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供热系统的水力平衡调节与节能措施分析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40卷第8期   作者:高海峰
[导读] 集中供热系统的热点是热量和热量用户相互连接的热点
        高海峰
        宝鸡市热力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宝鸡 721000
        摘要:集中供热系统的热点是热量和热量用户相互连接的热点。它用于通过热量传递对热量进行调整、转换和传热,在热量传递系统上进行传热以满足用户的需要,并根据热量网格的条件集中测量、确定参数和所需介质的数量。根据热网的传热情况,传热可以分为热水和蒸汽电流交换站。本文用于分析集中供热的水动力和节能措施。
        关键词:集中供热;水力平衡调节;节能措施
引言
        当前在供热系统的运行过程中,节能措施已经成为了供热管理部门工作环节的重中之重,在供热工作领域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不过,现在我国的供热系统中能源消耗仍较为严重,这与国家提倡的绿色节能发展不相符合,也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需求。因此,相关部门和工作者应制定出可行性高且有效的节能措施,促使供热系统的正常有序和稳定运行,从而有效实现资源能源的优化配置,并最大限度发挥其利用率,更好地顺应时代的发展。
1集中供热系统概述
        热耦合比传统的热方法提高了热源的可靠性和可靠性。以煤为热源的集中供热系统在火力发电方面的能效明显高于火力发电。此外,节能功能、环境污染和电力供应能力扩展相结合的特点是显着提高了效率。但是,当前热液浓度的综合节能特性和节能仍有较大的空间。因此,必须积极运用先进的节能技术,进一步提高能效,降低集中供热系统的能耗,降低该系统的运行成本。
2集中供热系统水力失调的主要原因
        2.1供热管网设计不合理
        集中供热的管网系统比较复杂,最远支路长度可达到十几千米甚至几十千米,不同的供热管网构造和阻力部件对水力平衡影响很大,极易产生阻力“近小远大”的情况,而集中供热系统的设计人员为了满足供热系统末端的供热需求,往往会设置较高的水泵压力,极易出现水力失调等不良现象。
        2.2系统流量的变化
        室外温度过低时,室外温度过高时阀门较大,室外温度过高时阀门太小。这将为没有设备的用户提供水平力平衡,从而产生动态流体动力力。此外,供暖、通风和空调系统没有独立设置,自室外加热系统制造以来,供暖、通风和空调系统不再隔离。因此,室外取暖和冷却所需的设施没有设置,线路腐蚀严重,阀门故障、控制和连接不足,年度维护费用较高。由于管道铺设时间长达十多年,管道、泄漏引起的管件阀门的腐蚀,管道保温和复盖层的损坏也很严重。
        2.3二次液压故障缓冲器
        热电偶外包是运行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由于加热水箱期间的各种原因,电网中的热量供应不能满足个别热量用户的要求。因此,每个热用户的散热量不符合要求。热水系统中实际流量和所需流量之间的不一致称为水力失调。主要原因是热交换站附近的用户流过热过多,热交换站附近的用户热通量过低,导致热端接近热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供热系统只关注供水管道的水力平衡一次,往往忽略了由于用户去除不当和管道直径不均匀而引起的水力不足问题。传统的热力运营商主要通过提高二级电网的水温或增加导流水泵的流量来提高终端用户的热效应。该调整方法加强了水动力调整,导致能源和资源浪费,而不是从根本上解决水文通缩问题。
3热电联产方式集中供热系统中节能技术应用分析
        3.1新型节能涂料技术的应用
        在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中,新型节能涂料产品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具有较强抗高温、耐腐蚀、抗氧化性能的红外线纳米涂料被作为锅炉设备的壁身涂料,对延长锅炉设备的使用寿命具有很好的效果,锅炉的耐腐蚀性能明显提高,被腐蚀速度与传统防腐她涂料相比能够降低30%左右,客观上减少了集中供热系统对资源的消耗,降低了集中供热系统的运行成本。

