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质量管理探寻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40卷3月第8期   作者:李蒙蒙
[导读] 为了避免豆腐渣工程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损失
        李蒙蒙
        豫西黄河河务局孟津黄河河务局 河南洛阳 471000
         
        摘要:为了避免豆腐渣工程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损失,黄河委员会制定了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终极目标。黄河工程的养护管理是防洪管理的重点,质控措施是否得力,对工程的维护质量影响很大。伴随水利工程管理改革的推进、经济制度的不断深化,加强后期的质量管理、提升管理水平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是保证黄河工程维护质量的重要途径。本篇文章主要从管理体系的建设、技术和思想保证、管理中着重要注意的各种问题等等方面进行了剖析和讨论。
        关键词:黄河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质量管理
        引言:
自三制制度改革后,黄河工程的建设也推行了“三制”,由此,整个工程的质量管理规范和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构成了完整而有序的管理体系。当前,推行的黄河工程质量管理系统包含四级,即政府部门的质监体系、设计养护单位的质保体系、监理单位的质控体系、建设单位的质检体系。对黄河的防洪维护工程来说,构建完善的质管体系并且保证其有效而科学地运行,是确保防洪工程维护质量的必要前提,假如质管体系不健全,或者说虽然有质管体系,但是各个体系间没有交融与合作,不能相互约束,运行有漏洞,则工程的质量管理将无从谈起。本文就建立健全质管体系,保证其有效地运行,浅谈一些个人观点。
        一、加强管理,落实大坝安全责任制
        做好水利工程维护工作的前提取决于各级领导的重视程度。水利工程管理部门要重视水利维护的质管工作,摒弃重建设、轻管理的粗放管理法,本着对历史和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将项目管理中的质管工作做细致、做扎实,切实推行堤坝责任制,将技术员、领导、责任人等的职责范围划分清楚,并层层检查、监督、落实。依照黄河水利工程的规范和技术指标,如果有质量偏差,不管责任人有何变化,皆要追责。
        二、认真执行黄河水利工程建设的标准程序
        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要认真执行黄河委员会的相关文件(诸如《黄河堤防工程及河道整治工程管理标准》),对项目的立报开竣验等环节要把控好,只要一个阶段没完成,就不能批报下一个阶段。严格掌控审核批准制度,未批项坚决不能开工,避免边测边设边施的三边工程,逐级按照单元、分部、单位进行质评,没有验收的维护工程要先验收,否则不可进入下个阶段施工,在验收时要有质监机构的评定报告和相关文件作为依据。
        三、深化推广水利建设的“三项制度”
        自从三项制度改革以来,我们国家对工程建设的管理越来越规范了,相关水利工程建设的法律规范依次颁布,国标、行标、部规等体系也建立完好。但这些规范从编制的时间、立场、深度、方法、原则和适用性、可操作性上都不大一样,甚至一些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在内容上存有矛盾,使得施工单位在实操和把控上有一定难度,这是工程维护工作中的一个难题。基于这些原因,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在运用规范时,要把握好三大原则:(1)从行政级别上说,要坚持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同时段颁布的法律规范,首先执行高级别规范,特别是当行业标准与国家标准自相矛盾时,以国家标准为主,部规与行标矛盾时,以行标为主。(2)从颁布时间看,同级的规范有规定,时间早的要遵循于时间晚的,因新规范是在旧规范之上吸取实际经验而修订的升级版,更具有较之前完备的指导性。(3)从普适度与可行性上来说,高一级的规范有较高较强的原则性,多数是以宏观和大局的视角来制定,可操作性会弱一些,但低一级别的规范有很强的实操性和便捷性,所以,如果两个规范没有原则性的冲突,为了方便操作,可以采用级别较低的规范[1]。
        事实证明,工程建设的三项制度,即建设监理制、招标承包制以及法人责任制是工程质量的保证制度,只有法人担负起水利工程维护的职责,意识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才能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进行项目建设,保证工程养护的质量。相关部门进行招投标时,务必严把审查环节,不允许没有资质的承包方来执行维护的任务,在审查时不光要看资质,更要调查其以往业绩。尤其要重视资源配置,不得分包、转包,如果某些项目确需分包,则分包方也须达到规定的资质要求。在项目进行过程中,监管各个监理单位的力度要大、要果断,避免出现监理上的疏漏[2]。


