向、地理位置等去更好的发挥蓄水积洪、调节水源走向、分流下渗、补充地下水资源以及缓解热岛效应等各个方面的作用。同时,在自然性原则的基础上,需要将人工修复河道与自然修复河道进行有机结合,不能因为人为因素对水利河道的地形、水文、水下生物等造成过多影响,换言之,保护和提高生态河道的自然性才能够使得水利河道生态系统拥有足够的自我修复能力。植物合理配置与协调统一原则。植物合理配置主要是指,在水利河道治理工程中,需要有机结合水生湿生植和陆生植物,达到合理配置,从而满足生物多样性的人要求,更加遵循上文所述的自然性原则。另一方面,植物的合理配置也是水利河道生态景观打造中的重要内容,将生态美学与水利河道治理有机结合,使得河道生态环境与周边环境协调统一,也是水利河道治理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3.水利河道治理的实际技术应用分析
        3.1运用雷诺护垫
        雷诺护垫为机编双绞合六边形结构,厚度通常小于长度和宽度,将石头填充在网面中,并将其全部连在一起,即可以有效的防止水流冲刷。使用雷诺护垫后,可以在其坡上种植绿色植被,并实现河道土壤以及水体的自我进化,保护河岸不遭受水流的侵蚀,防止水土流失,从而改善河道生态环境。
        3.2运用石笼生态格宾网
        在河道治理工程中,格宾网是一种网箱,其由金属线材织造而成,具备良好的透水性和排水性,并具有成本低、极易生产和加工的特点,成为河道治理中经常采用的生态材料。可以有效的引导泄洪坝以及导流坝,对固土防塌、防止水土流失有着非常好的作用。
        3.3生态水土护坡毯
        水土保护毯是一种带孔的三维网垫,其运用单丝干拉成型工艺,由PA6聚酰胺单丝纤维制成,空隙率一般会超过95%。在水利河道治理中,采用水土护坡毯,其三维空间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足够的空间,并起到额外的加筋作用,另一方面,植被也起到固土的作用,二者相辅相成,有效防止受径流冲刷而导致的水土流失。
        3.4植物固土法的植被生态护坡技术
        生态护坡技术的种类繁多,不同的生态护坡技术适用于不同的条件,且在河道治理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生态护坡技术对治理河道、提升护坡稳固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植物固土法在很多水利工程河道治理中最为常用,主要的技术原理是植物根系对土壤的加固,根系的这一作用保障了氧气的顺利输送,有助于水土保持,优化了原有土壤性质。但植物固土法应用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要进行植被的选择,尽量根据水利工程区域的具体情况,选择根系发达的植物,保障该类植物可以在河道护坡条件下保持最佳的生长态势。植物选择的过程中,施工企业应首先安排专人进行待栽区域土壤、气候等基础自然条件的考察,考虑植物抗抵抗力,并做好相应植物的搭配。
        3.5人工种草护坡技术
        人工种草护坡技术下,通过人工播撒草种的方式,在水利工程河道附近的坡体区域种草,在这一护坡技术下,种植草类的选择非常关键,专业人员应尽量选用固土性能佳、根系发达的草类,解决河道周边的水土流失问题,改善河道生态环境。当然,在人工种草护坡技术下,还可以在河道附近进行天然草皮的铺设,直接通过平铺草皮,来改善河道坡体结构,但这一护坡技术更适合用在边坡坡度比较低缓的边坡中。生态护坡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喷播种草技术也非常有效,在利用这一技术进行草皮栽种的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喷播区域材料配合比的科学设计,按照特定的标准将草籽和肥料等基础性材料充分搅拌均匀,利用专门的机械设备将这些喷播材料喷射到种植区域中。
        4.水利河道治理中的作用
        4.1修复生态环境
        在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应该针对河道生态环境恢复进行深入探究,其一,应该关注的河道生态系统的恢复,进而保证河道生物循环系统长久运行。其二,在修复过程中,还应该根据生态循环规律来治理河道,以保证在修复过程中可以促进河道生物多元化发展。其三,在修复过程中,要关注地区天气问题,以保证在修复过程中可以使河道生物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生存繁衍,进而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生活环境,进一步提高河道生态环境。
        4.2加强污染源的重视
        众所周知,在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仅仅依靠建设是远远不够的,同时我们也明白导致河道生态环境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来自哪里。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就要很对污染源头进行控制,同时加强对污染源头企业的监管,保证在工作中可以及时发现及时治理,进而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效率。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在工作中还要将工作人员的职责落实到位,并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排放标准,以保证工作人员在排查时可以根据排放标准来判断生产企业是否超标排放,进而有效控制各企业污染风险,避免在生态保护过程中出现污染风险问题。
        4.3护岸的生态设计
        近几年来,部分地区的示范项目已经开始加大力度投入河流与护岸治理工作,在工作中有关部门就对河渠进行了堤岸加固防护工作,同时还对岸坡进行治理,治理工作主要与骨干河段为主,基本的工作理念就是提高防洪排涝质量。通过河岸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护岸的绿化、栏杆、路面已经得到了有效改善,同时在治理过程中还对相关区域中的景点以及乡村河道进行了有效规划,在以后的工作中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改造计划,以保证生态护岸工作可以更加科学、合理。
        5.结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各地区水利河道治理工作出现了滞后的现象,所以,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将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合理应用到河道治理中,采用雷诺护垫、宾格网、护坡毯等生态材料,以降低对河道造成的伤害,同时保证在工作中能够提高河道治理效率。

        参考文献:
        [1]张世安,吴嫡捷,2019.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管理和生态水利的应用[J].科技风(13):193.
        [2]张玲,2018.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管理和生态水利建设的应用[J].湖北农机化(9):64.
        [3]么振东,鲁小兵,陈广洲,等.山区中小河流治理的典型工程措施探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7(01):156-159.
        [4]苗伟波,邹剑,刘国庆,等.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中的应用[J].水电能源科学,2016,34(07):167-1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