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善继 戴兴玉
东宁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推广站
摘要:为了加快鲜食甜、糯玉米新品种选育和推广,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为品种审定和布局提供可靠依据,带动玉米产业的发展,特安排本试验。
关键词:鲜食甜糯 玉米品种 试验总结
一、参试品种及承试单位
品种分别为:京科糯2000、京科糯609、京科糯656、农科糯387、京科糯2000、京科糯2010、京科糯2016、农科糯336、京科糯569、京花糯2017、垦粘1号、米哥、脆王、瑞甜、奥弗兰、东甜4号。参展单位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先正达种子公司。试验地点分别为:绥棱县双合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兰西县兰河乡田谷园玉米种植合作社、木兰县昊伟农庄食品有限公司。
二、试验设计
甜、糯玉米品种试验采用大区对比法排列,试验不设重复,小区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8行区,实收中间6行计产,密度3500株/亩,试验周边应设置与4行保护行。对照品种不要安排在最边上的小区。
为防止花粉直感影响籽粒品质,每品种应套袋自交20株(穗),套袋隔离直至采摘,以备品尝。甜玉米最佳采收期为授粉后21~24天,糯玉米最佳采收期为授粉后23~26天,各试点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三、试验要求
1、试验地应安排在地势平整、肥力较好、排灌方便、合理轮作、前茬一致、无检疫性病虫害的地块。
2、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及时播种。要求足墒播种,播种深浅一致,确保一次全苗定苗。
3、加强田间管理。管理水平与当地中等生产水平相当,及时中耕、施肥、排灌、治虫。在进行田间操作时,每次田间管理措施和调查要在同一天完成。
四、试验内容
(一)试验材料
1 京科糯2000 2 京科糯609 3 京科糯656
4 农科糯387 5 京科糯2000E 6 京科糯2010
7 京科糯2016 8 农科糯336 9 京科糯569
10 垦粘1号 (对照) 11 京科糯2017 12 米哥
13 脆王 14 东甜4号(对照) 15 瑞田
16 奥弗兰
(二)对照品种
对照品种:垦粘1号、东甜4号:来源:黑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五、试验方法
(一)田间设计
密度5.25万株/hm2,行数8行区,行长19.2m行距0.65cm,株距29.3cm小区面积100m2。
(二)田间管理
基肥(底肥):亩施金正大缓释肥55公斤。
追肥时间:无 。种类:无。数量:无。
播种时间:5月4日。播种方法 :人工刨垵 。播量:每穴3粒
疏苗时间:无。定苗时间: 6月9日。铲趟次数:2次。
灌水时间:无 。防虫(病)时间与药剂:无。
六、调查记载
(一) 生育期情况
各个品种的播种期,在五月四日,出苗至采收的天数主要集中在73到94天,其中奥弗兰、脆王是73天,京科糯2000、京科糯609、京科糯656在94天,其它品种介于之间。
(二) 病害情况
试验品种在8月28日之前全部无病害,各个品种的心叶期玉米螟发生率分别为30%、20%、5%、30%、10%、35%、30%、90%、25%、40%、15%、30%、20%、45%、35%、25%
(三)产量汇总表
.png)
一、京科糯2000、京科糯609:出苗至采收期95天,株型半紧凑,穗长、穗粗、鲜百粒重高、出籽率高,产量与对照垦粘1号相近,仅减产3.9-2.7%,籽粒外观银白色,蒸煮品质(口感)好;农科糯387:出苗至采收天数92天,株高比对照矮9厘米,株型半紧凑,穗大小均匀一致,虽比对照减产8.4%,但出籽率比对照高11.1%,口感好于对照;京科糯2010:出苗至采收81天,与对照相同。株型半紧凑,穗长虽比对照短2.1cm,但出籽率比对照高9.3%,虽比对照减产11.5%,但甜粘适中口感好,鲜食采收期短。且熟期与对照一致;京花糯2017:出苗至采收天数88天,株型半紧凑,鲜穗产量与对照相近,减产仅2.1%,甜粘适中口感好。以上五个品种建议审定推广。
二、京科糯2000E:比对照减产6%,出籽率比对照低1.8%,口感一般;京科糯2016、农科糯336、京科糯569,分别比对照垦粘1号减产21.7%、19.9%、8%,皮厚,口感一般。且农科糯336,玉米螟发生率高为90%。上述四个品种建议停止试种或推广。
三、京科糯656产量虽高但发生倒伏15%,产量比对照高2.6%,口感粘中带甜,建议进一步试验。
四、米哥、脆王、奥弗兰株高相等或矮于对照,鲜穗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33.3%、37.4%、34.9%,双穗到三穗率虽达到80%以上,但成穗率低,双穗成穗率仅达到1-5%,且双穗的另外一个穗小即商品性差,还是靠单穗。穗位高低仅49-54厘米。出籽率高,且分别比对照高13.4%、6.4%、6.8%,蒸煮品质甜度好,但皮和瑞田相比厚一些。建议根据需要种植或审定推广。不过在种植时由于种子干瘪芽势弱,可进行育苗移栽或催芽坐水种。
五、瑞甜鲜穗产量比对照高28.5%,穗位高适中80厘米,蒸煮品质,皮薄无渣甜度好,建议做为鲜食甜玉米品种审定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建伟.鲜食甜糯玉米新品种试验总结[J].河南农业,2019(16):24.
[2]李新彦,马现斌.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总结[J].种子科技,2009,27(05):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