同时,在锅炉上涂刷了红外高温纳米涂料后,在热平衡试验中发现,燃气以及燃煤锅炉的节能效果也分别提高了1%和2%左右,说明节能涂料技术在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3.2流量变频调节技术的应用
        流量调节技术要求根据规定的额定标准对平行管道中的水量进行定量调节,这不仅导致成本增加,而且还导致了更长的过程,使供热与供热用户的实际需求值相匹配。因必须在恒定循环水量下运行而使用的循环恒水泵,在负荷较低的情况下,可以带来巨大的节能效果,增加集中供热系统的运行成本。为了提高供热系统的节能效果,降低能耗,应积极应用变频调速技术,使系统适应用户对热通量的实际要求。这样可以减少能源浪费,并优化集中供热系统的运营成本。如果机柜单元的实际应用,可以选择变频器循环水泵电容的泵容量合计,热系统的热能量安全组合的热能量安全组合,并且可以结合地区的合理实用。选择热水泵时,应确保流量调节区符合集中供热系统的实际要求。此外,还可选择声学、密封性和高效工作的设备类型模型,以降低运行时的功耗和振动。此外,相应增加恒温器加热管的直径。
4集中供热系统化水力平衡调节和节能措施分析
        4.1进行供热站重点区域的适当调节
        集中供热系统用户都会存在相应适量的换热站等基础设施,其主要的作用是通过一定的技术处理,将集中进行供热的热量进行系统调节和分配。由于集中供热系统经常会受到各种外界客观环境因素影响,系统设计人员应设定相应的模式进行实时、智能调节,如可以通过控制阀等设备对供热管网的热量进行统一分配调节,从而满足各级供热管网的用热需求。由于供热系统负荷需求的变化以及相关人为因素影响,供热管网的流量需要不断地进行调节,相关人员应结合实际的供热系统运行情况,严格按照供热系统的操作标准,进行规范地控制相关阀门处理,从而防止水力失调等问题的出现。
        4.2进行供热系统的各个单元调控
        对供热系统的各级供热管网以及主、支、末级进行调节是确保集中供热系统水力平衡的基础。一般情况下,越接近住户端的调节频率越大,越接近热源调节的力度和频率就会相对较小。在实际的用户管网连接过程中,暴露了很多管网连接问题,例如有些管网连接需要直接和主干管路进行串联,这就从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施工难度,一旦供热系统的操作人员出现失误,即调节力度不当就会直接导致水力平衡失调或者能量等相关资源严重浪费。因此,应对集中供热系统的控制能力引起高度的重视,相关部门应制定完善的设计管理方案,加大对热源与近端用户的控制调节,并合理减少对用户末端控制级数,根据系统中供热半径的增加而加大供热管径处理,引进先进的平衡阀等重要零部件、与之相匹配的精密仪表以及自力式流量控制阀,并结合专业系统处理人员的实际工作经验,建立健全完善的系统控制管理体系,在全员参与的基础上规范系统供热管网的整体效果。
结束语
        在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和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人们生活水平质量大幅提高,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城市化发展中重要内容之一的供热系统也要随之得到提升,才能满足于社会发展与人们需求。现阶段,当代城市化的供热系统的平衡调节逐步成为一个复杂综合性的工程,在运行中使用多元化的手段可以获得最优结果,而且对其进行全面细致的考虑则是一种有力保障,其中节能降耗技术是极为关键的。因此,在实际运行期间要落实节能政策的引入,将节能真正落到实处,最大限度使供热系统实现平衡节能运行,增强效益。
参考文献
[1]牛珂.集中供热系统换热站节能探究[J].技术与市场,2019,26(10):118-119.
[2]王立超,王强,张磊.浅析集中供热系统二级网水力平衡调节[J].区域供热,2019(03):85-91.
[3]郭洪涛,王志强.集中供热系统智能控制策略及动态仿真[A].2019:7.
[4]辛丽君.节能技术在集中供热系统改造工程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9,45(08):162-163.
[5]姚志佳.集中供热系统的经济性及污染物减排效果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9.
[6]李俊羽.水力平衡装置在供热系统中的优化选型[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
[7]结兄,张小松.集中供热热力站的节能潜力分析[J].区域供热,2017(06):99-1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