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生产中的自动化技术应用

发表时间:2021/7/20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1年8期   作者:乔纬国
[导读] 科技的发展,各领域的技术水平逐渐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更加广泛的今天,关于现代电力系统的社会中的发展和应用,配网自动化技术是电力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相关技术人员应该加强对技术的管理和维护,从而实现国内电力系统的有效发展。
        乔纬国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珲春市供电公司,
        
        摘要:科技的发展,各领域的技术水平逐渐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更加广泛的今天,关于现代电力系统的社会中的发展和应用,配网自动化技术是电力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相关技术人员应该加强对技术的管理和维护,从而实现国内电力系统的有效发展。
        关键词:配电生产;自动化技术;应用
        引言
        随着我国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也都在向着这一方向延伸。基于当前配电网继电保护的配置情况、配电自动化设备的实际布局以及配电网网架的实际配置情况,对配电网进行短路电流计算,利用短路电流数据配置继电保护,发挥配电自动化的作用,促进和完善智能配电网的建设。
        1重要意义
        配电网是现在供应系统中最重要的内容,在现代电力系统中它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如果该工程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就会影响了整体电力的供应保障。在现在电力资源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更需要加强对电力供应的调度和保障,不断将配电自动化技术进行优化,将其运用在实际的配电网运行过程中,在大大提高了配电网的资金投入的同时,也能够保证电网运行的效率,避免一些人为因素而导致电网运行出现故障。同时也能够及时的对故障进行诊断和排查,有效地解决了有关的故障问题。由于现代的配电供应保障系统比较复杂,更需要在目前的配电自动化技术中投入更多的资金,从而实现该技术在信息化方面的不断优化,使其可以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和作用。
        2配电生产中的自动化技术应用
        2.1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能够实现供电优化管理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也可以实现配电网设备管理的全面优化。例如,配电网供电系统中有着数量和种类繁多的电力电子设备,而且它们在配电网系统中分布在各个模块,对管理和维护造成极大的不方便。假如使用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后,就可以使用计算机对设备的使用状态和使用周期进行全面的分析,也可以对电力设备进行有方向性的维护,大大提高了维护质量和设备运行状态。同时,对荷载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能够实现合理分配负荷,降低故障风险,进而促进供电可靠性的提高。
        2.2加强对电力系统内部设备的更换和维护
        电力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电力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特别是旧设备,需要根据使用年限增加定期维护的次数,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方面的消耗,因此加强对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甚至进行更换,保证电力系统供电环节的稳定运行是发展的重点。
        2.3对数据进行采集
        配电网中涉及到了很多的设备和环节,如果其中任何一个设备出现故障的话,都会影响了配电网的安全运行。所以有关人员需要对配电网中运行设备的实际情况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对其进行动态性的检测,通过对现象数据分析获得设备运行的参数,来判断整个配电网的运行状况。利用配电自动化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并进行数据的汇总和分析,从而更好的完成对各设备运行状态的收集和监测工作,通过数据的反馈,联系相应的电网调度部门来实现对整个配电网状态的监督。配电网电力自动系统不仅能够对数据进行采集工作,同时还能够借助相应的信息技术实现数据的分析和共享工作,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2.4利用故障自动化定位系统,提高供电可靠性
        通过采用故障自动定位系统,能够准确定位故障区域,缩小故障现场的排查范围,避免盲目查找故障点而导致的时间浪费,大大提高检查及故障抢修的效率。

例如,当配电网供电系统出现故障时,如果没有接入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这就需要相关的一线工作人员带着检测及维修工具到实地进行故障检测及排除。而故障检查的结果还会受到大气温度、湿度、人为等不可抗拒因素的影响,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导致检测结果无法使用。并且十分耗费人力、财力、物力,得不偿失,而且故障检测及抢修的效率都极低。在没有准确排查出故障点之前,该条线路都必须进入停电检修状态,如果我们不知道故障点的位置,可能需要进行分合检查就不止一条线路,对供电可靠性及安全性造成严重的影响。而利用配电网自动化中的故障定位系统,就可以极大的缩小故障点排查范围,缩短故障排查时间及影响范围,提高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
        2.5主动配电网馈线自动化动作干扰因素
        馈线自动化这一过程能够实现本身依赖于配电网一次网架的强健以及二次系统的稳定,信息传递对馈线自动化动作尤为重要。一方面,配电终端故障或受到外界干扰使得传输数据有误,将会使得主站得到错误数据从而导致错误的指令下发;另一方面,通信网络的堵塞、延时以及中断可能造成系统无法正常传输数据,从而影响故障信息上送和命令下发的速度和时序配合的准确性。此外,主动配电网中DG的接入使得配电网运行方式从传统的单向潮流转变为双向潮流,这对配电网馈线自动化算法及保护整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满足灵敏性要求保证开关可靠动作,同时也要防止参数整定过高导致的开关误动。影响馈线自动化动作的主要干扰因素可概括为:1)配电终端功能模块故障或者通信系统传输信号时受到外协扰动,导致数据传输有误,使得现场信息与主站中信息不一致。2)配电终端功能模块故障或通信系统故障,导致配电终端与主站失联。3)故障隔离阶段发生开关拒动,从而隔离失败,进一步影响负荷转供。4)故障隔离阶段发生开关误动,导致负荷失电或扩大停电范围。5)负荷恢复阶段开关拒动,影响非故障区域负荷恢复供电。6)负荷恢复阶段开关误动,导致配电网中形成电磁环网或负荷失电。以上情况,会出现故障隔离区域扩大、负荷失电等状态,从而将会出现负荷由“待恢复态”转变为“故障态”等非正常的状态迁移。但逻辑合理的馈线自动化算法将能够合理应对这些干扰因素,尽量减少不合理的状态迁移,能够正确处理故障。
        2.6状态监测
        (1)行程监测。该功能主要借助光栅位移曲线实现。终端将采集到的光栅位移传感器数据以算法处理后并可视化显示成动态的行程曲线。人员可直接根据曲线中的各点数据计算分合闸时间,分析自动化开关是否正常;(2)电流监测。该功能则通过分合闸线圈电流采样数据实现。按照所需情况提取采样数据峰值、线圈电流有效值、配置信息等,对比历史数据,确定该开关是否存在运行风险。一旦超过开关性能阈值,系统通过可视化装置、音频装置等报警,提醒人员及时处理和防范;(3)热特性监测。将温度传感器安装在各个自动化开关运行区域,根据传感器中的数据确定电载体温度变化情况,形成可视化温度图像。超过阈值后,温度图像呈现红色预警;(4)绝缘监测。该功能可通过传感器采集前置模块和监测IED高频信号处理组件模块实现,通过DSP模块实施采样数据分析,在CPU中对比处理,形成在线监测结果,包括设备使用年限数据、局部放电趋势等,形成可靠判断依据。
        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以及时代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国内电力系统加强对技术的研究和创新,能够有效提升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和效率,从而实现现代社会电力系统的有效发展,实现国内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技术的顺利应用。
        参考文献
        [1]杨体劲.配网自动化技术在农村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33):85.
        [2]王岩.配网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分析[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8,(14):452.
        [3]梁世诚.刍议配网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科学与财富,2018,(2):252.
        [4]张毅,徐达.配网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6,(29):83,20.
        [5]袁鼎发.配网自动化开关故障处理及运行维护[J].通信电源技术,2019,36(9):161-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