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综合整治策略

发表时间:2021/7/21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第6期   作者:全东京
[导读]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很多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化集群效应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带动力。

        全东京
        身份证号码:45032319840717****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很多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化集群效应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带动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群聚集、人居环境要求逐步提高,城市河流污染的不断加重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质量,并对城市的生态平衡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我国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但水环境风险及管控形势仍然严峻,但目前我国多数城市的老旧区域水污染防控手段单一,污水处理等水环境综合整治能力有限。因此,本文针对城市化建设中老旧区域的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展开研究,结合工程实践经验,提出具体的技术措施与应用建议。
        关键词:城市水污染现状;水环境;综合整治;策略
        引言
        结合相关城市发展数据显示,近几年来,城市河流的水污染情况在很多城市发展过程中都呈现出一种越来越严重的趋势。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调查分析,很多城市中的河流水系中都出现了十分糟糕的污染情况,甚至出现了生态环境的退化现象。其中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城市水质情况的不断下降,部分地区的城市还出现了人工堤坝的溃败以及十分严重的城市内涝现象。除此之外,城市河流水质的下降导致城市河流周边的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的负面影响,水系中的很多生物都出现大面积的死亡现象,有的生物甚至出现灭绝的情况,导致水系周边生物链断裂,生物多样性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对城市城区的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的研究被视作为解决城市水环境污染问题的关键,也是当前业内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1城市区域的水污染及治理现状
        近年来,城市化集群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动力,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大量聚集,产生的城市污水总量逐年激增。但责任单位缺乏上下游、整个流域联动的理念,仅考虑各自辖区内的污染情况,碎片化的治理工作效果甚微。此外,我国城市基础设施配套不健全,采用的传统“截污、清淤、换水”处理手段方式落后,偶遇突发性降水等异常天气后常出现城市内涝等问题,严重影响治水效果。目前,我国仅有40%的城市污水得到了有效的集中处理,多数老旧城区的生活污水等仅经过简单处理或直接排放至城区周边河、湖水域中,长期的污染造成了人居环境恶劣,严重影响老旧城区人民的日常居住生活,86%以上的城市老旧城区河段存在污染物超标、水体黑臭化等问题。因此,对城市城区的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的研究被视作为解决城市水环境污染问题的关键,也是当前业内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本文通过对实证研究,寻找跨区域的水污染治理问题,分析治水主体间的合作、协作及生态补偿机制。
        2城市河流水污染成因分析
        2.1工厂污水排放量有增无减
        目前来看,城市工厂污水的排放始终是城市河流以及城市水系不断被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前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种外资企业以及合资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都在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其所排放的污水类型和污水数量也都在不断增加。尽管国家以及政府相关部门都出台了很多管理控制政策,但是在巨大的经济利益诱惑以及侥幸心理的影响下,仍有部分工厂依然持续向城市河流中排放大量污水。
        2.2城市开发与河流保护工作不协调
        在当前全国城市化进程都在不断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城镇面积的不断扩大以及城镇人口的不断增加都会导致城市污水的排放量不断提升。但是由于城市化建设初期很多城市河流保护意识不够强烈以及人们对于城市河流污染的治理意识也不够明确,导致大量的城市生活污水被排放到城市河流之中,从而造成城市河流的大面积污染。


        2.3农业污染
        城市化的迅猛发展,使得城市人口激增,在这个前提下城市农业生产为了满足人口的需求,大都采取机械化的形式进行生产如大棚的各种有机水果、有机蔬菜等等。在进行城市农业生产的过程中,种植者为了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会选择一些机械手段来提升种植效率。同时,为了有效地提升城市的农业生产效率,种植者往往会使用农药、化肥等进行农业生产,但是这类物质会破坏土地环境,影响城市的地下水质。且如果今年少雨,为了满足农作物生产的水分需求,会通过化学反应来实现降雨、地表洗刷等,这些化学物质的残留会严重影响城市用水的质量,对居民生活用水也会造成危害。
        3水环境综合整治策略
        3.1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
        目前我国针对水环境污染整治的相关法律法规较僵化,无法高效的与多类大中城市不同的水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匹配,两者之间存在差异化,法律法规难以在不同情境下的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提供完备的执法依据。因此,建议立法和执法部门定期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优化调整。
        3.2工作人员需要明确科学发展意识
        结合城市水污染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水环境的整治计划。相关部门需要为工作部门提供有效的数据资料,工作人员对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处理城市的水污染现象,从而提高城市水环境的整治价值,在发展城市经济的同时,保护好水生态环境。如沿海城市对晴天排污的排海口开展整体治理,在历史久远无法收集齐全管网资料的情况下,应重点将整个排海口的流域进行溯源摸排清楚,综合分析雨污管道混接、雨水系统晴天排水量、市政污水系统余量、污水厂处理能力等各项情况,制定科学、有规划、可行性强及经济的整治方案,对各治理类型的现状问题应精准施策。
        3.3政府奖惩结合建立责任主体水环境风险防控的长效机制
        将城市水环境风险专项督查纳入生态环保强化监督定点帮扶、问题整改督导等工作计划统一组织实施,建立高风险行业应急预案及重点排污口风险防控措施落实督查机制,监督责任主体对环境风险防范工作的落实,对突出问题建立台账并限期整改,督促地方管理部门对高风险区域和行业的风险监管;建立化学品追踪系统彻底解决危险化学品瞒报和超量的问题,同时还要通过日常监管和应急演练监督企业加强应急设施与能力建设。此外将环境损害赔偿与环境责任险纳入水环境风险管理体系提高企业违法成本,倒逼责任主体自检自查,避免发生流域重特大污染事故造成严重生态健康损害和重大经济损失.对环境风险防控做得好的企业通过减免保险费和税收等措施给予激励。
        3.4促进水资源循环
        现阶段,部分城市污水的受污程度较为轻微,如果直接将这类污水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既加大了城市水污染控制难度与污水处理负担,同时,水资源实际利用率较低,加大了水资源消耗量。因此,需要构建污水净化回用系统,将受污程度较为轻微的污水进行收集与净化过滤处理,将处理后的水体作为中水,中水使用用途包括景观用水、农田灌溉、建筑冲洗用水、消防用水与工业用水等。
        结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时,必须立足实际,根据城市水环境污染现状,树立起正确的工作思路与技术应用方案,落实上述各项水环境措施,才能有效地整治城市水环境污染,致力于建设现代生态型城市。
        参考文献
        [1]路建华.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保护的综合整治技术[J].环境与发展,2019,31(12):68,112.
        [2]张晶.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综合整治策略探析[J].环境与发展,2020,32(03):60,62.
        [3]潘嘉立.对城市河流水污染综合治理方法的分析[J].环境与发展,2019,31(5):42,44.
        [4]周晋宇.城市水环境修复与综合治理措施[J].环境管理,2019(9):219,2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