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淙波
浙江深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10000
摘要:现阶段,通过社交媒体的“短视频文旅”流量,互联网正在发挥重要作用,加快行业数字化,促进相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文旅产业作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元素,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数字中国主张”的背景下,要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不断转变。
关键词:数字技术;文旅产业;发展
引言
文旅数字经济是新经济的代表,是旅游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体现,文旅数字经济不仅是对传统旅游产业生态系统的重构,更是一种独特的产品生产、营销和盈利方式,收入模式,以及新旅游形式的孵化器。从实践来看,文旅数字经济有两个主要部分:库存优化和增量创新。对于文旅数字经济,数据安全是前提,互联共享是基础,挖掘和利用是关键,经济增长是目标,商业模式是难点,技术创新有保障。
1.数字技术融入文旅产业发展的现状
从概念提案、行政改革、产业实践到公众意识,文旅融合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说明的是,概念是对现象的总结和改进。一方面,它的提议和应用可以促进职业发展和行业进步,但另一方面,也必须警惕概念泛化,随波逐流,偏离现实。在这方面,需要更高水平的面向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战略引导,需要科研机构的强大研发和市场主体的积极探索。目前,能够商业化和被市场接受的项目尤其少见,因为还有很多人还在关注文旅融合的数字化进程。当前,我国互联网信息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发展数字经济的政策环境逐步优化,为文旅融合创造了良好基础。克服狭隘的政绩观,推动政府、教育机构、科研院所、旅游企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更加紧密地融合,克服企业、行业、地区之间的数据壁垒,培育强大的技术研究,提高开发和商业运营能力,推动数字技术特别是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在旅游行业的创新和应用,开发能够体现区域特色、用户经济的商业模式,实现从旅游公共服务、产业管理、社会治理向产业发展的跨越,并将经济体系作为发展旅游数字经济的重中之重。
2.以数字技术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2.1 构建基于顶层设计支持的整合思维
政策支持是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政府需要转变思维,通过一系列行动持续提供政策红利,推动文旅产业数字化发展。一是融合思维与创新,实施“文旅”战略。文化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是其发展的基本要求。以文化促旅游、旅游文化交流为基础,构建整合思维,深入挖掘山村、人文、温泉、乡村、美食等旅游资源的价值,发展“文旅+”战略整合相关产业。
2.2 培育旅游数字产品体系
通过推动体验式内容的生产,研发体现旅游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旅游数字产品,提升面向企业、政府和游客的智慧旅游系统研发和应用能力,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对于旅游景区或旅游体验场所,依托数字技术进行场景再现和内容创作,推动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和旅游表演艺术数字化创新,加强旅游数据衍生品的研发和销售,如为游客设计定制化路线和推荐个性化产品,为企业打造旅游市场,为院校、规划设计机构等提供数据定制服务。
2.3积极推动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
近年来,数字技术在文化旅游产业的加速应用,带动了在线旅游和数字文化创意产品的发展。为实现数字时代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应积极推动文旅产业数字化。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在当下愈发凸显。在文旅产业,要加快数字化思维建设,加强管理部门职能整合,推进产品开发设计。要通过加快文旅产业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加快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积极引导文旅企业增加数字技术应用研发,提高文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文旅企业数字平台建设。通过全方位、多角度、数字化建设,重组文旅产业生态的供应链和产业,打造数字文旅融合新业态。激发动力,积极推动数字技术改变传统文化和旅游产业,推动文旅新业态数字化进程,提高数字化科技进入文化旅游产业。
2.4加快数字化人才培养
促进文旅深度融合,不仅需要对文旅专业知识的理解,还需要了解数字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要加快数字化人才培养,强化人力资本支撑数字文旅产业发展,积极引导文旅系统人才培养改革,通过高校试点,发展数字化思维和数字技术应用。将数字化课程添加到人才培训计划中。
结束语
未来,通过数字技术,融合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学校等文化空间,将成为讲城市故事、讲中国故事的渠道之一。对文旅管理部门来说,旅游产品和路线应该包括更多的文化场所,一方面要鼓励游客和年轻人走进传统文化,另一方面鼓励更多的旅游企业加强创新,不断开发基于数字技术的文旅新产品。
参考文献
[1] 张媛,楼嘉军.全域旅游视角下上海“商旅文”发展现状、特征与模式转型[J].现代城市研究,2018(7):53-60.
[2]魏鹏举. 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使命与产业内涵[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5):48-55.
[3]陈卓.推动文化旅游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N].重庆日报,2020-07-23(008).
[4]宗平,周卓华,李佳.文化和旅游融合背景下民宿营销策略研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9,000(012):102-103.
[5]吴兴帜:《文化遗产旅游消费的逻辑与转型》,《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9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