        四、制定和明确监理细则、目标
        要依据水利工程建设的要求来规定人员与物料计划、监管目标、进度、以及所要控制的保证、制度、方法、依据体系等。定制全面的细则规范,把握各段的维护标准,对工序、各个部位、质检、质评、验收程序等皆要详尽地规定,让施工方和维护人员都明白做什么?如何评估施工效果等,利于各部门的协调沟通与对接。与此同时,搭建质量保证的体系,涵盖质检制度、机构、质检员的素质考核,明确各个级别人员的权责[3]。
        五、加强质控的措施
        要把三控制运用到质控中去。项目开工前对方案、举措、体系、制度等进行严格审核就是事先控制。尤其要对技术员数量、素质做要求,对各种机械、设备、物料、半成品、成品等物资进行管控,不经过项目监理的批准,不得运进工地,这就可以避免因工作准备不充分、施工方案未落实、人、物不到位或者因相关安全措施不完备就开工导致的系列问题。作为质量控制的主要组成部分,事先控制可排除隐患,规范施工标准。
        对施工工序的控制就是中间控制制度。它要求实行两缓、三检报验,这是确保质量十分有效的措施。第一是实现工程监理目标,可让施工方建立养护队初检、分公司复检、总公司终检的质检体系,第二是:施工方内检合格后,填报申请单,报上一级复核审查,再报至工程师进行终验,确保一个环节不合格就不可进入下一环节。对单元项目,监理工程师要在评定表上写验收意见和评定等级,让每道工序都达标。同时,监督和巡视现场必不可少。关键点施工、隐秘部位的工程、主要部位要实行监理师旁观监督,随机抽查质量。出现工程质量问题,施工方和负责人要彻查,提出整改和处理方式,并且向项目监理部门和质监机构报书面材料审核备案。
        对于已经完成的单元项目、分部工程、单位工程的维护,进行检测观察,收集数据信息等,同时对工程资料整理归档,组织有关工作人员验收的行为就是事后控制制度。这也是质量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严格进行技术管理
        水利工程的技术管理涵盖日志记录、责任制、交底、复核、检验、归档、验收等方面。
        1、工程技术的责任制指的是:各部技术员都必须了解相应的职权范围并落实到位。
        2、施工日志指的是:进行维护工作时,技术负责人员要做好日志,把每天的各项工作情况、问题、处理措施等详实记录、存档,作为验收和质量评级的资料。
        3、技术交底指的是:确保项目中的技术人员和工人掌握工程建设的特点、要求、工艺等,做到目标统一。关于质管规范的运用,一方面要严格执行设计方案中的质管要求,在设计中,对应该采用的技术规范都有明确的标注,其要求和标准都与所提及的技术规范一致,理应作为施工过程中质管的依据。另一方面要根据工程建设实施的实际情况和质管要求合理地运用规范。
        总结
        黄河水利工程维护质量管理是水利管理体制改革下的新事物,在推行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新问题,但随着发展将会逐渐成熟,这需要大家不断探索与实践,提高技术水平,使其更适应当下的运行机制,促进水利工程管理更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卢立文, 杨军, 崔贵峰. 浅谈黄河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质量管理[J]. 科技信息, 2010(7):348.
        [2]马琦炜, 张志浩. 黄河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质量管理刍议[J]. 水电水利, 2019, 3(5).
        [3]赵义宾, 寇祖河, 李克鑫. 黄河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质量管理刍议[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8(29):2507.
        
作者简介:李蒙蒙:男,1985年1月3日,汉族,河南孟津,本科,高级工,当前从事黄河河道的运行与观测工作,研究方向是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